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85|回复: 0

实拍:浙江大学“婚前守贞”培训全记录(组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69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892
发表于 2008-4-18 00: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婚前守贞”培训课进大学校园》这一新闻见报后,迅速被全国各大网站转载,并引起了海内外各界的广泛探讨。网上“你对‘婚前守贞’培训进校园的态度是?”的调查显示:截止4月14日12点40分,总共有650人投票,其中有63.85%的人表示赞成;有20.62%的人表示反对;15.54%的人表示不好说。而在培训课的现场又是什么情况呢?请跟随记者的镜头来看一看。

“婚前守贞”培训课上,讲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让女生思考并演绎:一位男生邀请女同学到自己家去玩,说爸爸妈妈都在家。当他们到家以后,女生却发现男生的父母都不在,这时候女生该怎么办?

现场演绎:“丽莉,到我家去做作业吧?同学们都在教室里太吵了,反正我家也很近,
5分钟就到了,爸爸妈妈都在家。”“恩!也好。”可是,丽莉到了阿亮家却发现他爸爸妈妈都不在。丽莉吃惊地叫一声:“啊?……你家的房子长得好好漂亮哦!”乐呵呵的阿亮关闭房门并上了锁。丽莉更感觉不对劲,她灵机一动说:“阿亮给我倒杯咖啡好吗?”“好啊!好啊!”。就在倒咖啡的间隙,丽莉拨通一位女同学的电话。几分钟后,一群同学来到阿亮家,开始了同学大聚会。

现场还做了一个实验:每人拿一个装有不同液体的杯子,其中,4%的杯子里装着“病毒”、
96%的杯子里装的是水,经过5分钟的相互交流以后,得出了一个另大家震惊结果, 80%的杯子里已经被感染上了“病毒”。

经过2天的培训后,记者请参与表演、游戏和实验的同学用一句话发表自己的感言。

小锋:“如果高中时有人告诉我。”

小冰:“现在,我知道了真相。”

阿敏:“两个装有纯净水的杯子无论怎么交流,最后杯子里肯定还是纯净水。”

阿珏:“后悔,希望能保持贞操至婚夜。”

啊甄:“保守自己,今生无悔。”(本文人名均系化名)


培训现场


活动现场


两支玫瑰代表这世界只有我俩



培训现场


讲解


学员正在表演一个人的五个部分面对性的态度


学员正在用小品的形式表演一个艾滋病人的遭遇


用纸团发泄自己的情绪


现场做的“病毒”感染实验


浙江大学婚前守贞培训现场


婚前守贞,一堂被舆论误读的讲座

浙江大学的同学们在各种协会的支持下组织了一次小规模社团讲座活动,因其涉及问题的敏感性被广泛关注。讲座中“婚前守贞”的提法,成为各界人士此次抨击的噱头。

在“性教育”课堂缺失的中国,敏感的话题走进校园公开举办讲座,与同学们泰然自若的态度相比,“思想倒退”、“莫名其妙”之类的社会舆论评价是否显得过于惊诧?

有专家认为,来自各种渠道的不良性信息,已成为社会年轻人感知性的主要渠道,包括大量不良甚至变态的性信息,逐渐促成社会性价值观的混乱状态。

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关于“性”的讲座正在大学校园以及各种社会团体中悄无声息地流行。



“性是什么?代表了什么?留给我们什么?”


如果不是这段近10个小时的讲座,赵小琛(化名)同学对“爱情”及“性”的定义,仍然十分模糊。

来自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中,青春偶像剧和小说构架了她了解爱情的渠道。初恋来的时候,她的概念仅仅停留在“能浪漫一场”上。

2008年4月8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食堂附近,一个小小的广告牌悄然打出,一堂关于性、恋爱、婚姻的讲座,其名“今生无悔”,赵小琛因强烈好奇而报了名。

4月10日晚,在校内部分十字路口处,贴着“今生无悔”的笑脸路标,一路指向东二教学楼108室。

“我不得不严肃思考性和婚姻的问题,因为它不是仅凭感性处理的事。随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你很快能明白,每个人生活中最平常又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道理其实很简单,只是以前我们从没有想到。”赵小琛这样对独家责任记者总结她第一堂课的心得。

4月11日下午,张泰然和沈美珍,这对结婚18年的夫妻,在最后一场讲座中,毫不隐晦地公开自己的婚姻经历、照片及语录。

讲台上的手提电脑连接大屏幕,随时播放影像、课件。道具台上摆着大朵的红玫瑰、喷壶、扑克牌、乒乓球、石头等物。讲座一直在轻松的谈话及道具游戏中进行。

14时43分,“性是什么?代表了什么?留给我们什么?”张泰然让每个同学思考。

张泰然将两页彩纸粘在一起,然后撕开。但它们没有完全分开,被撕掉的一页留在另一页上些许碎片。“这两张纸,代表一男一女。性不是吃饭。吃完饭,你和餐具便没有关系。而性,不仅是两个身体的接触,从心理学上讲,它很微妙,可以形容为生命的结合。像纸张,看,这是有痕迹的。”

“没有准备好之前,不要轻易去碰婚恋”

2007年,走出同居的小天地时,赵小琛剩下疲惫和伤心,而男友,“带着一种无奈的关心及急于摆脱的不耐烦”。

“我恋爱,纯粹为爱。结婚,我没有想过。大学恋爱,较少考虑毕业后。所以,产生过多隔阂后,谁都不想再面对,我们的爱情很简单,但当爱情失去了它的纯真与甜美时,谁还会要爱?”赵小琛朦胧地解释分手的原因。

14时56分,沈美珍说,同居让我们看对方更加清楚,包括优点和缺点。它具有婚姻所有的实质,却让双方忽视一项原则,即婚姻具有的优点----承诺。

同居的男女碰见感情上的困难,常选择搬出去,而婚姻由于有“承诺”让双方较能容忍。两人相处,摩擦是必然的,天长地久,在磨合中度过。

沈美珍开始讲述自己怀第二个孩子时,为了保胎洗澡时老公帮忙的情景,以及第三个孩子曾经被医生确诊为残障,夫妻携手共度难关的事实。大屏幕上同时出现他们一家人的照片。

一个惊人的数字表明,80%的同居双方最终会分开,并留给人们心理及肉体上的创伤。“你们实在需要一纸婚约来实现一生一世。”赵小琛在沈美珍的总结中不住点头。

15时10分,讲座在一段英语对白的VCR播放中达到了高潮。 MARK
GUERRY,一名美国男子介绍自己的家庭----在这段家庭生活纪录片中,一名失去双臂的母亲,用双脚熟练地为孩子换尿布,带孩子去超市购物。观众群中传来惊呼声,赵小琛的眼睛湿润了。

沈美珍问,“他们的生活会有困难吗?”

“当然,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但她的丈夫说自己不幸福了吗?”想从恋爱、婚姻中得到幸福,必将历经艰辛,在你没有准备好之前,不要轻易去碰。

沈美珍适时提出,现在,你是否决定重新做出选择,在你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拒绝婚前性行为?

讲座结束了。赵小琛说,一直执著于为何感情受伤的困惑,现在明白了,“准备好之前,不会再发生。”

然而,并非所有参加讲座的同学都这样想。“我不刻意追求,但当它(恋爱)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也不会刻意拒绝。这堂课教会了我负责和慎重,但完全拒绝婚前性行为,我想是个人意愿吧。”一名男生说。

“我们提出的是拒绝婚前不负责任的性行为”

这场关于性、爱和婚姻的讲座因“拒绝婚前性行为”的口号被冠之以“浙大开设婚前守贞课”之名通过舆论传播。

由于 “婚前守贞”字面保守,遭到学者、媒体及社会人士的批评,称之为严重的“思想倒退”。

著名性学者李银河表示,现代社会结婚年龄的推迟导致难以保持婚前守贞。浙江省性学会副会长许毅称,“婚前守贞”需明确“婚前性行为”和“性乱”的界限,要拒绝的是“性乱”而非性行为。

评论专栏作家魏英杰甚至直接质问“大学是培养贞节烈女还是自由公民”。

浙大计算机系同学史睿晟对此则愤然。作为浙大红十字会的一名干事,他参与了这次讲座的筹备。“媒体传播的‘婚前守贞’概念有误,讲座只呼吁拒绝婚前不负责任的性行为,并非守贞、禁欲。它教育大学生们成熟理智地对待爱情、性以及未来的婚姻。”

“现在有点压力。我想澄清的是,这次讲座不是浙大开的课,而是大学社团和社会团体的联合活动。我们社团一直在进行‘防艾’、讨论家庭关系的宣传。无论任何活动,它的形式是交流,它的前提是平等,因为生活方式是自愿选择的,而非硬填鸭式告诉你什么对,怎么做,这不是课程。”浙大红十字会会长袁余锋同学说。

那么,为何舆论会传扬“婚前守贞”,讲座真正的主题概念是什么?

身着白色西装礼服,嘴角始终挂着微笑的陈安娜,在现场不断和同学交流。作为美国爱家协会华语部(活动主讲团体)负责人,她说这个来自美国的团队,自诞生以来,一直致力于婚姻恋爱心理辅导培训的工作。“我们培训了很多人,80%以上的人听了讲座后拒绝了婚前不合理的性生活,因为,他们学会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做?”

“有评论把你们提出的‘婚前守贞’理念与‘禁欲主义’挂钩,你如何看待?难道一定要完全拒绝婚前性行为吗?”

“婚前守贞的提法我还不清楚,听别人说网上有评论。我们所做的,是把所有的后果和可能告诉听众,不论它具体的对与错。我们提出的是拒绝婚前不负责任的性行为,并告知生命、爱与性的真相。”

性讲座在争议中弥补课堂性教育缺失

作为80后的典型代表,赵小琛等不以婚姻为目的的“爱情”及“性爱”越来越泛滥。

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这么总结他们的爱情及性:想在学校里有个人依靠;情不自禁被吸引;生理原因;好奇以及寻找精神寄托,拯救孤独。

“‘一种需要’促使的行为,极易制造不负责的盲目恋情,为彼此带来伤害。混乱的性观念,已经带来了我们一般人看起来并不明晰的社会问题。年轻时代没有结局的爱情,在不成熟时期过早发生的性,将成为影响人一生的心理阴影。”沈美珍通过自己的研究案例这样总结。

“性心理的社会性注定了它的成熟需有社会归属感,比如经济上的稳定,对未来生活的自信把握,以及对目前所处生活环境所产生的安全感。毋庸置疑,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并不足够成熟,而且性知识匮乏。”

浙江某高校对省内10余所大专院校的一份调查报告:31.1%的学生认为“性解放”、“性自由”是“社会文明的标志”。55.9%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很正常”。5%的学生认为“男欢女爱,没有爱情也行”。

著名性学者李银河在一次演讲中表述中国人现在对性的态度越来越开放。据1989年的数据,当时只有15.5%的人有婚前性行为。到了2005年,广州的婚前性行为比例达到86%,上海达到69%,直逼西方婚前性行为的指标。

“所以,性、恋爱以及婚姻,不能无师自通,它是一门功课,是需要学习的。”沈美珍反复强调这种观点。

被心理专家称之为需要学习的这门功课,在国内已然成为一种缺失的课程。

4月13日,北京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胡佩诚再次担忧地宣称,国内很多人接受性教育的方式往往是课外渠道,所以,中国课堂性教育是失败的。他的观点是,中国的性教育的阻碍来自整个社会观念。来自各种渠道(小说、碟片以及网络传播)的不良性信息,已成为社会年轻人感知性的主要渠道,包括大量不良甚至变态的性信息,逐渐促使社会上形成性观念的价值观混乱状态。

“婚前守贞”引发的风波,印证了胡教授的观点。一场学校的社团活动,一个代表一派之言的性教育命题,近乎遭到整个社会的围攻。

虽然“婚前守贞”的争议存在,然而,悄无声息的,各种关于性、爱的主题各异的思想讲座正在大学校园及专业的婚姻咨询机构中流行。

史睿晟同学说,早在一个月之前,由杨澜牵头的“阳光工程”
在浙大进行了一次讲座,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同这次讲座契合,比如“慎重对待爱情、婚姻”,“拒绝婚前性行为”等。

目前,国际的“性教育”模式,一种是重视性道德的“全面性教育”。另一种强调避孕和预防性病艾滋病。显然,前者加重了人的社会性因素,合理的性教育内容应涵盖爱情、家庭等和性相关的各种关系的探讨。“目前流行的讲座正是第一种。”

“这一定程度上在弥补中国性教育的缺失。”无论如何,选择权在自己,正如陈安娜所说,“这毕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只能把所知的现实以及比较好的信息传达给人们,然后让他们自己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4 20:1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