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42|回复: 2

老子智慧: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54462
发表于 2010-3-9 15: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子智慧: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
作者﹕Dana

“名利”是人生活在世界上,无论贫穷富贵,穷达逆顺,都免不了与名利打交道。《清代皇帝秘史》记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发,随口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道每天来来往往多少船?”老和尚回答说:“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一语道破天机。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像老黄年一样耕耘着,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而有的人,名利思想严重,得到了,得意洋洋,得不到,便心灰意冷;有的人为了名利甚至不择手段,让人鄙视。诚然,名和利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关系,对名利适度的追求,既无妨碍,也是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可是,过度的功名利禄思想,将会使你产生脱离实际、不安于现状的急躁情绪,只会影响你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人一直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淡泊名利是一种境界,而追逐名利则是一种贪欲。当今社会真正淡泊名利的很少,追逐名利的很多,淡泊名利是人生所为的一种态度,是人生的一种哲学。淡泊名利,就是要超脱世俗的诱惑与困扰,实实在在地对待一切事物,豁达客观地看待一切生活。

古语云:“不为物累,高风亮节。”

一个人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就会让物质欲望、本能需求恣意膨胀。名利有时也能使人产生进取的动力,但必须明白,只有超越名利,才能不断取得成绩。

其实,名利原本无所谓好坏,适时以用,量才而夺是受用。有道是“名利高寒阁,冷暖只自知”,无论宦海沉浮,无论商战成败,无论情场生死…….就像寒鸭戏水一般,冷暖自知。做到淡泊名利,可以免去精神上的许多痛苦,做到笑看人生有益于身心健康。

淡泊名利并非是看破红尘,笑看人生中的进步给人恬淡、宁静的生活氛围,在平淡中寻找快乐,在宁静中制造浪漫,这才是至高致上的生活方式。

清代艺术家张潮在《幽梦影》中说:“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由此想到,淡泊既不是没有理想、少有追求,也不是懒散和碌碌无为,而是“明志”和“致远”,是对生命的安顿,也对自己灵魂的升华,使其自由而坦然。

名利相连,名为虚利为实,虚实结合,名利双收虽是好事,追名逐利必受苦累,沽名钓誉必遭戏谑。

一个人如果拥有一颗纯真的心灵,在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之中尽了全力,他的成就自然而然就会显现出来,他理所当然地可以得到应该得到的人世间的荣耀;不必计较名利,淡泊名利,无求而自得才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起点。

8740

主题

1万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40554
发表于 2010-3-11 17: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静心即道心 烦恼心即凡夫心

平静心即道心 烦恼心即凡夫心

大藏经里面有段故事:在一个深山里面,有七个人志同道合,发愿修行,他们认为人生险恶,人在世间几十年时间,生命不长,却在社会上造了很多的业。所以他们想找一个比较清静的地方,共同论道、精进修持,这是他们共同的理想。

但是,经过了十二年的时间,每一个人的心态还是一样,起伏不定,满心烦恼。他们虽然离开了人群,也不觉得快乐啊!他们的烦恼在那里呢?是欲和情未断。

一群人在这清静的环境相处久了之后,发觉没有什么乐趣,于是回顾在家时有父母兄弟,还有很多男女感情……而在深山里的十二年中,什么都没有得到,等于是浪费人生。

于是这七个人又再聚会互相讨论,他们都认为,不如再回社会,娶妻、成家、做事业,所以他们相偕离开了修行十二年的地方。

那时佛陀知道这几个修行人心不定、意不静,有还俗的心态,于是就在他们必经之地打坐,这七个人从深山走到出口的地方,看到佛陀很庄严地坐在树下,他们那时还不认识佛陀,但是,看到佛陀就自然地生起恭敬心,七个人不约而同地向佛跪拜顶礼。

   他们坐好之后,佛陀就问他们说:“你们从那里来,往那里去,你们修行已经多久了?抱什么样的心态入深山,又为了何事离开静处?”七位修行人将他们的经过,一五一十向佛禀白。佛陀说:“修行乃是一条心路历程,必定要修持到不被动态的情所感染,能够视富贵如浮云,视名利如敝履。能够看开乱象,道就在其中!世间最乱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是非,和社会人群愚痴争斗的情形,修行最主要就是要看开这些心欲,如果看不开这些俗情乱相,又再投入社会,你们的心会更乱。”

    佛陀又说:“一切苦就是因‘集’而成,集合名利、情爱,有这种种心欲会集,所以苦不堪言啊!修行虽然是苦,但先苦后甘,修正的快乐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假使追求名利、追求情爱,虽然乐在前头,最后受苦时却万劫难拔啊!因为一切业因已在人群乱相中形成了!”佛陀的这些启示,我们也可以拿来应用,确实一切苦就是由“集”而来,集合一切的人我是非而来,就是因为有人我是非,所以才有苦。

   有时别人说话无心,听者却有意,故意抓住对方的把柄及缺点钻牛角尖,这都是自招惹的烦恼,假使我们对人都用宽心,对一切的事看轻一点、看淡一点,用宽大的心胸互相关怀,无争无斗,我们的心念就能很平静,心若与人无争则人安,与事无争则事安,与世无争则世安,与道无争则道安,真正的得道就是“无争”,这就是“道心”。道心分秒都在我们的面前,得道的路也在我们的脚底下。要说远,实在是不远;要说近,实在是非常的遥远,远近之别在于我们的心念。一念的平静心那就是道心,一念的烦恼心就成凡夫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85

回帖

1663

积分

金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1663
发表于 2010-3-12 09: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184.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16 11: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