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圣贤心中的“和谐”(图)
作者: 北方
2009-03-01
【新三才首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 “太和所谓道”的说法,把和谐看成是世界万物的准则。经过历代思想家的阐发,和谐思想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内涵深厚而丰富。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也是中国最悠久的历史古籍之一。《尚书•舜典》有言:“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里的八音即是八种乐器,也代表八种不同门类的音乐。把音乐理解为各种音素之间的协调,不相冲突,目的在于追求“神人相合”。这里虽然没有明确把“和”与“谐”连用,但是已经蕴含了和谐一致的思维倾向。
《周易》在古代号称“群经之首”,其中很多内容也已具备了 “和谐”的辞义。《周易•乾•彖》中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里的“太和”,意思是和谐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是一种高度理想化的宇宙整体和谐状态。“和”字在《周易》中多次出现,如“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这可能是对“和平“最早的论述了。
《周易》认为世界万事万物的组成,均离不开阴阳平衡的关系,和谐是世界万事万物生存的基本法则:如大小,大为阳小为阴;高低,高为阳低为阴;上下,上为阳下为阴;天地,天为阳地为阴;男女,男为阳女为阴等等。大自然需要生态平衡合和,人类之间需要和睦相处,家庭与家庭之间、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安定平等、和合有序的生活环境。《周易》阐述的阴阳和谐贯通天、地、人三才,重视天地通泰、人和政通、家和国兴、协和万邦等境界。
从古至今,天下大众所向往的正是古圣贤所描述的这种和谐社会。社会安定有序,开明公正,人们遵循宇宙的法则,重德向善,诚实宽厚,明礼仁爱。人懂得天地万物皆有生命而珍惜。在这样的和谐社会里,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