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67|回复: 2

这些话请您不要对孩子说!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8-3-23 19: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3-11 17:50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

●“你真笨”   

  什么叫笨?学东西慢就叫笨。一学就会那叫聪明,不聪明的就是笨。在动作上,不灵巧的叫做笨,迟缓的叫做笨?

  如此说来,新生儿是最笨的,他什么都不会,连吃都不会,也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为什么我们不说他笨。

  原来笨是人为规定的概念,是同别人比出来的。别人都会走路了,而你还不会走,那是你笨手笨脚;别人都会说话了,而你还不会说,那是你笨嘴拙舌。为什么别的同学考试全对,而你总是做错题?还是你笨吧!

  懂事的孩子最怕别人说他笨,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出错,学东西这么费劲。也许,多年之后他能证明自己不笨,可这三个字从自己父母口中说出来,孩子心里有多么难受!他想说:“实在对不起,我怎么这么笨呢?”

  为人父母者,不知是否听人说过这三个字,或者在心里对自己说过这三个字,如果你知道这三个字的份量,怎么忍心对自己的孩子说呢?

●“揍死你”

如今仍有相当多的父母用打骂的手段来管教孩子。打骂孩子的时候,气愤至极的父母还常说这样一句话:“揍死你!”

  “揍死你”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因为当他说这句话时,表明他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由于这说的仅仅是一句“大话”,根本无法兑现(父母也不准备去兑现),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

  有时孩子使我们越来越气,直到非惩罚他们不可。他们所有的行为确实促使我们想揍他们,这种挑衅的行为就是他们的目的,如果我们真的揍了他们,就中了他们的计策,帮助孩子达到了他们的报复目的。孩子在内心里说,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

  打骂孩子的父母是最无能的父母。如果你不喜欢打骂孩子,只是一时气愤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如果你就是喜欢打骂孩子,那么你就是一名需要治疗的病人。

●“他有个尿床的毛病”

  一位母亲跟人闲谈,话提扯到孩子身上时,“他有个尿床的毛病……”话刚出口,一旁的小男孩羞红了脸,露出怨恨的表情。

  尿床这类生理缺陷,属于“难言之隐”,孩子对此特别敏感,父母一般情况下不该向他人提及。这位母亲的话,也许是在无意中说出的,但孩子却误以为母亲在当众出他的丑呢。

  孩子尿床,是因为脑子里负责控制排尿的神经尚未发育周全,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就会消失。虽然此事不算什么大毛病,但孩子的心理负担却很重,他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是个“废人”,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因此如果孩子尿床,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只需勤洗床单就可以了。同时需要牢记:不要对孩子有任何埋怨的言辞,更不要将此事到处宣扬。你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终生感激

 ●“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

  如今社会进入了竞争时代,孩子的父母也与时俱进,不再讲究“温良恭俭让”了。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打架,回家后不免向家长诉说一番,有的家长就问:“他打你没有?” “打了。” , “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

  家长把敢不敢与人对打看作孩子有没有竞争意识了。现实教育人们,太老实了容易受人欺负,就得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反正不能吃亏!
照这样的逻辑引申下去可就不妙了:别人打你,你就打别人;别人不讲理,你敢不讲理;别人偷你自行车,你就偷别人自行车;别人腐败,你就腐败……

  这是什么样的社会?这是什么样的未来?你就准备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你准备让孩子变成一个“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的人?

●“妈妈求求你了”  

  教育学家克劳蒂娅认为:从小到大,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有连续性的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会受到上一代的极大影响,往往将父母用于我们身上的一套,纹丝不动地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奖惩便是一项传统的工具。

  先说惩。传统教育中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已被现代文明和公众舆论所抛弃。国家法律也不允许父母再打骂孩子。

  再说奖。现在家长一般用奖励的办法来教育孩子,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会儿,妈妈常说:“别说话,一会儿给你买冰淇淋。”这种方法也许当时有效,用多了就会失灵。

  其实孩子不需要贿赂,不需要用交换的方式使自己变成一个好孩子。从本性上讲他们自己是要做好孩子的,孩子的好行为产生于他们自己的意愿。孩子只有在自觉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原则的遵守者。纪律约束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及合作的基础上。如果他们知道大人是尊重他们的,他们就会接受大人的领导和指导。

  最怕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奖励不管用,惩罚不能使。孩子识破了大人的一切动机,软硬不吃。家长恐怕就只好说:“妈妈求你了!”

  但是就连这句话也不能说,因为说了这话就意味着家长缴械投降,孩子会从内心里更加蔑视你,纪律约束的基础就土崩瓦解了。

●“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父母教育失败,孩子离家出走的事件屡有发生。许多情况下,孩子是被家长的话逼出家门的。

  冲突爆发时,家长与子女双方都摆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有些父母利用孩子依赖性强的特点,动辄就用抛开不管一类话来恐吓孩子,发泄自己对孩子的不满。不少任性要强的孩子,因为忍受不了父母的嘲弄逼迫而离家出走。

  “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父母说出这句最后通牒式的话来,想逼迫孩子就范。当然这话并不是当真的,只不过想以它来结束这场口舌之争。

  但是孩子没法应对。他当然不想离家出走,可一旦就此低头,便会显出自己的软弱,难道就这样屈辱地留在家里?那还有什么自尊可言?

  他当然要逞一回英雄。“走就走!”就这样真的离家出走了。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不应该用这句话来要挟子女,迫其改过。孩子有错,应该明确指出,即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也应该让他感受到父母的慈爱和深情的关切,从而产生自强、自信、向上的力量。否则,即使孩子一时屈服了,也于事无补。

●“再哭,让狼把你叼走”  

  大约是“狼来了”的故事广为人知的缘故吧,有些父母至今还拿“狼”这张王牌来恐吓孩子。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再不听话,把你送给要饭的”、“让公安局来抓你”、“让大夫来给你打针”等等。如此去恐吓孩子,会给他的身心健康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婴幼儿正处在身体机能迅速发展的时期,恐吓会给孩子的精神带来压力,加剧内心冲突,使其兴奋和抑制失去平衡。长此以往,大脑皮质对皮下中枢的调节能力降低,植物性神经和内分泌失调,内脏功能紊乱,容易诱发消化系统的疾病。

  恐吓还不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父母若常用鬼、神、狼等恐吓孩子,可能会使他建立一条条件反射,对同类事物产生惧怕感,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有的孩子常常夜里哭闹,也与此有关。

  恐吓使孩子产生错误概念而不容忽视。在他眼中,狼、要饭的、公安局、大夫等概念都与恐惧相连,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纠正过来。

  因此父母不能为图省事而胡乱吓唬孩子。

●“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这句话多属于玩笑话,却也是不能随便乱说的。

  除了父母亲,孩子的姨妈、姑妈之类的亲戚最爱开这种玩笑了。“我好还是你妈妈好?”她们常用这话逗孩子。

  孩子不懂,如实回答了。招来一顿奚落,“我都给你买吃的了,还是你妈妈好?”

  孩子想想也是,她给我买吃的了,这是事实;妈妈好,这也是事实。怎么回答?还是不会。

  不久,孩子就会答了:谁问他这个就说谁好。

渐渐地,孩子还学会说奉承话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知道大人爱听什么话,反正哄着他们玩呗,不必讲真话。

0

主题

216

回帖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325
发表于 2008-3-24 0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當父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7

回帖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115
发表于 2008-3-25 13: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看看上面的例子,  突然有點懷念的感覺, 好像小時候有幾種是不少被罵的..XD

呵, 但時代在變了, 社會風氣也變了..感覺上現在小孩都變的比以前聰明, 比以前的人精^^

那當父母的也是要調適吧, 要更有耐心的教導是吧:big_smile: :big_smile: :big_smi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9 04: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