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睡眠中,而全世界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群存在睡眠问题。睡不好觉,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健康人群中起码有一半人出现过睡眠问题,有30%左右的人患有失眠症需要就诊。为什么简单的睡觉,成了不少人的一大难事?走出认知误区,"对症下药",对良好的睡眠帮助至关重要。
误区一: 老年人才会睡不好
老年人睡眠的确不如年轻人那么长、那么实。可失眠专科门诊显示,如今,失眠并非老年人的"专利",众多35至55岁的中青年人构成失眠主要人群。引发失眠症的"罪魁祸首"有五类:体质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与药物因素。这其中,因情志不悦、精神过劳等精神心理因素引发失眠的,占55.9%;因聪明能干、责任心较强、遇事多思多虑等体质因素的,占3.5%。而正值事业与生活巅峰的中青年人群,恰好是两种因素的主要"目击对象"。
对策:失眠的根本原因,在于违背了地球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要保持正常的生物钟与自然规律,中青年人须记牢,日常减少不必要的应酬与夜生活,定时就寝;调整好心理状态,适当为自己留些缓冲时间,莫要太敏感与细致。这是保持良好睡眠的重要秘诀。
误区二: 睡得多、不做梦就是睡得好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例子:有些人长期睡眠时间极少,但精力却很充沛;有些人几乎整日打瞌睡,但精神总是萎靡不振、疲惫不堪。由此可知,睡眠的质量,与睡眠时间并非成正比,而不做梦也不代表就是睡得好。医学资料证明,青壮年每夜睡7至9小时、小孩增加1至3小时、老人减少1至3小时,这样的睡眠量已足够。睡觉有梦者,说明大脑有良好记忆功能,正是健康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多梦者很可能就是长寿者。
对策:高质量的睡眠,主要指在半小时内入睡,且基本整夜不醒。此外,最佳睡眠时间主要指晚间10点至清晨6点,在这个阶段内睡觉,最符合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宜保证良好睡眠。要是普通人连续两周失眠、次日还出现明显的头晕症状;或者持续一个月每周出现3次以上的失眠,那就是失眠症,必须到专科门诊处加以针对性治疗。
误区三: 睡不着,就该吃点安眠药
事实上,并非每个睡不着的人都须服用安眠药。大多数人一辈子总会因环境嘈杂、节律紊乱、睡眠地点更换等原因引起短期失眠,可这样的失眠无需服用安眠药。即使是失眠症患者,也应该根据具体病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服药,而不是"抓到篮里就是菜"般地服用。已有科学实验证明: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有心脏、肝脏及肾脏障碍者、睡眠呼吸障碍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重症肌无力患者,以及酒后人群,这七类人群切忌服用任何安眠药。
对策:使用安眠药之前,一定要寻找治疗失眠的病因,且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为避免安眠药长期应用成瘾、降低治疗效果,患者最好将2至3种安眠药交替服用,连服几天停一天,有效后连续天数可慢慢减少,最后采用服一天停一天,甚至服一天停两天的方法,直到最后完全停服。此外,儿童一般不用安眠药;老年人服用,剂量宜小。
良好睡眠的基本原则
许多上班族每周工作日都睡得很少,却期待着在周末睡个大懒觉来弥补,其实这是种恶性循环。那么,如何才能睡得更香、更好?四招小秘密可让你"高枕无忧"。
1、定期运动
面对压力,人们很难入睡。定期运动不但能缓解压力,减少梦中惊醒,减轻失眠症状,还可延长深度睡眠时间。
2、拒绝有害睡眠物质
减少咖啡因的摄取量,注意戒烟,因为咖啡因与尼古丁都能刺激人体神经,使人兴奋、干扰睡眠。
3、睡前切莫饮酒
酒精影响人体从睡眠的一个阶段进入另一阶段,所以睡前饮酒的人容易在半夜惊醒,然后很难再度入眠。
4、寻求药物帮助
如果你尝试以上所有建议却仍旧无法入睡,最好尽早咨询医生或到专业睡眠门诊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国家认可销售的治疗失眠、少眠的药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