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苏轼说开去
前段时间给学生讲苏轼的《赤壁赋》,提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泛舟赤壁,感悟人生,写下著名的《赤壁赋》,学生感叹,怎么又一个被贬的文人!是啊,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因遭逢不幸而孕育传世佳作、成就非凡人生的文学家实在是太多了: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李白被逐出长安,吟出《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浪漫主义诗篇;杜甫遭“安史之乱”,饱尝国破家散、颠沛流离之痛、之苦,写下著名的"三吏"、 "三别";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一曲《琵琶行》千古传诵;韩愈屡遭家世变故、仕途艰险不顺,方有言出肺腑、催人泪下的《祭十二郎文》;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八记》熠熠生辉;刘禹锡两度被贬,终成一代大家,《陋室铭》永世流芳;欧阳修多次被贬,《醉翁亭记》等名作应运而生……被贬官,是官员的不幸,但却是文人的大幸,中国的文采华章因此而更加意蕴丰厚、真切感人。
不能说国人喜欢苦难,但当厄运降临、人生遭逢不幸之时,苦难却往往能激发人的斗志和壮心。从这个角度说,苦难不是坏事。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司马迁有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大底圣贤发愤才有大作为。苦难在一定意义上磨砺了人的意志,提升了人的精神,增强了人的自我实现的能力,使一个人摆脱庸碌,这就是古人先贤给予我们的启示。
放眼当今社会,渴望成名成家者众,幻想一步登天者多,但面对物欲横流、诱惑缠身、享乐至上的社会环境,有几个人愿意遭遇不幸?又有几个人忍受得了如屈原、贾谊、司马迁、韩愈、苏轼那样的痛苦和困厄?为什么当代中国诞生不了大家,出不了名作?恐怕很大程度与时代的安稳、经历的平庸有关。当年路遥为写《平凡的世界》,远离尘嚣,把自己关在一个废弃的矿井里埋头写作,不分白天黑夜,不管世道沧桑,最终以生命的代价换来在中国当代文坛占有一席之地的巨作。反观我们的某些作家,养尊处优,逢迎世俗,经历的顺利难以激发其创作的灵感,见识的浅薄注定其思想的贫乏,只能靠玩弄文字技巧、炒作版权等博取虚名浮誉。其实,贬官也罢,坐牢也罢,顺境也罢,逆境也罢,这是命运在敲门!你是因心虚而闭门不出,还是以无畏的勇气打开门,同命运作斗争?朋友,当命运张开魔掌向你扑来时,扪心自问,能否如贝多芬一样“扼住命运的咽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