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07|回复: 0

【香江城语】扩大内需须先救农民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1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786
发表于 2008-11-11 01: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上周发表一篇题为《中国经济告急》的博文。颇具前瞻性的内地10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在1个月内急跌6.6点至44.6,跌幅令他震惊。结合其它数据分析,他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可能只有5.5%至6.5%的增长速度。他在华东、华南地区调查时发现,除政府主导的基础建设外,民间的投资项目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博文最后指,民间需求复苏是中国增长“重回乐土”的前提条件。

这其实已经不是一个新的结论。扩大民间需求的关键就是提高个人可供支配的收入。利率的升降,只能改变现有的信贷成本,不能普遍刺激消费。中国13亿人口中,至少7亿是农民,依照官方数据,中国农民平均1年的收入只有4千元人民币左右,消费力极弱。中国整体的劳动力收入,也仅占国民收入40%,低于发展中国家55%的平均值,更低于一些发达国家70%的比例。只要农民低收入的情况不得到改善,个人收入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提升,中国的内需就不可能真正扩大。

城市业务渐趋饱和的中国移动,曾对开拓内地农村市场十分乐观,因为据公司调查报告,流动通讯能促进工作效率,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所以农民定会乐意使用手机。然而,上月尾中移动公布的第三季业绩,令市场十分失望,导致券商纷纷下调这间电讯龙头企业的投资级别。中移动新客户数量持续攀升,但人均收入(ARPU)急跌8%,大大超过预估的跌幅;而且,每分钟收费虽然已经下降16%,使用分钟数量却仅升6%,反映使用量增长追不上减价幅度,更证明了农村市场消费力疲弱超过预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从中央至地方政府多注重招商引资,同时将长期压低农产品价格视为抑制通胀的良方,中国的农业以及7亿农民为“低通胀”默默埋单。多年来,改善农民收入的措施也是雷声大过雨点。大量农民于是涌入城市打工,寻求非农业性的工资收入,但由于户籍问题,不仅收入大大低于城市居民,而且无法拥有医疗保险、教育等城市福利,翻身还是无望。近期,政府出台政策允许农民“流转”其命脉──土地,
但在农业基本面没有变化的现状下,在户籍制度不改革的条件下,这样的政策恐怕只会加剧农民流失土地,他们从中只能得到短暂的经济利益;但从长远来看,他们的生活会彻底失去着落。

上周日,内地传出大家等待已久的消息:国务院会议决定投资4万亿人民币(下同)扩大内需,拯救经济。消息为金融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不过,计划所涉资金较中国整体经济规模不算大。依农业基础建设为例,笔者曾看过一些分析师的报告,内地每年将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1.5%,投放至农业,涉及约2千多亿元,2年合共4千多亿。国务院计划将4万亿分2年投向10个不同的领域,平摊下来,农业并所得到的投资也只有4千亿,并没有增加。这个计划最终能有多少摊至与农业相关领域,能为农民带来多少额外的收益,能追上多少落后,能否真正令整体内需复苏,还将视乎计划的具体内容与实际操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5 00:2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