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78|回复: 0

说一说古代中国人的师道与尊师(图)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56860
发表于 2009-6-18 11: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一说古代中国人的师道与尊师(图)   

作者: 凯铃     

2009-06-17  




教师受到尊重意味着人们重视教育,尊重知识;人们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修养就会更加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所谓”三代出一个贵族“就是讲的这个道理。懂得这个道理就会更加重视教育,为此更加尊师重道,从而得以传承延续下去,循环不断。
  




【新三才首发】《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被唐僧收为徒弟之初时,因野性难改,受不了唐僧的唠唠叨叨,老是要给唐僧脸色看,甚至多次威胁摞挑子不干,对师父一点也不尊重。后来观音设套让他戴上金箍,慢慢野性消去。到后来因唐僧肉眼不识妖精,错怪他打死白骨精要撵他回花果山之时,利用分身术在八个方位多次跪拜在地流泪恳求师父留下他,此时的孙悟空,已经将唐僧真正视作师父了,对师父的情辞意切和发自内心的尊重,令人动容。后来,每每行至一个地方时,孙悟空做的第一件事是掸去石头上或者是椅子上的灰尘,然后恭请师父落座或安歇,对师父是毕恭毕敬。
  


其实此时的唐僧,仍是一介凡夫,尚需几个弟子保护方可上得西天,凭何德何能得到一个个本事通天的徒弟的尊重?这里面就折射了一个古人对师道的理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僧何以在这些本事通天的徒弟面前称师?原因只有一个,即他能够传道授业解惑,将这些本事虽然很大、但道心尚无的顽徒带上正路,这就是他能够成为师父的原因,同时也是能够得到徒弟尊重的一个重要因素。



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不敬三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再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老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与父等同。



《礼记:学记》中指出:“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此即师道尊严的来由,意为: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之后,教育才能得到重视,教育得到重视后人们才懂得努力学习。教师受到尊重意味着人们重视教育,人们接受教育就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懂得更多的道理就会重视学习,尊敬老师,如此良性循环。



《吕氏春秋:劝学》中讲道:“疾学在于尊师。”戊戌四君子谭嗣同在《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中也曾告诫世人:“为学莫贵于尊师。”《荀子:大略》中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阐明了国家兴衰与重视知识、尊敬教师的关系。



《礼记:学记》中还指出:“凡学之道,严师为难。”意为:在所有做学问的道理中,尊敬老师可谓难事。尊敬老师是学生的本分,然而尊师难以持之以恒。初学尊师并不难,但是学生逐渐学有所成,甚至超过老师时,尊师就很勉强了。这也是有些人终不能成大气候的根本原因。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告诉我们应该尊敬老师。只有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才能树立良好的学风,从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古人除尊称老师为“夫子”、“先生”、“恩师”外,还经常尊称为“西席”。这与汉明帝刘庄有关。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继承人,他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老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他常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桌案和手杖,亲自手拿经书听桓荣讲解经文。他为何让老师“向东”坐呢?原来,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东”的座次,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由于皇帝安排老师坐西席,于是人们就把家庭教师,甚至所有老师尊称为西席了。



以下摘录几则古人尊敬趣事:  



耀如日月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他聪颖好学,有次鲁国一位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当即以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十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说他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守墓六年。



程门立雪



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同游,去洛阳拜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他们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睡觉,便不打扰,静静地站在门前的雪地里。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将他们让进厅堂,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




卖衣求师



南北朝时贾思伯、贾思同求学于老师阴凤门下,由于家贫,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典卖出去,筹集学费。人们为他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便凑了不少丝绸之类的物品让他们带去送给老师。阴凤知道实情后,坚决不肯收礼。



先师百人



齐国名臣晏婴勤奋好学,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他都去拜之为师,虚心求教,因而相传他有“先师百人”。后来晏婴学识精深,能言善辩,成了齐国名臣,多次代表齐国出使,不辱使命。



终身思慕



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明帝尊师



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魏昭煮粥奉师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敬师得子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结语


现代社会的人,一方面对于尊师重道越来越漠视,一些学生,不要说如何尊敬师长了,就是起码的礼貌也丢得一干二净。前不久,就有中学生被老师批评竟自活生生去赌气跳楼,还好之后还保住了性命,更有甚者,从此之后就把老师当成了寇仇,威胁动刀不一而足。另一方面来讲呢,如今的为人师者虽才不过两斗,无才更无德可言,全部心思钻于名利之中,勾心斗角,更有甚者,中学女教师做中间人让其学生花季少女去卖处。。。。高校中也有”教授“利用学术权力潜规则女学生的不齿之事。此类无才、无耻,无德的”叫兽淫师“,掉尽了中国读书人几千年来攒下来的颜面,损毁了几千年来的尊师重道的中华传统。此类”叫兽淫师“何以再受人尊重,早应该被万人唾骂而亡,众人唾沫淹毙才是道理!

  

呜呼,人心不古,师道无存啊!

20090617JourneytoWest.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6 22:0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