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083|回复: 0

萧夏林:座谈会的椅子上吊着王实味的冤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 12: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看到100个作家艺术家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不得不想起被延安悲惨虐杀的王实味。可以说,王实味是第一个被延安文艺座谈会无情批判和肉体消灭的作家。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椅子上系着作家翻译家王实味的冤魂。作家出版社《毛泽东同志百位文学艺术家手抄珍藏纪念册》里无数冤魂里面第一个冤魂就是王实味。

官方投机文人政客和100个作家艺术家跪在地上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时候,人民在纪念王实味,历史在为中国讲述王实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里被消灭的故事。

1923年,17岁的王实味1考取河南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24年因经济所迫考取邮务,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院预科,年底发表书信体小说《休息》。他说:"我们青年的使命就是要用我们的力去捣毁一切黑暗的渊窟,用我们的热血去浇灭一切罪恶的魔火,拯救砧危的祖国,改造龌龊的社会,乃是我们应有的唯一的目标与责任。"在北大参加了党组织活动,因为热恋李芬而离开了党组。1927年因经济所迫辍学,无处安身。1930年在上海与北大同学刘莹结婚。两人向往延安,因刘莹堕胎未成功,1937年10月王实味只身抵达延安。在延安,王实味专门从事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原著的工作。四年间单独或与人合作共译出近二百万字的理论书稿。王实味津贴四块半,比当时边区主席林伯渠多半块,比毛少半块。

王实味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人事直言指责,得罪人很多。鲁院与文抗之间有歌颂光明和暴露黑暗的派别区分。王实味是暴露黑暗的作家。1942年3月王实味连续推出《政治家艺术家》、《野百合花》两篇文章,他用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和"人道主义"观点批评边区的等级特权制度和官僚主义现象,产生了很大影响,冲撞了延安热烈的时代氛围。

1942年3月23日《野百合花》刊发完毕的当天,中央研究院举办了以言论为主题的壁报《矢与的》,副院长范文澜在发刊词中提出要"以民主之矢,射邪风之的".范文澜陪王震看壁报的时候,王震很不满意地说:"前方的同志在为党为人民流血牺牲,你们在后方吃饱饭骂党。"当晚,王震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挑灯来看壁报,意识到延安思想文化领域内斗争已经尖锐,而且波及到更深的层次上。他很严肃地对陪同的中央研究院的领导说:"这些东西很有教育意义,是很好的教育教材。我们的思想斗争有目标了", "这是王实味挂帅了,不是马克思主义挂帅。"

毛泽东从报上看过《野百合花》后,托胡乔木转告王实味:这篇文章是从不正确的立场说话的,这就是绝对平均主义的观点和冷嘲暗箭的方法。……文章中充满了对领导者的敌意,并有挑起一般同志鸣鼓而攻之的情绪,只要是党员,这是不能容许的在《野百合花》刊登完毕的半个月后,《解放日报》开始连续发表蒋南翔范文澜艾青丁玲数篇文章批判王实味。丁玲在自我批判之时,第一个说王实味反党的人。毛泽东在整风高级干部总结会上说:"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在另一场合说:"《野百合花》有文章。"1942年6月起展开了对托派王实味的批判并且不断升级扩大。康生的插手使得这件事情向一个更加恶劣的政治事件演变。后又被定为托派分子,并与潘方、宗铮、陈传钢、王汝琪一起被打成"五人反党集团".1942年被开除党籍,说他是一个隐藏在党内的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

王实味桀骜不驯,是带刺的野百合,对于毛泽东丁玲等人的批评拒绝接受。甚至向组织提出退党声明,声称要走他"自己所要走的路".在这场对王实味的围剿中,只有两个人为他说话。温济泽说王实味是思想问题,非政治和反党问题,结果被康生讽刺为温情主义。与王实味不认识的萧军是公开站出来,为王实味打抱不平。萧军还到毛泽东那里为王实味求情,毛泽东不让他管。在批判王实味的大会上,萧军与反王实味的人进行激烈论战。后来,还进行过6个小时的论战,大骂围剿王实味的人。

1943年4月1日被康生下令逮捕,又给王实味扣上暗藏的国民党特务的黑帽子。

1945年七大时毛泽东说:"他(指王实味)是总司令,我们打了败仗。我们承认打了败仗,于是好好整风。"1946年重新审查结论是"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1947年3月延安保卫战开始,王实味被转移押往兴县城郊晋绥公安总局的一个看守所。后来,看守所需要转移。行前,为减轻负担,王震亲自批复指示将王实味就地秘密处死。也有人说是康生口头批准。晋绥公安总局审讯科于7月1日夜将王实味提出来,砍杀后置于一眼枯井掩埋。时年四十一岁。

反右斗争中,1957年9月周扬发表文章批判王实味丁玲萧军反党,因为毛泽东与王实味的心结,引起毛泽东共鸣。

19581月,毛泽东亲自指示发配丁玲到北大荒。接着发起对王实味丁玲艾青等人延安时代文章的大批判。

王实味在延安的遭遇,他的妻子刘莹全然不知。 .

长沙解放后,刘莹一面欢快地工作着,一面打听着王实味的消息。有人说王实味可能在东北,1950年4月吉林来湖南招聘教员,刘莹远离故土来到吉林,边教书边寻夫。1978年的一天,刘莹在中央电台的广播中,忽然听到王实味的名字,文章中竟说王实味是暗藏的"国民党特务",早被处决。守候了41年,72岁的刘莹,一阵天旋地转之后,人事不知。

1979年,刘莹与儿女不断给中央写信申诉,多次到北京上访。1981年,李维汉向中央组织部提出复查王实味建议,压在王实味头上的三顶"黑帽子"先后被揭下。1982年2月2日,中央为潘方、宗铮、陈传钢、王汝琪"五人反党集团"平反,并未为王实味平反。1991年春天,公安部派人到刘莹家,时年85岁的刘莹看到复查决定中为王实味平反,并将1万元慰问金送给已经85岁刘莹。刘莹把慰问金全部捐献给当地文联,作为青年文学奖励基金。

这就是延安文艺座谈会旗帜下,最著名最悲惨的王实味和家人人生故事。

王实味的肉体永远留在那个枯井里,但是,他的冤魂永远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椅子上。《毛泽东同志百位文学艺术家手抄珍藏纪念册》无论怎样口是心非美化座谈会,都盖不住王实味冤死的那口枯井,相反,倒是让历史再一次怒不可遏为我们揭开这口中国文学的枯井,现出王实味的白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1 09: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