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32|回复: 0

【新纪元】外国人著书谈中国制产品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83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47
发表于 2009-7-16 00: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零零一年说得一口流利中文的谘询专家保罗密勒(Paul
Midler)来到中国,并且提供在中国投资设厂的西方企业谘询服务。在接受委托进行调查以及亲自见证中国制产品的安全、品质问题的真相后,密勒先生最近完成一本探讨中国制产品问题的书籍──“不良的中国制产品:隐藏在中国制程流程背后的技巧手段(Poorly
Madein China: An Inside Account of the Tactics Behind China’s
Production
Game)”。他在书中以轻快的文笔叙述中国制造部门的情况,同时不忘向读者指出在中国的生产过程背后所隐藏的不为人知的手段。

根据书评人彼得·戈登(Peter
Gordon)在合众国际社网站针对上述密勒先生新着发表的评论,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以一连串的故事情节以及诱发读者会心一笑的语气,带领读者了解中国工厂的生产流程,以及该等工厂枉顾消费者健康的生产恶习,并且使读者明了无法将西方的作业流程套用在中共体制下的中国工厂。

《经济学人》(Economist)在五月十四日发表题目为“不良制造”(Pooly
made)的报导,介绍密勒先生的著作,并且指出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品质注定先天不良,中国制的有毒婴儿奶粉、受污染的宠物食品、以及安全堪虞的玩具等等,已见证了中国制产品的标准生产流程。

短视谋近利导致品质下降


中国制的有毒婴儿奶粉导致婴儿死亡。图为二零零九年五月八日,受害家属在卫生部门前哭诉。(AFP)

密勒先生在二零零一年到中国,当时到中国投资的西方企业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做生意的伙伴,而且价格低廉、交货快速。但不久,密勒先生发现中国产品出现“品质下降(quality
fade)”的现象。

根据密勒先生接受客户委托进行的调查,他发现中国工厂为了抢生意,初期会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以拿到生产合同,但随后为了赚钱,工厂生产流程开始削减成本,包括改变包装及化学配方、降低卫生标准等等,这就是中国产品品质衰退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重视智财权的国家虽然可以从中国工厂取得有利的生产价格,但这只是因为中国工厂将仿冒品卖给不重视智财权的国家,以弥补压低价格的损失。


中国工厂为了抢生意,初期会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以拿到生产合同,但随后为了赚钱,工厂生产流程开始削减成本,造成产品品质衰退。图为重庆一家纺织厂。(Getty
Images)

该《经济学人》报导续指出,怀疑中国制产品的进口商特别需要像密勒这样的人在中国帮他们进行调查。然而当密勒先生帮他们找到真相后,这些进口商又面临到如何解决中国制产品不符合标准的问题。通常他们会选择在中国以外的实验室测试中国的产品。但作者密勒先生认为,这个方式往往流于形式,因为中国工厂会投机取巧,以逃避严格测试可能获致的不利结果。

倒楣的是消费者

依据《经济学人》的报导,作者密勒先生认为解决有毒的中国制产品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更加广泛的揭露,然而由谁来披露呢?中国媒体通常是受到中共控制、中共官员与中国工厂相互勾结的情况相当猖獗、告密者有时反而会害到自己、很多测试实验室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宁可报喜不报忧等等因素,导致极少有揭露的情形。所以,倒楣的是消费者,只好以自己的健康测试中国制有毒产品的方法,来检验中国产品的安全性。


中国制的有毒婴儿奶粉、受污染的宠物食品、以及安全堪虞的玩具等等,见证了中国制产品的标准生产流程。图为二零零七年九月二十五日,汕头一家玩具生产厂。(AFP)

欺瞒生意经

书评人戈登先生同样在书评中特别提到,作者密勒先生在书中分析造成中国制有毒产品问题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企业欺瞒他们的美国客户以及商业伙伴,先以虚伪的心态以及符合标准的产品,取得客户的信任,在拿到订单合同后,即大量削减成本,制造有害消费者健康的产品。戈登先生认为这是令人无法置信的生产模式,而且为了贪图生意便利,不愿面对现实的与中国工厂做生意的西方企业也应负担一部份监督产品品质的责任。

戈登先生特别指出作者密勒先生在书中最后说明其个人的观察,作者认为在中共与其他国家都尚未作好充分准备之前,即授予中共最惠国(Most
Favored
Nation)地位以及与中共进行自由贸易的政策是大错特错的决定,因为中共政权的情况是相当与众不同的,不能将自由贸易政策的模式套用在中共。在合理的运作模式下,自由贸易不会强迫美国企业只能委托中国工厂制造、也不会导致品质控制流程的荡然无存、产品品质的下降、或者造成美国政府产品健康与安全相关规定的窒碍难行。

书评人戈登先生特别指出密勒先生著作是在美国进口以及中国出口都大量下滑之前,俟景气复苏后,这样的贸易模式是否又会死灰复燃有待观察,届时美国应会关注中国制产品的安全问题,改变中国产品价格的合理性。◇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125期“西方看中国”栏目(2009/06/11出刊)

原文连结: http://mag.epochtimes.com/127/6501.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3 08: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