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32|回复: 0

王维禅诗中的特殊意象(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4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11
发表于 2010-1-8 15: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受佛学影响很深的大诗人。王维的诗描绘形象、气韵生动,往往在短小的诗篇中借助特殊的意象显示出浑然的意境与隽永的诗意。其诗中常见的几个特殊意象使王维的禅诗别具一番独特的审美韵味。

一、云

王维特别喜欢在诗中使用"云"的意象,作为世事人事变幻虚无的象征。如:"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双黄鹄歌送别》,"入云中兮养鸡,上山头兮抱犊"《送友人归山歌二首》其一,"素怀在青山,若值白云屯"《瓜园诗》,"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华岳》等等。王维描写景物时,注重探究外在形式所蕴涵的意味,从而写出实际事物虚幻的特质。而"云"这一意象正能极巧妙地取得这一效果,如《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高耸入云,连绵千里,那似是而非、似有而无的白云和青霭给他披上了一件神秘的虚幻的轻纱,即使云雾消散,终南山呈现出来的本来面目仍是变幻多端、捉摸不定。终南山的崇高与虚幻,使人不由自主地感到人的渺小与孤独,感到人世的虚无变幻。

二、月

王维禅诗中常运用"动"来表现"静",以动写静,动中求静,喧中得寂,表现充满禅意诗情的境界。而这种静的境界王维诗中经常用"月"的意象来表现,例如《鸟鸣涧》中写道: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此景此情,何等静谧,前面两句即刻画出一个静寂的氛围,第三句中极静的境界使鸟也受不了,随着升起的月亮而飞起,末句的鸟鸣声则使本已极静的境界演进到更加寂静的境界。再看王维的另一首诗《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中那与世隔绝的、超然物外的主人公在竹林深处,独自弹琴,口中不时长啸。对于他而言那个外人所知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只有天上那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跟他能"心有灵犀一点通"。

王维诗中用到"月"的意象的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酬张少府》等。

三、钟

王维禅诗中,钟声尤其是暮钟、晚钟可以说是所有声响中最能体现禅意诗思的声响了,它使静谧的禅世界变得更空灵、更悠远。如《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诗人无心访寺而深入云峰,云雾缭绕之处,忽闻钟声而始知有寺。这飘忽而来的钟声似乎蕴涵了某种神奇的召唤与暗示,而山则显得更清幽、更寂静。

平缓而悠扬动听的钟声,似乎将禅意转化为诗情,而悠远无穷的禅意又在这袅袅不绝的余音中回荡。这在静寂中响起、又在静寂中消失的钟声,传达出来的是永恒的静。同时又似禅家欲向世人敲响警钟:世间万物皆是虚幻的,必将归于空无。从而把读者引入"空无合一"之境。

当然,这三种特殊意象并非完全独立的,它们在王维的诗中往往相互交融,创造出清幽、空灵的境界,闲澹冷寂、悠然自在的情趣,共同构成王维那富于哲理意味和艺术情趣的禅诗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7 21: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