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9309|回复: 0

何清涟:Global Times 与《环球时报》的阴阳脸

[复制链接]

178

主题

51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066
发表于 2011-8-21 06: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标题所谈的不是两家报纸,而是一家,并且是被北京赋予“对外塑造国家形象、争夺话语权”的重大外宣使命,对内弘扬“全世界都嫉妒我们好”的媒体重镇。我之所以要专为这张报纸写篇文章,乃是因为最近该报再度发生了被国内媒体同行称为“报格分裂”的事情:2011年8月9日,在Global Times上出现的Exclusive:Ai Weiwei breaks his silence (作者Liang Chen),就未曾出现在《环球时报》上。

也就是说,承担外宣使命的Global Times需要通过对艾未未的采访,向世界释放一些符合中国政府需要的资讯,表明艾未未现在已经可以“自由发言”了,咱们中国是有言论自由的!同时又试图借这一政府赐予“独家资讯”抬高Global Times在英文报界的地位。这种把戏是Global Times玩得轻车熟路的老套路。远的不说,就在今年3月30日就玩过一票。那一天,Global Times以“Three outspoken academics”(三个直陈时弊的学者)为题对张鸣、陈丹青和贺卫方作了报导。针对这一Global Times 游戏,贺卫方在微博上发表感叹,“我们又一次看到,在中 国,媒体管理尺度的‘内外有别’。该报中文版也能如此坦率真诚,尊重事实,遵循传媒伦理,那该多好。” 我认为贺卫方这评价是因为对大外宣的目的缺乏深入了解,从实质上描画,我更愿意这种内外表现不一称之为“阴阳脸”。


  

[size=-1]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网络图片)



   
但这家《环球时报》引起我关注,却远比上述时间要早。该报在2006年制造的一起以假乱真的谎言曾引起我注意。当时德国新发布一部纪录片,片名叫Losers and Winners,译成中文就是“失败者与胜利者”。这部纪录片我看过,主题是比较在德国工人与在德中资企业工作的中国工人的各自境况,大致意思是德国工人权利意识强,待遇高,但却因此增加企业成本,导致企业大量外迁而失去工作。中国工人经常加班,工资低,还要忍受极为恶劣的工作及生活条件,但却因此得到了工作。纪录片因此发出的疑问是:中德两国工人,到底谁是胜利者?谁是失败者?

德国之声于2006年11月13日发文介绍这部纪录片,此后获《环球时报》“创造性地”转载。德国之声这篇文章标题与片名“失败者和胜利者”相同;而《环球时报》则将标题改为“德国之声:中国工人的干劲让德国人震撼”,“妙剪回春”地将一篇比较两国工人各自深陷于其中的困境变成了德国人赞扬中国工人的题目,中国劳工在权利方面的“失败者”形象一扫而光。我就此事写过一篇“中国媒体制造的陷阱“,在对照德国之声与《环球时报》“转载”之文的差异后,指出《环球时报》通过剪接、断章取义及有意曲解等手法,把一部揭露中国工人地位低下饱受盘剥的纪录片,硬生生地说成了是记录中国工人远渡重洋到欧洲展示吃苦耐劳精神并让老外们感动至深的片子,同时还借外媒的口表达了中国只要凭着艰苦奋斗,就能迅速超越发达国家。

《环球时报》的恶劣谎言远不止这一次。2008年在关于德国之声中文部副主任张丹红事件上,《环球时报》更是屡屡只登有利于张丹红的片面之辞,有意忽视张丹红被解职的真正原因是撒谎并将自己负责的媒体公器私用作为泄私愤的工具,有意误导国内读者,以为张丹红只是帮中国说了几句“公道话”,因而在德国遭受了种族歧视被解职。

该报这种撒谎的阴阳脸特性,等到Global Times于2009年4月20日创刊之后愈加突显。由于 Global Times肩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外宣使命,因此与《环球时报》的报导内外有别。英文版为了打造“公信力”,只好有时收起那副令人讨厌的喉舌嘴脸,扮演“尊重事实”的角色,因此Global Times的内容,或者是根本未出现于《环球时报》上,或者是以与Global Times很不相同的面孔出现于《环球时报》。

Global Times与《环球时报》这种阴阳脸特性终于引起中国传媒业界关注,并因此使该报在Global Times开办的第二年成为中国媒体的热点话题——媒体本身成为媒体的热点话题,这可能也算得上新闻史上的一大奇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传播系教授展江撰文“《环球时报》的报格分裂”,谈到Global Times与《环球时报》的不同。他举的例子是两者对德国伯尔基金会的一份报告的报导。2010年6月14日,德国伯尔基金会公布概述德国七家有影响媒体2008年对华报导的基本状况。在比较之后,展江认为,Global Times比较准确地报导了伯尔基金会报告的主旨,而《环球时报》则失实甚至编造他人观点、断章取义,与国内其它中文媒体相比,《环球时报》“在失实甚至编造他人观点方面走得最远”。

《环球时报》因其充当“爱国主义号角”的报导风格,被称为“愤青大本营”、“爱国贼老窝”、“商业民族主义”等。《南方人物周刊》今年6月11日就此采访了该报总编胡锡进,这篇采访名为“《环球时报》不高兴”,展示了该报掌门人胡锡进的办报理念以及这张报纸的前世今生,值得做为研究资料备存。

胡锡进对这份报纸的政治使命阐释得很透彻,Global Times要“做国际视角的中国新闻”,《环球时报》则是要做“中国视角的国际新闻”,即扮演阴阳脸角色。胡总编也是个心理素质极好的高人,一人在两个剧场上来回穿梭且不陷于精神错乱。但问题在于,资讯的发布不等于资讯的到达,资讯的到达更不等于资讯被受众按照发布者的意图解读,在西方社会,公信力是媒体的生命之源。由于有北京的强力支持,这家以阴阳脸示人的《环球时报》不差钱,差的只是公信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5 01:0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