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15|回复: 1

中共与美国政府救市计划对比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13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708
发表于 2008-11-21 13: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家分析说,中共政府声称四万亿救市,实质只是虚张声势,以挽救市场信心,但具体结果如何,很难如愿。(Getty
Images)

(大纪元记者华明、马丽综合报道)11月9日,中国宣布一项经济刺激方案,将在两年内采取10项措施,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约相当于5860亿美元),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一个月前,美国国会也通过一项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有人将两者比为类似物,然而专家指出,两者之间貌似而神不同,在各方面区别都很大。

救市计划的金额和出台过程差距大

国内外经济学家分析其差别时,首先比较救市方案占各国经济总量(GDP)的比例是多少。美国8500亿美元救市方案占13.8万亿美元GDP的比例是6.2%,而中国两年投入4万亿,对于24.6390万亿人民币GDP,是占经济总量的16.23%,可见中国经济危机更严重,政府不得不投入更多。

从救市方案产生的过程来看,美国8千亿救市方案必须得到参众两院批准后,经总统签字才能生效。布什政府最初提出救市方案被众议院否决,然后经过多轮的讨价还价,从而更好地保护纳税人特别是购房人的利益,但最终投入实际达到8000亿。就这样美国的金融救市也被指只救金融机构的诟病。

而中国的四万亿救市计划,似乎是一夜间被几个头脑发热的经济学家所鼓动,一拍脑袋的冲动,甚至连细节都没落实马上就开始实行。至少,普通老百姓既没有听说更没有看到关于这个计划的任何讨论。

救市思路和侧重明显不同

在资金的投向方面,中美两国的经济刺激方案的确存在明显差异。按照白宫最初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美国财政部将可以通过发债,募集最多70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购买银行体系内的不良资产,通过增加需求以达到稳定市场价格、恢复市场信心的目的。

相比之下,中国却是投入4万亿元人民币用于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建设新的铁路、地铁、机场和四川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

美国政府出资银行体系内的不良资产,理论上说很"费事"。为此,美国财政部11月12日宣布,对7000亿美元政府救市资金的使用方向做出重大调整,政府资金不会按原计划购买不良资产,而是直接投放到金融市场中,稳定并重振信贷市场。先把资产价格托起来再说,即便政府发现买错了股票,还可以再卖掉。

而中国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常不可能推倒重来。在中国,一些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项目往往没完没了论证个三五年没个结果,而一些面子工程由论证到上马却往往雷厉风行。面对着长期以来患有"投资饥渴症"的各级地方政府,会急于上马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和一些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项目。很可能为将来留下烂摊子,留下豆腐渣工程,留下老百姓的骂声。

  
如今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实体经济,使全球性经济落入衰退时期。( Getty
Images)

两国债务比较

按照美国公开数据,85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全部实施后,美国国会所能接受的名义国家债务馀额为11.2万亿美元,相对于美国13.8万亿美元的GDP
而言,美国债务率为81.16%(国际安全警戒线是60%)。据前总审计长大卫·沃尔克的估计,如果把美国政府对国民的所有隐性债务统统加在一起,2007年的债务总额高达53万亿美元,美国在理论上,实际已破产了。

而中国从2000年开始国债发行总量不断攀升,2005年超过7000亿元,2006年为8883亿元,2007年国债发行量达创记录的2万多亿元,同比增164%。国债在4万亿发行前是占GDP的18%,新国债支付全部4万亿元的新减税及开支计划,国债占GDP比率将达到35%。

中国也与美国一样,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透露,社保亏空数是2.5万亿元,而按中国人民大学有关报告,该亏空数约8万亿元。再加上人口逐步老龄化及以后的支付高峰,这一数字还会成倍放大。中国这种隐性亏空负债也不止这一项,而且中国统计部门数字充满水分,突破国际上60%的安全警戒线是不是也指日可待?

但美国有货币储币地位,中国却没有。中国拥有46万亿元人民币存款,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每年投入2万亿,占年度财政总收入的38.98%,占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8.117%,如果用开动印刷机用46万亿人民币存款去稀释的话,带来的通膨率是
4.1667%。 但如果这4万亿是用制造通膨来作为偿付手段,加上货币乘数效应,带来的灾难将是毁灭性的。


4万亿能推动经济吗?

中国的4万亿计划,其中80%用于铁路、基建这些早就热火朝天的项目,而对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中小企业,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有专家说,实际上,这四万亿对经济起的推动作用还不如用一万亿采购家电、电脑、日用品等,政府直接分给贫困人家,所起到的经济推动作用更大。

而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也是由于各地政府一窝蜂上大型基建项目所致,这与民间企业的萧条成反差,可以预料到的是,明后年将是中国趁机大幅度放开农产品价格的时机,大米价格上涨2、3倍也绝对不是不可能的事,不是说不该调整农产品价格,而是这调整的时机和步伐,应让农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否则就是新版大跃进,“一粮带百价
”会使物价崩溃。

而且,根据中共的腐败官僚机构,这4万亿再被层层截留挪用的话,危害就更大。如果这四万亿救市不起作用,又背负这么大的债,到时政府可就束手无策了。

发达国家的廉租房是给穷人住,中国的廉租房则是给领导的亲戚朋友住,如果没有这么多的亲戚住,就拿来变相出租,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又出来了四千亿,这么大的肥肉,相信以会养肥不少的贪官。

有专家称,4万亿从何而来?一是增税,比如现在要全面增加增值税。二是向社会公众发债券。可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红火十多年之后,终于走到尽头。土地交易量急剧下滑,卖地越来越难,导致正府财源急剧萎缩,因此地方正府出新招:发行地方债券,“羊毛出在羊身上”,
4万亿还得从老百姓身上刮。

有网友称:“国家拿出了四万亿,

   公仆们笑了,项目还没开始,就拿走了2万亿,100个人分了。

   企业家们笑了,项目开始了,拿走了1.9万亿,500个人分了。

   老百姓笑了,项目结束了,拿走了1万元,1万个人分了。

   剩下的买材料。”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8-11-26 11: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落实情况一览

于 2008-11-23 12:19 上贴

  中国政府日前宣布了4兆(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计划以拉动内需.以下是各部门及地区已公布的具体规划:

**行业**

  电网--今後两至三年内将建设规模为110(66)千伏及以上线路26万公里、变电容量13.5亿千伏安.新华社援引专家称,这一计划总投资将达1.1万亿元.(国家电网公司)

  机场--在2010年底前投资4,000亿元人民币建设机场.民航局局长李家祥称,这笔钱将用于建造50个新机场,改良或搬迁90个其他机场.(民航局)

  交通--第四季度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100亿元,力争明後两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年均达到1万亿元水平.(交通运输部)

  铁路--今年将争取超额完成500亿元基本建设投资,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6,000亿元,这一数字是今年投资规模的两倍.(铁道部)

  水利--四季度中央将新增200亿元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部)

  能源--国务院核准总投资955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工程和浙江秦山核电厂扩建工程,并核准总投资930亿元的西气东输二线项目东段工程.同时年内将有一批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包括成都千万吨级炼油厂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房地产--通过三年多时间,增加200多万套的廉租住房、400多万套经济适用住房,总投资可能达到9,000亿元,每年可带动投资近6,000亿元.同时,今年中央追加投资补助资金50亿元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北京市--今後两年将加大投资力度,初步测算市、区两级共安排政府投资1,200亿元至1,500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

  江苏省--2009年底,江苏省可完成政府性投资3,000亿元人民币,带动全社会投资1.2万亿元;2010年底可完成政府性投资6,50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2.5万亿元.

  福建省--从今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将安排省级以上财政性资金700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00亿元以上

  河北省--目前已初步确定总投资5,889亿元的559个项目并上报国家发改委.

  云南省--将公路、铁路、机场、航运的在建、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列为积极扩大内需的重点,启动实施好省内具备条件的一批重点建设项目.

  吉林省--在今後几年内投资约4,000亿元,重点实施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电力、生态环保、城市公共设施、民生等八大工程.

  山东省--今後三年内将通过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增加地方财政投入、吸引银行贷款等投资约上万亿元,形成社会消费需求4,000多亿元.

  广东省--今明两年加大投入力度,集中投入财政性资金近1,000亿元,拉动社会资金投入5,000亿至1万亿元.(完)

注:以上消息均来自官方网站、新华社及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报导.

原文网址: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iewthread.php?ti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10 17: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