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胀积民怨 中国成下一个苏联?
《华尔街日报》
中国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老百姓抱怨连连,国家主席胡锦涛不仅多次要求“改善民生”,更亲自考察民生,专家预估,中国通货膨胀问题至2011年底恐怕仍在,中国政府为了“维稳”,不愿大幅变动人民币匯率,但民怨若未得到抒解,共产党内高官藉机领导民怨,将相当危险。
通胀问题危及政治稳定
谷雁翔认为,导致中国物价持续高涨的塬因,主要有几点:首先为前一段时间政府避免经济衰煺与高失业,大量注入货币,使得货币发行量过大;第二,民众见到政府发行了这么多货币,有通货膨胀预期;第叁,粮食价格上涨快速,民众普遍紧张,进而囤积货品,加剧物资紧张。
虽然中国政府着手抑制通胀,但收效不大,北京市政府针对通胀出台一项举措,从今年1月1日起﹐将最低工资从960元人民币 (145美元)提高至1160元﹐或许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物价上涨对人们带来的影响﹐但同时也可能会煽动人们的通胀预期。高盛则指出﹐中国政府抗通胀一直慢了一步﹐要到2011年上半年即将结束之时﹐才可指望政策收紧和通胀形势明朗化。
谷雁翔表示,不只高涨的物价令民众不满,中国统计通货膨胀的加权平均数,不能充分反映食品价格的上涨,引发了老百姓愤怒。“老百姓认为官方的数据报3%、5%,但去年年末粮食价格涨了100%,政府说电视机的价格没涨,但电视几年才买一次呢?”
谷雁翔认为,如果老百姓的愤怒引发政治问题,可能会产生政治上的变化,让中国成为90年代初的苏联和东欧,因此若政府不採取有效的行动,共产党内的高官可能有人像俄罗斯前总统叶利辛一样站出来,领导群众的愤怒,藉机会站上政治舞台,甚至自己当起总统。“这会是很危险的事,因为不敢保证政权改变后国家会稳定,到时候和中国有主要投资、贸易的国家麻烦也大了。”
2011年通胀仍是问题
北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2011年是进入“十二五”规画的第一年,短期内,宏观政策的重点依然会以抑制通胀为主,而2011年的通胀压力会比较大,上半年通胀压力会大于下半年;下半年开始,通胀压力会有所下降。
即使通胀压力开始下降,谷雁翔也不认为2011年底通胀问题就能解决。“因为人民币不可能大幅度升值,粮食也不可能马上增加,中国还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做农民工,想种地的越来越少,中国农产品从农民手中拿到城市的流通环节,短时间改变不了,从农民手裡拿来是一块钱,流通要拿一块钱,进入城市就变两块,因此想降低流通成本不是容易的事。”
谷雁翔表示,政府没办法突然增加产品的供给,除非愿意大量进口。如果通货膨胀严峻,中国政府很可能从美国大量进口粮食和鸡肉,但大量进口蔬菜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大量进口后,物价上升,国际粮价跟着上涨,因此想以进口来解决通货膨胀,今年年底恐怕做不到。
摩根史坦利前中国经济学家谢国忠在“财新英文周刊”(Caixin)撰文指出,引发下一次金融危机最可能的两大因素是美国的主权债务或中国的通胀。若只论中国的通胀,谷雁翔认为不可能引发金融危机,一来是世界各国都进入復甦状态,二来是中国不管政府、企业、家庭,都没有沈重债务,美国的金融机构和个人却有很多债务,因此一旦出事,环环相扣。“中国通货膨胀不会造成大家连锁的崩溃,只会造成低收入的人愤怒。”
放眼2011年,谷雁翔指出,復甦过程总是强一阵、弱一阵,因此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復甦在减弱,但全球经济復甦的大方向不会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