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570|回复: 0

李扬:89年陆四事件,充满惊心的谋算 (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3 22: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9年陆四事件,充满惊心的谋算
   
   

   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组成十二大以后的中国政坛的三驾马车,这个格局以邓为主体,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纵深阶段。然而1984年5月26日,赵紫阳给邓小平专门写过一封信,同时抄送陈云,胡耀邦一直被蒙在鼓里;李扬认为此信打响了推倒胡耀邦的第一枪,也是打向胡耀邦背后的最为致命的一枪。内容长达3500多字,就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班子调整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明确指出:“中央主要领导人思想落伍、态度顽固,不能保证和贯彻小平同志的伟大战略……建议您(指的是邓小平)和陈云同志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解决这一复杂的问题。”很明显,赵紫阳要求邓小平、陈云解决“中央主要领导”胡耀邦。
   
   
   
   1986年发生学潮,胡耀邦在政治工作中得罪的中央领导,一起向他发难。1987年元旦,胡耀邦向邓小平提出书面请求,请求免去他的总书记职务。1月10日-15日,连续六天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和生活会,在会上赵紫阳第一个讲话,他提出两面三刀点:一是破坏集体领导体制,随意干涉国务院经济工作;二是反对自由化不力。这时候,陈云建议薄一波宣读,赵紫阳给邓小平和他的那封来信,这封信直到这个时候,胡耀邦才第一次看到,身为执政党总书记的胡耀邦,茫然四顾。
   
   
   
   1987年1月28日,赵紫阳在中共中央打招呼会上做了如下的讲话:
   “党中央早在一九八四年就觉察胡耀邦不行,想要去掉他,但是,考虑到十二大召开不久,过早解决这个问题对于稳定大局有影响,所以预备在十三大解决,显得更加自然些,这次学生闹事,胡耀邦看到自己造成的恶果,痛哭流涕的提出辞职,在京的政治局委员认为现在这种情况下再让胡耀邦解决这些问题已经不适当了,于是,就必须提早的让他下来。”(全文引自《情况反映》8701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赵紫阳同志向在京有关部委负责人打招呼讲话传达要点通知》)
   
   
   
   身为执政党总书记在中央会议上,承认错误时当众“痛哭流涕”,足见犯的错误之大,也说明中央对胡耀邦的态度是严厉的。李扬认为赵紫阳此话一出,就等于宣判了胡耀邦的政治死刑,让众人瞧不起胡耀邦,并提供众人落井下石的机会。实际上,真正维护胡耀邦权益的只有一个领导,开国元老习仲勋,当场就激烈表态反对这种行为,结果习仲勋从此失意家中,进而精神失常。胡的下台,体现了中国古话:墙倒众人推。而最大的受益者是赵紫阳,他在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的较量中,羸得了总书记的位置。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各领域,出现的混乱,并没有因赵紫阳成为总书记而终止。中央不满意,人民不满意,军队不满意,尤其在中共中央内部,都在流传需要有中央领导出面承担责任,并引咎辞职,以平息混乱局面。右派势力要求左派领袖,国务院总理李鹏引咎辞职,而左派势力要求右派领袖,总书记赵紫阳引咎辞职;赵紫阳和李鹏的左右之争,导致两人关系很僵;在这种形势下,赵紫阳明显掌握主动权,国务院总理李鹏地位岌岌可危。
   
   
   
   形势比人强。在中共中央还没有解决问题时,多年积累的社会矛盾总爆发。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去世;到了4月24日,以北京为首的一些城市,因为纪念胡耀帮发生学潮和骚乱;4月24日——4月29日,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赵紫阳访问朝鲜;在访问朝鲜前,与国务院总理李鹏交换了对全国范围骚乱的看法,两人达成一致;4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的社论,赵紫阳对此曾不断暗示大家,社论与李鹏算计他有关,因为出发前的赵紫阳已经与李鹏安排好一切了,谁知自己出国访问期间,李鹏突然变调,打了赵紫阳一个措手不及,陷于被动。这样一来,在李鹏主持下平息学潮有功,那么赵紫阳就必然象胡耀邦一样,为学潮承担责任进而引咎辞职。
   
   
   
   5月4日,恼羞成怒的赵紫阳,借出席国际会议的时机,公开发表了同中央的立场和方针不同的谈话;导致5月13日下午,部分大学生在天安门广场绝食;社会骚乱开始扩大化,局面不可收拾;李扬认为出现这种局面后,要么赵紫阳承担责任,要么李鹏承担责任,双方对峙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1989年5月16日下午,赵紫阳与戈尔巴乔夫会谈,中央电视台向全世界转播这一会面,当赵紫阳第一次透露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决定,即邓小平是真正的一把手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的旗帜和口号,从“打倒邓李杨赵”,改成了“打倒邓李杨”,邓小平的女儿为此很是恼怒,特意打电话给赵紫阳,指责赵紫阳企图把大学生们的注意力,转向邓小平。
   
   
   
   邓小平在得到的各种汇报中,认定骚乱是冲着自己来的,所以他决心要动用军队平息骚乱,但他知道,这一决定的后果的不可预测性,所以邓小平自己不在调动军队《镇压令》上签字,却鼓动政治盟友们坚持这一要求。当时的军委主席是邓小平,军委副主席是杨尚昆和赵紫阳,在三个人身体健康,头脑灵活,精神正常的情况下,谁也不在《镇压令》上签字。杨尚昆和赵紫阳都明确表态,反对调动军队镇压的僵持局面时,杨尚昆的弟弟杨白冰在《镇压令》上签字,而此时的杨白冰,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军队就是拿着这样一个,令人疑虑的《镇压令》开始镇压骚乱的,李扬认为这个《镇压令》将成历史争论焦点之一。
   
   
   
   陆四事件平息之后,江泽民从上海市委书记,一跃成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却与掌握军权的杨氏兄弟,产生激烈的政治斗争,并且联合左派政治元老陈云、李先念等,并联合国务院总理总理李鹏等左派政客,让整个中国社会向左转。这引起邓小平的不快,利用南巡讲话,要拿下江泽民、李鹏,而杨尚昆利用掌握的军权,表态支持邓小平;而此时的邓小平,倍加想念软禁中的赵紫阳,提出解禁赵紫阳,重新任命赵紫阳当中共中央常委,这一决定得到许多中央领导的支持。这种情况下,江泽民明白,一旦赵紫阳重当中共中央常委,必然率领一批中央领导,对抗总书记江泽民,那么在中央和军队没有实权的江泽民,只能黯然下台。
   
   
   
   江泽民没有能力反对解禁赵紫阳,更没权力阻止赵紫阳当常委,思虑良久,想出对策。原来上台掌权的中央领导,都是支持军队镇压陆四骚乱的政客,他们非常害怕承担镇压的责任,希望有人站出来承担这个责任,以让大家都好过。所以,江泽民四处串联,暗示大家,赵紫阳复出可以,但他要承担陆四事件的责任,公开向大家道歉,并表态支持军队镇压骚乱。赵紫阳答应在小范围内公开道歉,以换取自己的政治复出,但江泽民等中央领导,要求赵紫阳公开向全国人民道歉,并表态支持军队镇压陆四骚乱,邓小平同意江泽民的要求;然而赵紫阳不同意这个要求,因为赵紫阳明白,自己这一公开表态,会让自己在国内外的威望骤然消失,人民会向他吐口水的。结果,赵紫阳复出的计划偃旗息鼓。
   
   
   
   赵紫阳在回忆录中,承认邓小平有让他复出的计划,但说自己提出两点,一是要当总理,二是要为陆四事件平反;邓小平同意第一条,不同意第二条,所以赵紫阳拒绝复出。事实与赵紫阳的说法,略有出入,实际上,是江泽民谋算了赵紫阳,导致赵紫阳不能复出的。
   
   
   
   接着,总书记江泽民就调查国家主席杨尚昆,发现杨尚昆在私地下,和许多人谈论六四事件,经常声明总有一天会为六四平反的,经常对人讲“陆四平反只是时间问题。”江泽民经过认真思考,秘见邓小平,添油加醋地表达了自己的疑虑:
    “杨尚昆在六四前就公开反对镇压,六四后又总是不顾场合地说要为六四平反,他是唯一一个反对镇压六四而留在台上的政治人物;而他的弟弟杨白冰,却是在调动军队镇压六四的镇压令上签字的人;兄弟俩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任何时候都是立于不败之地;这还罢了,关健是杨尚昆现在见人就说要为六四平反。这非常危险。”
   李扬相信大家知道邓小平的厉害,他听江泽民这样一说,按着江泽民提交的名单,马上派人下去调查,果然发现杨尚昆确实见人就说要为六四平反;邓小平大怒,最后在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共十四大期间,让杨尚昆、杨白冰兄弟退出军委。
   
   
   
   而江泽民则通过调查、了解、思考,找到了邓小平的命门所在,在密见邓小平时,跪下向邓小平发了三条毒誓:
   
   1,永远忠于邓小平,决不更改邓小平路线;
   2,只要江泽民活着,绝不让陆四得到平反;
   3,在适当的时候,把国家元首位置交给朱容基。
   江泽民的这三条毒誓,打动了邓小平,邓小平同意江泽民成为真正的国家元首。
   
   
   
   杨尚昆在1992年退休后,为什么仍然不断和人私下谈话,继续要求为陆四事件平反呢?李扬请大家思考一下,杨尚昆和赵紫阳都反对调动军队镇压骚乱,而军队不镇压骚乱的结果,自然是邓小平下台,政治生命终结;杨尚昆和赵紫阳非常明白这个道理,赵紫阳在1989年5月16日下午,与苏联元首戈尔巴乔夫会谈时,故意把民众愤怒之火引向邓小平,目的很明确。在逼邓小平退休的问题上,杨尚昆和赵紫阳可能有默契,甚至可能暗中有沟通,事情失败后,赵紫阳被软禁,而杨尚昆继续做国家主席,赵紫阳可能会说出不利于杨尚昆的话来,所以杨尚昆在赵紫阳复出的问题上,非常积极;但赵紫阳没想到的是,国家主席杨尚昆,也被总书记江泽民谋算退休了;此前一直说杨尚昆怪话的被软禁的赵紫阳,只好和杨尚昆一起,把秘密带离了人间。
   
   
   
   大连市西岗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   李 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8 21: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