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6月中下旬以来,连续强降雨天气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情急转。但是,中国人均水资源量排名仅全球第109位,全国年均缺水量达500多亿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从长远来看,中国是个缺水国家。
近日,大陆媒体撰文分析指出工业掠夺性水耗、农业漫灌式水耗、服务业奢侈型水耗、污染质变性水耗和地下水超采超前性水耗五大因素加剧中国水资源危机,并指出环境伦理道德失范、经济主体价值观迷失等是中国水危机深层次原因,而中共官员片面追求GDP,无视生态保护,使水危机加剧。
据《半月谈》杂志报导,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2,188立方米,排名全球第109位;全国年均缺水量达500多亿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
报导指出,在影响水安全的各种因素中,自然灾害固然重要,但是人为浪费、消耗、破坏等更令人担忧。尤其是由于文化与制度的双重缺失,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员和企业在片面追求GDP的“政绩”冲动或市场利益驱动下,热衷于开发各类园区,大干快上既高耗能、高耗地又高耗水的粗放式工业项目,步步加剧中国的水危机。
“工业杀手”——掠夺性水耗
据报导,2009年中国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高达116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 出 15到20个百分点。
在重化工业地区,水资源浪费现象尤为突出。长江两岸建起了不少化工业园区,有的企业甚至建在饮用水源功能区之上;在枝江姚家港化工园,无序堆放在长江岸边的废弃矿渣在雨水的冲刷下流向江中。
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称,长江经济带又被称为化工带、钢铁带,沿江布局较多的是钢铁、化工、建材以及原料工业,耗能量和耗水量均普遍偏高。比如,大炼钢铁需要大量的水来冷却,化工行业往往选择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稀释污染。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有14套化工生产线布局在沿 江,其特点可以简称为“三大”,即大耗水、大耗能、大运量。
在淮河流域,分布着不少造纸、酿酒、制革、化肥等行业。其中,相当一部份造纸企业并未安装黑液回收装置和废水处理系统。有废水处理系统的企业也因规模小、处理费用高而无法运转。
山西面临采煤严重破坏水资源的危机。据测算,每开采1吨煤,要破坏2.48立方米水资源。全省按年煤开采量7亿吨计,每年就要破坏17亿立方米 左右的水资源。不光是采煤耗水,在煤化工项目中耗水问题也极为严重。例如,煤直接制油,每吨成品油要耗6吨水;间接制油,每吨成品油要耗12吨水。
“农业杀手”——漫灌式水耗
在中国用水总量中,农业用水占了大头,达到62%。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5,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我国每生产一公斤粮食平均需要消耗1,300公斤水,而发达国家则在1,000公斤以下。
目前中国大部份地区农业仍然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的方式,有效灌溉面积仅占农业灌溉面积的39%。湖州市吴兴区金农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星仁说:“漫灌式的农业生产方式至少导致2/3的水被浪费掉,而国内目前使用喷滴灌的面积仅占可推广面积的7%。”
灌溉设施老化、调蓄能力低也是造成农业高耗水的原因。据调查,很多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的灌溉设施还在使用,已经老化失修,干支渠道破损、淤积和田间工程遭损毁现象十分普遍。
“服务业杀手”——奢侈型水耗
伴随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各种洗浴中心、水疗SPA、温泉会所无节制地扩张。
北京市节水办公室公布数据显示:北京拥有洗浴场所约3,000家,初步测算年用水500万吨。由于很多提供洗浴服务的地方由宾馆、会所兼营,实际 数字不止这些。著名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在其发布的《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0)》中表述:“北京人口以1,700万人计算,假设每人每月到洗浴中心洗澡 一次,每次消耗水量400升,那么北京每年仅此一项要消耗的水资源就会达到8,160万吨。”
在山西省工商部门登记在册的全省洗浴服务业数量在过去几年内迅猛增长。1990年底,洗浴服务业只有10 家,2000年底上升至107家,2005年底上升至560家。2006年到2009年4年间,这一数字逐渐增加至803家、1,642家、1,960家和 2,366家。到2010年4月,这一数字已达2,428家。
“污染杀手”——质变性水耗
在原本缺水的地域里,水源污染的加剧使可用的水愈加短缺。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曾指出,自2005年的松花江事件以来,中国已进入水污染事故高发期。
层出不穷的水污染事件在国人脑海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太湖暴发蓝藻导致无锡出现水危机;浙江新安江由于苯酚泄漏事故影响下游数百万人用水安全;福建紫金矿业污水渗漏事故造成沿江鱼类大面积死亡和水质污染……
最新的《湖北水资源公报》指出,去年该省中小河流全年期评价河长接近6,500公里,有近3成遭受污染,26个湖泊中,有15个湖泊水质在三类水质以下,南太子湖等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使用功能。
地处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是中国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然而,严重的水污染使生活在水边的人改变了千百年来直接从河中取水的习惯,改为喝自来水或到集镇上买水饮用。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赵章元研究员指出,目前中国有3.6亿人难寻安全饮用水。
“地下水超采杀手”——超前性水耗
由于地表水质恶化、水源缺少,很多地方开始挖空心思,挖掘和享用子孙后代的水,形成一个个“漏斗区”。专家提醒,地下水超采严重,已越过了警戒线。
山西省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等5大盆地地下水均严重超采,浅层地下水已基本疏干,深层地下水水位每年下降2至30米不等,有的水井深度已超过1,000米。全省有19个岩溶大泉,3个完全断流,2个基本断流,12个流量严重衰减。
地下水长期超采,导致一些地区湖泊萎缩,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副局长郑通汉透露,目前全国地下水超采区400个,超采量达 228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近19万平方米。全国地面沉降面积已达6.4万平方公里,50多个城市地面沉降严重。仅长江三角洲以南地区因地面沉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间接损失近3,500亿元。
环境伦理道德失范是中国水危机深层次原因
郑通汉认为,环境伦理道德失范、经济主体价值观迷失、全民节水意识淡薄,是造成当前中国水危机愈演愈烈的深层次原因。
他认为,造成环境道德失范行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扭曲了人与自然界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的平等关系,认为人是主宰万物的统治者,人 与自然界是敌对、斗争的关系;二是在实践层面,在人与自然界相处过程中,长期、大量存在人类对自然界的贪欲与恶行,却没有受到道德舆论谴责。
一些地方政府不顾水资源约束和水环境容量的极限,不顾企业是否高污染高耗水,只要是投资少、见效快、获利多的项目就争相上马,短期内扩大地方GDP,更使水危机加剧。
郑通汉呼吁,必须重塑人与水的关系,补上生态道德文化课,推进环境文化复兴,走自律式发展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