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3-11 09:07 发表
东方早报
2007年,上海有20多所高校申请增设本科专业69个,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否决了其中21个本科专业的申请。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要求高校“重点抓学科建设和布局结构调整”,同时要求连续三年就业率很低的学科停止招生。(3月10日《东方早报》)
高校的学科设置脱离
社会实际需求的状况确实亟须调整,但是,调整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连续三年就业率很低的学科停止招生”的做法,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根据就业率来决定学科的设置,固然反映了有关负责人对于市场原则的尊重,但也恰恰反映出对市场作用的忽视。笔者以为,填报什么专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学生自然会根据个人兴趣或就业前景做出选择。一个专业若毫无市场,又少人问津,自然就没有生存的空间。若能参照就业率高低来决定一个专业的招生规模,就业好就多招,就业差就少招,岂不更好?
再者,高校专业向来有“冷门”、“热门”,“短线”、“长线”之分。比如当下的热门就是电子信息、建筑设计等实用专业,而传统的文史哲类专业则相对冷清,就业状况不尽如人意。那么,对后者是否就该挥刀砍尽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文史哲等“长线”专业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很有帮助,恰恰是必须保留和保护的。
其三,所谓“连续三年就业率很低”,究竟低到什么地步才算很低呢?是10%还是30%?。这样的规定,可操作性是成问题的。
所以,以就业率作为一个专业能否招生的标准,并不十分妥当。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可将就业率数据作为决定该专业招生规模的参考,同时对于一些长线专业予以一定保护,应谨防“一刀切”。(吴春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