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不忍则乱大谋
作者: 母贝月日
2009-01-18
【新三才网讯】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人处世如果能够忍辱负重,那就是一种韬晦、涵养、胸襟宽广和目光远大的象征。在中国古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得以复国,韩信忍受胯下之耻而最终成就大业。不断追求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是儒家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名言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忍耐精神,百行之本,忍之为上。在人生的一切事业上,都存在着忍耐、克制的需要。
“小不忍则乱大谋”语出《论语.卫灵公》,原文是:“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思是说,对小事不能正确对待,不加以容忍,就会给自己谋求的大事带来失败。历史上有许多面对一时的羞辱不较不怨,没有逞匹夫之勇,因而避免遭遇横祸的故事。例如:张耳和陈馀是魏国的名士,秦国灭掉魏国后,张耳和陈馀隐姓埋名来到了陈县,靠在街上给人看门为生。有一天,当地一小吏责打陈馀,陈馀想起身反抗,张耳暗暗踩了他一脚向他暗示,使他接受了责打。等小吏走后,张耳把陈馀拉到桑树下对他说:“以前我是怎么对你说的?今天受到一点小羞辱就忍受不了,难道想要死在这个小吏手上吗?“陈馀马上理解了张耳的良苦用心。没过多久,张耳和陈馀就都做了公卿丞相。当初他们如果与小吏发生争执,那就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结果了。
一个人要想培养自己高尚的节操,就要在小事上有所忍让。韩琦是北宋的三朝宰相,他性情深厚纯朴,心胸宽广,待人宽宏大量。他曾经说过:“欲成大节,不免小忍。”韩琦率军驻扎在定州时,有一次他晚上写信,叫一个士兵拿着蜡烛站在他的旁边照明。士兵只看别的地方去了,没想到蜡烛倾斜烧到了韩琦的鬓发,韩琦立即用衣袖把火拂灭继续写信。等会儿回头一看,发现旁边拿蜡烛的人已经换了。他怕主管的官吏惩罚那个士兵,急忙把他叫来,说:“不要换掉他,他现在已经懂得怎样持蜡烛了。”此后军中的官兵都十分佩服韩琦的度量。韩琦驻守大名府时,有人献给他两只非常宝贵的玉杯,说是绝世之宝。韩琦用白金酬谢了献杯的人。他对玉杯十分喜爱,每逢宴会招待客人,都特别命人摆一张桌子,上铺锦缎,把玉杯放在上面。有一天,韩琦招待管理漕运的官吏,他准备用这两只玉杯装酒招待客人。突然一位侍吏不小心撞倒了桌子,两只玉杯都摔碎了。客人们都很吃惊,那位侍吏也伏在地上等候惩罚。韩琦脸色不变,笑着对客人们说:“任何物质的存亡都是有规律的。”并对那位侍吏说:“你是失误造成的,并非是故意的,有什么过错呢?”客人们都对韩琦宽厚的德行和度量佩服不已。
古今中外,无论士农工商,能成大事的人都是有大忍之心的人。忍耐克制是中华民族为人处世的根本方法,是中华传统文化道德的精华所在。然而,一个人如果不经历浮沉磨砺,不潜心修炼,就很难做到大度宽容,刚柔相济,百折不挠。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忘修心养性,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就能养成“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节,那就是贯穿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浩然正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