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51|回复: 2

物价上涨的原因很多,官员财富转移到国外是其一

[复制链接]

8734

主题

1万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40488
发表于 2010-9-18 17: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物价上涨的原因很多,官员财富转移到国外是其一

濠滨论坛 2010-9-18

去国一年,回来对物价的感受,上涨50% ,大米价格从每斤2元涨到3元多,蔬菜也同样上涨约50%。

    物价上涨的原因很多,实现市场经济,贫富分化以后,金融大亨们搞垄断价格,搞投机,均可能造成人为的价格波动。我们的房子价格,就一路狂升,让大部分房子空巢,成为投机者敛财的工具。
   
    按照经济学理论,发行过多货币,也会造成物价上涨。我们每年大量出口产品换美元,企业换来美元,拿到银行换人民币,银行就加印人民币兑换企业的美元,等于物质财富出口了,减少了国内供应,同时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积存了25000亿美元外汇, 这是我们至少出口了20万亿元产品,国内减少供应至少20万亿产品,同时增发20万亿人民币货币的结果。

      另一方面,由于精英们制定低人民币汇率导致的低价贱卖,实际输出的财富更多。按照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中国和美国当年物价估算,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汇率,从1992年到2006年,长期以来约为1美元兑换2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在国内售价2元的商品,出口应换来1美元,实际由于长期实行1美元对8元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实际只换来0.5美元,等于免费奉送3美元,因此,每出口1美元,就等于同时奉送了3美元财富,30年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口数字,世界银行的人民币购买力平价汇率和实际汇率估算,我们等于免费奉送了25万亿美元财富,等于免费奉送了60万亿元人民币财富,同时国内增发20万亿人民币。
   
    按照经济学理论,在财富保持不变的状态下,过多增发货币,都会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我们的特别是年代,不仅增发了20万亿元以上的货币,而且还送走了60万亿以上的财富,所以物价上涨也就在所难免了。30年前一斤大米价格是13.9分,现在已经涨到3元多,上涨20多倍。30年前一斤猪肉是73分,现在是15元以上,上涨20倍以上。还有很多商品上涨百倍以上,就不一一列举了

0

主题

1万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44
发表于 2010-9-20 01: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胀被指正悄悄来临 拉面汤里已开始找不到肉(图)

中国日报网



我刚在小区餐馆里吃了一碗辣肉拉面。汤里面找不到肉。这是通胀悄悄开始的极端例子


  我最近买了一个银行理财产品,利率是1.4%,取款时间只限于每天早上9点至下午3点之间。鉴于一天中剩下的时间不便于取款,我获得的补偿是:该理财产品付给我的利率比活期存款的法定利率高1%。银行还建议我购买一种三个月之后才能提款的产品,利率为2.4%,比法定利率高出70个基点。存款竞争正越发激烈。显然,提高利率――尽管名义上没有违反政策规定――正是竞争的一个工具。贷款方面来说,对政策规定的房屋抵押贷款利率进行折扣现象已经减少或被废除。类似的,企业贷款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享受利率折扣。如果说2010年下半年存款及贷款实际利率均上升了50个基点的话,我是不会吃惊的。

  对于中国是否将提高利率,目前市场上有两种不同的声音――无论如何,利率已经开始上升了。政府一直以来都通过调控银行贷款来限制货币增长。去年货币供应的疯长势头已经有所冷却。7月,M2(广义货币)较去年上涨17.6%,较前年下跌11.5%。行政措施显然已经使贷款市场有所收紧。企业纷纷抱怨想要获得贷款困难重重。

   数量政策能否不导致价格变化,比如,利率升高?从某一程度上来说,通过行业贷款政策,优惠行业的利率仍然保持在低位。比如,大型国有企业依然可以优惠利率进行贷款。但是,其他企业的贷款利率已经大大升高――如果还能贷得到款的话。至于房地产开发商,很多情况下都不能贷到款;他们已经开始发行高收益的海外债券。即使将NDF市场(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市场)中人民币升值预期考虑在内,他们仍在支付两位数的利率。

  即使在中国这样的经济高增长国家,17.7%的M2增长率也算很高了。为何信贷市场出现紧缩?原因是去年宽松的贷款政策下催生的所有项目。这些项目必须贷款才能得以维系。中国货币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借款人。如果要保持贷款条件不变,货币增长就必须更快。当货币供应放缓时,紧缩现象就出现了。如果放缓态势依旧,许多借款人将无力偿还贷款,正如1994年紧缩出现之后的情况一样。

  利率升高并未完全反映出存贷之间的紧缩平衡。显然,借款人歧视在克制货币增长或防止利率进一步升高的过程中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因此,信贷需求不可能推动利率升高,特别是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应该至少比现在高出三个百分点。但是,通胀预期及其对存款的影响却可能推动利率升高。

  家庭存款对存款增长的贡献正在减少。今年7月,家庭存款和债务之间的差额是18.9万亿,较去年的18.3万亿仅有少量增长,远远小于2008 年7月至2009年期间3.9万亿的增幅。这一数据显示,家庭存款的意愿正在降低。货币扩张正在越来越依赖于热钱流入。如果外汇汇率预期发生转变,这将使局势不堪一击。

  我刚在小区餐馆里吃了一碗辣肉拉面。汤里面找不到肉。这是通胀悄悄开始的极端例子。我常常去吃的火锅店中,每种调料的供应量也越来越少了。我可以预见仅仅是一碗清汤的那一天。肯德基供应的套餐分量之少,连孩子都要两份才能填饱肚子。我不知道统计局将如何统计通胀对食物供应分量缩水的影响。

  尽管通胀数据较低,但家庭行为却清楚明白地显示,其对通胀的看法和预期要高得多。许多食品的价格正以两位数的涨幅提高。租金也在以两位数的涨幅提高。这两项占据了家庭生活成本支出的一半。尽管大多数家庭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并不受到租金增加的影响,但估算租金成本仍然是个问题。房价并不计入 CPI。估算租金成本应该计入CPI。否则,这项占据家庭终生支出中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支出将永远不被计入CPI。政府控制着水电煤和交通费用。即使政府通过给予补贴来控制上述价格,由市场推动的商品仍将说明如今的高通胀率。这就是为什么家庭存款意愿降低的原因。

  尽管家庭存款供应已经严重减少,但利率尚未有相同程度的提升。原因是,高度贸易富余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强势资金流入下的大量企业存款。这两者都是全球经济局势下宽松货币条件的结果。美国的货币政策尤其重要。这其中的意思是,如果人民币预期突然发生逆转,以及/或者发达经济体由于通胀压力收紧货币条件,中国的货币局势将岌岌可危。

  中国的利率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继续提高。2011年上半年,这种提升势头将更为显著。然而,利率水平仍未与价格稳定水平相一致。通胀压力来自于货币供应的水平,而非边际变化。月度经济数据对通胀的影响无关紧要。确实,通货膨胀是无可避免的。为了防止通胀失控,将利率提高至通胀率之上的水平是必要的,即维持积极的真实利率。这是在接下来几年中,货币存储开始通货膨胀时保持稳定的唯一方法。否则,当外部货币条件突然发生变化时,中国经济将可能遭遇硬着陆。
  使中国的宏观稳定依存于外部条件是一件危险的事。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10

主题

1万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34095
发表于 2010-9-22 07: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富人全跑了 穷人们该怎么办?

中国富人全跑了 穷人们该怎么办?  

天涯社区  2010-09-21

最近几个部委接连对房价调控表态,政策貌似已经出完,所谓的“第二只靴子”其实早已落地,所以民众现在也不指望房子能降多少,反正也买不起,索性就不关心了。倒是有一则关于富人海外抢房的新闻很有趣,大意是说中国人在世界各地狂购房产,豪爽得像买黄瓜一样,现金付账不带眨眼的。如果仔细想想这几年的整体政经背景,这种现象有其出现的必然性,且跟赴美生子、移民热潮是伴随而生,迟早要来。

曾经有网友拿北京三环内的一套普通房子,跟世界各地的房产做比较,从不动产价值上看,还是北京人民有钱,家家户户都是三百万级以上的富豪。但从房产质量上看,那可就大大不如海外。这不仅说明我们这里的房产价高质次,也说明我们群众的爱国热忱是多么高涨多么感人--有个叫赵晓的教授曾经说过买房就是爱国。

如今,房价高得让人不敢爱也爱不起,普通群众、蚁族就在这儿死磕傻等,而有点钱的富人们,早就一头扎入资本主义世界的怀抱,去空气更加清新、道路更加通畅、社区更加高端的伦敦、京都、洛杉矶买别墅了。报道说他们都不愿意暴露真实身份,付了钱拿了钥匙走人。我在此无意批评他们,这是你情我愿的市场行为。我只想稍微追问一下,他们为什么不在中国买房?

抛开爱国这样高尚而正确的字眼,如果你有同样的钱,在伦敦、京都、洛杉矶能够买一套联排或独立别墅而在北京只能买三房一厅的话,任何人都不会犯傻到在这个主干道已经快降到时速5公里、空气污染远超150年前伦敦的地方,买一套面积更小质量很次的房子。人的理性,会让他做出更好更利于自己的选择,任何忽悠和欺骗都不会让他改变主意。

其次,我们看看在海外买房的附加值。如果移民成功,那意味着比国内更好的福利、更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更利于身体健康的自然环境。最近有媒体报道两件事情曾引起讨论。一是中产精英移民潮,一是赴美赴港生子。中介打出的广告语是:这是比抢银行的回报率还高的合法行为。为什么回报率这么高?因为这里提供的制度、环境因素实在有些太说不过去了。就拿养孩子这事情来说,产子、奶粉、疫苗、幼儿园,有一样能让人放心吗?

这些是比较实际的、肉眼能够看到的利益。最大的利益其实是一种安全感。许多青年移民在接受传媒访问之时,无一例外的提到这点。安全感,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心理稳定感,代表他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而赴海外移民的精英处于这个社会的中高阶层,居然会有不稳定的感觉,那一定说明哪里出了严重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大家都意识到了,且利用自己的条件想法设法逃离。

这些海外买房的富豪,对自己的身份万分敏感,我只能假设他们大多数不是通过自己打拼老老实实赚钱的那类人。想必读者诸君也会注意到海外移民中有很大一部分正是那些整天劝说我们爱国爱土的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最近几年关于“裸官”的报道明显增多。也就是说,真正不具备信心的人恰恰是那些对体制最为了解的人。他们时刻准备着离开这个题目号称为之奋斗终身的地方。在表面的自信心极度膨胀之下,他们其实有着深重的不自信和不安全感。富人们未来可以脚底抹油溜之大吉,留下的穷人们,又该如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10 18:5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