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61|回复: 0

实拍:被次贷逼疯的美国邻居亲手毁房(组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4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11
发表于 2008-4-17 05: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由于次贷款危机和经济不景气,造成了大量的房屋被银行收回的事件。最近我家附近就发生了一个这样的事情。看过之后才明白,这样的事情真的是很不幸,银行和贷款人都是巨大的损失。瞧,上面就是那栋房子,它是三室两厅两浴,1400平方英尺的居住面积,还是一个把角的位置,所以地皮也很大。

  这个房子的前主人是一个美国人,看上去象是一个蓝领工人。他两年前按市价买下来这栋房子,然后对房子做了一次彻底的改造:从里到外,从地板到房顶,还有草皮和围墙,大概至少花了有十万美元吧。他干得很辛苦,每天都来,一个人在太阳地下一干就是一整天。有时候会有三位少年来帮忙,他说是他的侄子,也许他自己没有孩子?我们以为他是为自己买的居住房,没想到他是想转卖出去赚一笔钱。然而等他把房子翻修完毕的时候,房价已经下来了。这时候他把房子加价十万想卖出去,结果当然是只有看房的人,没有买房的人,在市场上放了一年多还是卖不出去。

  要知道,房子空着一天就要花一天的钱啊!起码他每月要给银行付上千美元的利息,这样拖得越长越受不了。

  终于有一天,他坚持不住了。银行将要收走这栋房子。就在临收走之前,这位前主人干了一件我们没有想到的事情:他亲手把这栋房子彻底毁掉了:所有的地毯卷走了,所有的(室内)门都卸走了,路灯拆下来拿走了,地板上倒上油漆,最后在墙壁上戳出了无数个洞。所以虽然从外表上看不太出来,里面真的是惨不忍睹。






  墙壁上都是洞


  花园变成了杂草丛


  银行拿到这所千疮百孔的房子之后,用低于市价30%的价格上市拍卖,只见人们蜂拥而至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买下这栋房子。这样又有两个多月了,来看房的人越来越少。原来的花园已经是一片杂草,草皮也渐渐地开始变黄。还不知道谁会接手呢。

  我跟同事们说起这事,他们说这样的事情很普遍,还有的人是放水把房子淹掉。银行拿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办法。因为他们已经一无所有了,就是告他们也收不回钱来。到这时,银行最多给他们加上一个不良贷款记录。而一个不良记录最多保持七年。七年之后,破坏者就又变成了一个好汉。

  虽然银行和贷款人都是受害者,但不是没有获益人。真正获益的是那些不道德的贷款公司。我这里的例子可能不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我不知道他是如何贷款的。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一些贷款公司给买房人提供100%的贷款,也就是说,让人一份钱不花就“买”一所新的房子。美国人一般没有什么存款,但只要有个工作,用30年的时间慢慢地还贷款也还是可以做到的。有的贷款公司甚至提供超过100%的贷款,也就是说,让人不但一份钱不花就“买”一所新的房子,而且还能得到一笔现金。这无疑是在鼓励犯罪。为什么这样呢?他们的理由是:房屋价格在涨,所以价值也涨了。多出来的价值就可以抵现金。这样的推理在房市好的时候是对的,但不好的时候就麻烦了。

  现在好了,房价下来,一些“买”房人失业了,无法付银行的月费,最后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银行把房子收走。再加上一些人恶意破坏,房价再跌。想买房人开始观望,买房人数减少,于是房屋建造业开始萧条,工人失业。人们听到这样的消息后能没有信心买房,于是依赖于房屋市场的家具商人,电器商人,艺术品商人收入减少。于是政府房屋税收减少,不得不减少开支,于是更多的行业受到影响。恶性循环。银行亏损,“买”房人丢了房子,股票市场也跟着受影响。这就是房屋次贷款危机的一个基本轮廓了。

  那么那些不道德的贷款公司就可以把钱揣进腰包了吗?是的。他们这些人很精明。他们也知道他们那样做的危险,所以做完之后就想办法把这些危险的贷款脱手,让给一些大的财团。大财团在接收时也不认真看看都是些什么烂货,结果自食其果。当然那些大财团也不傻,他们也会转嫁危险给在大财团投资的人,包括国外投资人,包括中国的银行和政府机构在内。有一篇文章“美国次级债‘危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骗局!
”分析的不错。网友们可以去读一读。

  这些事情似乎跟在美国的中国人没有太多的关系,因为中国人一般都比较谨慎,没有一定的存款是不会轻易买房的,所以即时失业也都能至少坚持半年,到那时下一个工作也该找到了。实在不行还可以找朋友借钱。美国人不习惯找私人借钱,但中国人在这方面是友情为重。但当你家附近真出现上面那样的情况的话,你也会跟着倒霉,因为一栋房子的价格会带动一片房子的价格。这个时候万一你要卖房子,那就不太好办了。还有一种倒霉的情况就是如果你在某个财团的存款账号超过了10
万美元,你可能会有损失,因为10万以上是没有保险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7 07: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