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34|回复: 0

思无邪与为政者

[复制链接]

0

主题

88

回帖

241

积分

中级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241
发表于 2008-10-28 11: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Navy"]思无邪与为政者



[color="Black"]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此为《论语》为政篇的第二章。在第一章中,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本篇讲为政,为政的大原则就在第一章这里拿出来了,即以德治国,这一篇是对治国者的修养说的,所以强调以德治国。既然如此,第二章怎么突然讲起《诗经》来了呢?很多人觉得第二章和第一章之间的转折很突然,认为是排乱了。

然而这里不是为讲《诗经》而讲《诗经》的,而是要借用《诗经》的品格来讲为政,《诗经》的品格就是“思无邪”。

《牡丹亭》里杜丽娘读《诗经》而联想到幸福的爱情,这是理所当然的。陈最良却偏要引导丽娘“思无邪”。因为“思无邪”,所以他不许丽娘往男女之爱的方向去联想《诗经》。

为什么会说《诗经》思无邪?我觉得从《诗经》以关雎篇作为开篇就已经有深意。我们简单的说,关雎篇就是一首男子直白抒发自己对心仪淑女爱慕之意的情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多么清纯透明的情感表达。人会对异性产生爱慕之情是人之常情,敢于表现自己的感情,可见此人至少是性情中人。《诗经》中一直不乏这种直抒胸臆的情诗。这些诗歌都发自作者内心的自然,毫无雕饰成分夹杂。不像有些人表达感情隐晦而虚假,故一个人勇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是谓“无邪”。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应该也就是这个意思了。做到敢作敢为、无刻意掩饰,便是上德不德的君子。故杜丽娘读《关雎》而联想到爱情,其实这样的理解正是孔夫子最初思无邪的原意,陈最良强调的“思无邪”则是“存天理,灭人欲”的教条产物。

以前古板的读书人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不会去想一些不入流的“男女之爱”,因为他们觉得这是龌龊的。圣人教化的“思无邪”自然就是没有任何“非礼之想”。然而我们要知道孔夫子的圣人称号是后世人给的,加之程朱理学家们“存天理,灭人欲”思想体系对读书人千百年来的荼毒,人们更是觉得孔子的圣人地位神圣不可侵犯。诚然,我们不否认孔子的伟大,但在我们认同他思想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孔子始终是一个叫“孔丘”的凡人。即是凡人,那就都有各自的本能——对爱的思想。《诗经》本身还是孔子自己编的,顺理成章“思无邪”代表的“无邪”实是要我们去正视自己心中最透彻的真性情。如是,“思无邪”也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品德。

这里认为对为政者来说更是重要。那为什么要有为政者?为政者为了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秩序而出现,为了达到维护这个和谐秩序的目的,为政者必须拥有一些权力,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有权力就会产生权力的滥用,这几乎是个不变的定理。为什么会这样,关键就在人类一旦得到了难得的东西而且这种东西既可以用于正义也可以为自己图利用于邪恶,往往就会“思邪”。“思邪”,可以是为了金钱、利益甚至所谓的爱而产生。权力就是这种东西,它可以阻碍为政者最初无邪的真心能。使权力变成正义保护神的人就是君子,相反,把权力用于邪恶事业的人就是人人疼恨的国蠹、害虫。所以孔子教为政者“思无邪”。君子爱憎分明才真正可以赢取人心所向,成为出色的的为政者。

《诗经》的无邪真切表现在它懂得如何真正去爱,一个懂得爱的为政者不仅爱小家,更懂得爱大家。这也正是第二章所以要跟在第一章后面的真实用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春兰桃李竞芬芳,夏荷秋菊美家乡。寒冬腊梅开过后,又是幽兰放清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5 14: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