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队夺冠的选手中,多是些80后90后的运动小将,他们虽然是奥运冠军,但却比起普通人家的孩子,在求学,求艺的道路上,更有一段段鲜为人知的磨难。
陈燮霞:父亲借钱供她上体校
8月9日,中国选手陈燮霞在颁奖仪式上展示金牌。当日,中国选手陈燮霞在女子48公斤级举重比赛中以212公斤的总成绩获得冠军,为中国代表团捧得首金。
陈燮霞生于广东番禺榄核镇大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靠种甘蔗和水稻为生。陈燮霞家里有父母、大哥、大嫂,她是老小,被称为“细妹”。“细妹”活泼、开朗,有点像男孩子,但也特别懂事。从7岁开始,她就常帮爸妈挑水浇灌,用板车把爸妈收割下来的农作物拉回家。由于有举重天赋,1992年,年仅9岁的陈燮霞被番禺业余体校选中。但进体校训练需要钱,每年的学费是230元、伙食费100元,另外还要给零花钱。这给家里带来了很大负担。但父亲却认为,女儿既然被教练选中,就应该一直练下去。为了供她训练,陈父前后借了上万元。
庞伟:既是优秀学生也是“手枪迷”
出生在河北保定的庞伟初中在回民中学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他小时候就特别喜爱玩枪,家里像武器库一样堆满了各种“枪支”。14岁时,一个街坊对庞伟说:
“你这么爱玩枪,干脆去练习射击得了。”正是由于这句话,庞伟开始在保定市第二重点业余体校射击中心学射击,但此后庞伟在射击上花去大量心思,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父母很担心,曾一度打算让他放弃射击训练而专注学业。幸好庞伟的教练张广伟对他的父母说:“对别的孩子,不练也就不练了,我不说什么,但是对庞伟,不让他练射击才是误人子弟。”这对庞伟的父母触动很大,也最终使庞伟对射击的训练坚持了下来。
龙清泉:小老弟却有大志向
8月10日,中国选手龙清泉在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56公斤级决赛中,以292公斤的总成绩获得金牌,并以132公斤的抓举成绩打破世界青年纪录。
龙清泉自幼活泼好动,很小就被选入湖南龙山县体校学习,1999年,9岁的龙清泉被湘西州体校教练甘智悦看中,走进了湘西自治州体校的举重馆。小龙年级小,又爱笑,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看到他都忍不住要去逗逗他。这时,小龙也只是笑笑,然后双手做出抹眼泪的动作,进行“抗议”。但是小龙却有着大志向,
“举出世界,举出未来”是这个17岁小孩的qq签名。
火亮:先练体操后改跳水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火亮在7岁时最先训练的是体操,9岁时被上海跳水队教练胡燕挑中,才改练跳水。火亮小时候,动作像闪电一样快,体操队到幼儿园招队员时,幼儿园老师立刻向教练推荐火亮:“你们来看看,这孩子会飞!”那时候电视剧《雪山飞狐》正在热播,淘气的火亮总是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模仿武打动作,还能腾空飞起来。
张湘祥:为约会从集训中逃跑
张湘祥的经历和火亮类似,最初家人是打算让他在少体校学乒乓球的,在报名时被举重教练相中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在福州集训时,当时中国台北队队员来交流训练,女孩子晚上出去逛街的时候,想找当地的男孩陪同前往。但按规定,集训时队员是不能外出的,其他队员都不敢去,就张湘祥比较调皮,翻门出去陪女孩逛街去了。后来被教练知道后还险些被赶回家。
王鑫:怕水,5天才学会游泳
王鑫出生在湖北武汉一个贫困家庭,她原名王若雪。进入清华大学跳水队后,教练于芬认为,“若”与“弱”同音,于是,她改名为王鑫。王鑫10岁时练习体操,两年后转为跳水。她说:“刚练跳水,我很怕水,教练就在我腰这里绑了一根绳子系起来,看我迟迟不敢下去,她就把我推下去,然后我拼命向岸边划啊划。这样挣扎了5天,我学会了游泳。”虽然还是个孩子,但王鑫的不屈不挠、柔中带刚的性格让她总是像个“小大人”。
陈艳青:假小子+心理学硕士
在11日女子举重58公斤级决赛中,陈艳青以总成绩244公斤获得金牌,为中国代表团获得第8金。赛后,她本人及身在家乡苏州的亲人及乡亲接受了采访,娓娓讲述中让我们了解了这位卫冕冠军生活中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幼时扛着石头跑
陈艳青的家乡是苏州太湖西山岛堂里陈巷村,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与同龄孩子的不同之处。跟她的两个姐姐不一样,两三岁时,艳青的身材就已经比其他同龄孩子要壮多了,因此大家都喜欢喊她叫“大囡囡”。艳青小时侯脾气性格都像男孩子,也喜欢跟男孩子一起玩,力气一点不输给他们,村子附近有一座采茶山,村里的小孩子都喜欢去山上玩石头,别的小朋友都把石头滚着玩,而艳青则是扛着石头跑。
最早发现艳青力气超常,是在她五六岁时。“五六十斤的石头,大人们都不一定搬得动,可她一下子就抬起来了。”
帮父母干农活力气超常
陈艳青家乡当地盛产小红橘,小时候跟着父母上山采橘子,别的小孩只顾着玩,而小艳青已经可以帮着父母干农活了,她帮着父母把采下来的橘子扛回家,每次能扛着二十几斤的一筐橘子走十多分钟的山路回家。看着陈艳青长大的邻居张阿姨透露,当初陈爸爸已经有了两个女儿,第三个孩子很想要个男孩,结果没能如愿,但是现在陈爸爸经常对别人夸耀“没想到这个女儿比男孩还要出息”。
一顿能吃半筐枇杷
陈艳青的婶婶金惠萍说,小艳青的聪明留给她印象最深,在村里上小学读书的时候,小艳青可是经常在班级里考第一名的。从小跟着大人学干农活,艳青即使在后来当上运动员拿到冠军后,回到家一样会帮家里人采橘子采茶叶,而且样样活儿都是好手。婶婶透露说,艳青从小就喜欢吃水果,她最喜欢吃的是枇杷,“当运动员的胃口都大,艳青一次最多能吃半筐枇杷。”
冠军“回炉”读心理学硕士
2006年东亚运动会夺冠后,陈艳青重新回到苏州大学的校园里,学习工商管理。“我跟你们这些按部就班考上大学的人不一样,初中二年级后,我就没怎么学习文化知识,8年的知识缺口,差距实在太大了。”
2007年9月,她继续在苏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这次她选择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目前陈艳青已经拿到了心理学硕士学位,专业修养加上多年来大赛中养成的定力,为她在北京奥运会成功卫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进校园第一课学“久坐”
问及陈艳青学习上的困难时,她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第一个要学会的竟然是“久坐”。从小就像男孩一样爬墙上树的陈艳青早已习惯了充满活力的运动生涯,如今坐进课堂里,要习惯一坐就是半天,还真是不容易。“不过,这都是刚入学时的情况,我很快就适应了。”
陈艳青的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她能以勤补拙:早早做好预习,甚至在上课前就已经把课后练习做好,以便听课时有所针对。陈艳青被班主任称为“体育特招生中学习最用功,成绩最好的学生”。
新目标是攻博兼成家
当日陈艳青出场时,艳青的姐姐悄悄用手背抹了下眼泪,眼眶也有点红了。“作为姐姐,对妹妹下一步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是早点成家还是早点回家来孝敬父母?”“应该说两者都有。”
陈艳青赛后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北京奥运会后她有很多计划——想回家帮父母种地;想找个男朋友,因为这些年练举重“练得没有七情六欲”;还想读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队的第一个博士运动员。
此外,她还有一个身份——苏州体育局副局长。北京奥运会后,这位“女强人”是否打算第四次退役,变身体育官员?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每次宣布退役后,结果都和原来想的不一样。这次我什么都不敢说了。”
王峰:小时候总爱闯祸奥运冠军原是个“晕”孩子
1979年出生的王峰已经在跳水池中奋战了近20年,在国家队也是几进几出,但是人们对他的印象始终不深,这是因为实力强劲的王峰缺少一枚奥运金牌。04年雅典失利让王峰的职业生涯进入了一个尴尬期,但是老将经历心理波折之后,毅然决定再战4年,08年家门口作战,王峰把冲金项目由单人3米板改为双人3米板,终于圆了自己的奥运梦。
在外人眼中老将王峰是个内敛沉稳的人,透露着成熟持重,不过外界不知道的是,小时候的王峰也经常闯祸,是个总犯“晕”的孩子。
母亲郑传美回忆,王峰小时候非常好强,去济南练跳水之后,就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什么事情都能够处理。“他从小对家里的情况也不熟悉,邻居们也不怎么认识他,加上多年不回家对家这边的情况也很陌生。”郑传美告诉记者,“有次他从济南回来,按说下午就该回来,但是到天黑也没见人影。后来他到家我一问,原来他迷路了,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那个时候也没有电话手机,没法和家里联系。最后我问他是怎么回来的,他说自己问的警察,警察告诉他怎么走,他才找到了回家的路。”
如果说找不到自己家说明王峰很“晕”的话,那么欺负妹妹则多少让人觉得王峰有点不太懂事了。王峰的妹妹对记者说,小时候和王峰一起玩,兄妹俩经常打架。“当然也不是真打了,是我们俩打着玩而已,”王峰妹妹笑着对记者说,“小时候我爸给哥哥买了把气枪,有次他跟我说‘我对你脖子打一枪吧’,我当时也小,说‘我是英雄儿女我不怕’,我哥就对着我脖子真打了一枪,结果我脖子上打紫了一个圈,走的时候他让爸打了一顿。”。
还有更严重一次,大概在王峰10几岁的时候,他和妹妹一起放鞭炮玩。当时他竟然“晕”到将鞭炮放在妹妹手中点燃,结果鞭炮被引爆之后,妹妹的手被炸得血淋淋的,“我哥那个时候就哄我,让我别哭,什么好话都说尽了,但最后还是免不了挨父亲揍。”
事实上,如今的王峰和妹妹感情最好,有什么心事几乎都最先告诉妹妹。而妹妹描述这两件足以让她记恨的事情时,也是面带笑容娓娓道来,显然妹妹对于哥哥幼时的不懂事并不介意。“我哥对我非常好,上学的时候经常给我钱用,每个学期给我交学费,我和他感情也挺好,一直觉得他是我们家的骄傲。”王峰妹妹说。
刘春红:坐在闪闪的金牌旁边听刘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家庭贫困曾差点辍学
刘春红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拿到了金牌,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这个奥运冠军,在上体校的时候,却因为家庭贫困,多次差点就辍学。
刘春红11岁的时候,招远市体校老师到学校里选学生。柔道教练郭炳训一眼就看上了刘春红这块好苗子,简单测试之后,决定让刘春红上招远体校。
在最初的柔道训练中,凭借刻苦的训练,刘春红崭露头角。而和她一批去的很多孩子,不到一年就受不了苦都回家了。
1995年,春红因为成绩突出考上了烟台体校,但第一次辍学危机却随之而来。哥哥和春红都练体育,成绩都很好。“当时两个孩子一个月就得500多元的费用,我和她爸一个种地一个打工,哪有这么多钱供他们?”在两个人都面临辍学的情况下,哥哥主动退学,外出打工供妹妹上学。
在烟台体校,教练根据春红的身体条件和特点,让她改练举重。正是这时候的改行,才有了后来的举重奥运会冠军。
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春红后来又被省体校录取。但是,家庭的贫困,让春红再次面临选择。
“当时报名费交1000元,学费2000多元,还有3000元的押金。这些钱对我们家来说根本拿不出来,只能想着让她退学。没办法啊!”春红的母亲说起女儿求学训练的艰难,忍不住抹泪。
关键时刻,又有人帮了春红一把。“省体校的老师张海洋当时替我们交了3000元的押金。”刘宣尧告诉记者,“1000元报名费有700元是找人借的,2000多元学费是把家里养的牛和猪卖了才勉强凑起来的。”
说起女儿训练的辛苦,马云敏说,“我在家里干农活,手上有茧子,可春红手上的茧子,比我的都多。可每次打电话她都说,训练习惯了,也不觉得多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