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小老板其实也很苦:离贫穷只有一步之遥
经济参考报 2010-09-25
小老板,顾名思义,是指小创业小投入小本经营的主人。 其经营方式包括制造、批发、零售、咨询、租赁、代理等等。小老板分布于各行各业,而以各种零售业及服务业居多。
虽然小老板的门店或公司“船小好调头”,但小船容易被风浪掀翻。在缝隙中求生存的小老板,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中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局:极少数人经过艰苦打拼,跨越几个台阶后成了大老板;有一些小老板可称为“维持会长”,做来做去还是跳不出那个小铺面,“老板”二字前面的那个带限定性的修饰词“小”字,如魂附体,怎么也未能去掉或者换掉,身后留下了一串小曲线的脚印;有的小老板在生意场上几经起落,衰荣更替,其身份忽而小老板,忽而打工族,忽而赋闲族,起伏不定地走过了一生;也有许多小老板一不小心便亏了血本,无可奈何地告别“老板”身份而重返平民生活,乃至变成债台高筑的“杨白劳”。中国的小老板,离贫穷仅有一步之遥!当有人大唱GDP的颂歌时,许多小老板并没有感到GDP的“光芒”给自己带来的“照拂”。
别说小老板“小”,但人数众多,从大江南北到九州西东的每个角落,都麇集或星散着贴近人群住户的小老板。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和个体户是中国经济的主流,中国中小型企业比率达到99.6%,数量达360万多家,个体经营户2300多万家(如果计算大量未曾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总计数量可能会达到5000万家)。
我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国家倡导和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人自主创业。在商场上,“小老板”的人数要远远多于“大老板”,而无论是从我们国家发展经济、解决就业问题来看,还是从广大平民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需要来看,都恰恰很需要各行各业的从事着各种经营活动的小老板。
很多祖祖辈辈穷怕了的人,在国家鼓励多元化经济成分和公民自主创业的大环境下,立下了驱穷致富、改变现状之志,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精明的头脑和勤俭节约的精神,积攒了一点小本钱之后,便瞄准一个经营项目,租下一个门面或一处小小的办公、生产场地,没日没夜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生意从小到大,几年后成为一个个“小老板”。
开好车、住豪宅、一身名牌……通常这就是人们印象中的“民营企业家”,而一份《2004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却彻底打破了这些“常规印象”,将江苏“私企业主”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个不包括数量更多的个体户的40多万之众的“老板”群体,“辛勤工作”远胜于“享受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开的车可能没你贵,房子可能没你大,日常消费可也不见得比你多,有的民企老板吃饭穿衣相当节俭,甚至低于普通人的水准,但是,他们用于创业再发展的投入却一个比一个多。
大凡老板都有切身的体会:做个平稳发展的小老板,并非一件易事;由小老板“变身”为大老板,则更是“戛戛乎其难哉”!全国每年有多少家门面因经营难以为继而关门歇业?全国每年有多少小老板“痛苦转身”做穷人?有统计表明,1994年到2004年十年间,全国有770万家个体户消失,2005年全国倒闭了30万家企业。国家发改委调查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约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而关门歇业的个体户就更多了。
人们感叹说:“想当小老板不容易”。成都一家报社曾报道了一位下岗工人,按国家政策借贷了2万元,另外还在其他亲戚朋友处借了1.2万元,开了家小火锅店,可是不到半年便因亏了老本而关门,生意失败了,对他们一家人来说真是一个天大的灾难。创业不只是资金的问题,并不是拿到钱就可以当老板。据了解,许多商业银行用于支持下岗工人再就业的小额贷款,都因收不回而变成了“救济款”,导致银行全面收缩小额贷款。长沙有家采用散户经营方式的大卖场,则因商场定位不准、成本压力太大等原因,不到半年,数百名小老板除两三家略有盈利外,其余皆为亏损经营,随后经营户一个个带着伤心和泪水纷纷撤离该商场,导致商场整体“停摆”。全国每年都要发生多起小老板因亏了血本而自寻短见的事件。
刚创业的小老板,受限于经济实力,很多事情都只能亲力亲为,每天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请能人帮忙吧,会导致原本捉襟见肘的资金更趋紧张,再说,在小老板自己不懂行的情况下,请来的能人很容易伺机行动,将客户带走而自己“另起炉灶”,结果自己的事业还未成,就被他人抢先一步,占领了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市场“江山”。同时,何种各样的风险也很容易让小老板“翻船”,如2008年下半年刮起的“金融风暴”,让一大批中小企业“消弭”在“风暴”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