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02|回复: 0

别低估孩子的承受力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8-12-27 19: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 2008-12-16 20:23 上贴

  据11月1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9月秋季开学以来,云南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了以“生命、生存、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三生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尊重、珍爱生命。其中,昆明市第一中学推出了让学生模拟写遗书的方式。


  尽管对这一“死亡教育”方式,许多学生都认为有意思、有意义,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表示要加倍珍惜生命,但来自家长的非议和网上的批评之声还是不少。




  中国文化里,死亡话题向来是个禁忌,人们一般都尽量避讳谈及有关死亡的事情。中国人立遗嘱的不多即是一个例子。所以,家长一般尽量不让孩子目睹或听到死亡,担心对死的“接触”会引起孩子的恐惧、不安和焦虑。


  但心理专家告诉我们,过度的禁忌往往会让孩子对死亡产生神秘感和好奇心,甚至会带给他们一些关于死亡的不正确信息,误认为死是一件轻松、随意的事,可能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放弃生命。此外,还会造成孩子抗打击能力弱,家里一旦有亲人去世,有的孩子无法从中走出来,长时期郁郁寡欢。


  就像对一些事情堵并不一定比疏来得好一样,直面死亡往往要比回避死亡好。更何况,死亡时时刻刻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想想这两天杭州地铁坍塌事故中已经逝去的8条生命,想想一周前上海商学院因宿舍起火而跳楼身亡的4名女生,再想想6个多月前被汶川大地震夺去的6万多条鲜活生命……死亡是无法回避的。


  “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死,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生”——昆明一中心理老师的这句话,道出了“死亡教育”的初衷,即让青少年了解生命的真实过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命,成年之后以达观和超脱的态度去对待生命过程中的一切际遇,这会让他们更加尊重和热爱生命。在一些发达国家,“死亡教育”早已进了教育课程,他们让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去触碰尸体,帮助他们直面和了解死亡。


  不要低估孩子的承受力,他们常常会比我们想像的更坚强、更通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30 09:5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