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80|回复: 0

四亿天价古画《稚川移居图》的传奇身世

[复制链接]

11

主题

2889

回帖

7057

积分

论坛元老

熱心會員

积分
7057
发表于 2011-6-27 23: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羊城晚报



《稚川移居图》



《稚川移居图》细部

在刚结束不久的保利春季拍卖会上,元代画家王蒙的《稚川移居图》拍出四亿元的天价,继黄庭坚的书法《砥柱铭》(4.368亿元拍出)之后,掀起又一轮古代书画的拍卖热潮。

一幅画,四个亿,对业外人士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对知道内情的人来说,却在预料之中。

首先,元代书画的整体价格在拍卖市场上就很高。元代时间不到百年,却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开创了中国文人画的新天地,还诞生了赵孟睿约氨缓笫劳吵莆霸募摇钡幕乒⑼趺伞⒛哞丁⑽庹虻仁榛蠹摇�

古代书画的寿命只有一千年左右,而有近八百年历史的元代书画,尤其是名家书画,显得弥足珍贵。今天元代书画已经非常稀少,而且大部分作为国宝,收藏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中,鲜有散落于民间者。即便有,也不肯轻易出手。这就使得元代书画极少露面于海内外各拍卖场中,偶有露面,就显得“牛”气冲天。

其次,“元四家”之一的王蒙,其书画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代表着元代绘画的最高水平,历朝历代都备受推崇。2010年,他的《秋山萧寺图》以1364万元成交,《煮茶图》更是以3136万元的高价成交,而《稚川移居图》四亿多元的成交价,毫无悬念地成为中国拍卖史上最昂贵的古代画作。

独特的“繁线密点”绘画风格


《稚川移居图》为立轴,设色纸本,纵120厘米,横56.7厘米。描绘了东晋葛洪携带家眷移居罗浮山,修道炼丹的故事。罗浮山位于今天广东省博罗县境内。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画中骑在牛背上的葛洪,身穿道袍,神情专注于手中的书卷,边走边看,全然不顾随他同行的家人。

他身后,妻子和两个孩子同骑在牛背上,小的抱在怀里,大的坐在身后。随葛洪夫妇一起移居的,还有他的仆人们,他们或提着鸡笼,或牵着牛羊,或挑担负重,把生活必备之物搬运到山上。一路崇山峻岭,飞瀑流泉,几间茅草屋掩映在深山之中,屋前的庭院里,先行到达的仆人,在打扫庭院,迎候主人的到来。画面非常有感染力。

《稚川移居图》通幅运用焦墨,间浅赭色。峰峦叠嶂,楼阁参差,整个画面显得生动细腻,笔墨沉酣,当是王蒙的成熟代表作。王蒙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畹耐馑铮有「磐庾娓秆Щ氖榛杂屑掖婊删陀雀摺K纳剿缒晔苷悦项的直接影响,后来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开创出独特的“繁线密点”绘画风格。他独创了牛毛皴法,这种皴法非常柔细,很像牛毛,特别适合表现南方山水的温润秀美。

珍贵的题诗和藏印

《稚川移居图》 已经流传600多年,但画面依然清晰,最上方是密密麻麻的题跋和印章,画面正中,山峦叠着山峦,怪石林立。画上有与王蒙同时或稍后的七位大学者、大画家或大诗人如韩性、倪瓒、陶复初、陈则等人的题诗。

韩性是元代另一位大画家王冕的老师,他的题诗笔法与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收藏的《竹石幽兰》的题诗如出一辙;“元四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倪瓒的题诗也与他公认的转世画作《松亭山色》及《容膝斋图》非常一致;上面还有与高启等人并称为“十才子”的陈则的题诗:“挈累离羁归去兮,犁牛稳跨寿眉齐。陶镕铅汞犹余事,利物济人心弗迷。”虽然是一首小诗,但专家说,这些题的诗也弥足珍贵,比如:陈则传世的墨迹几乎看不见,《稚川移居图》的小诗是陈则唯一流传于世的,非常罕见。

此外,《稚川移居图》上还有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近20余枚收藏印,极为珍罕难得。当代中国书画鉴定大家傅熹年先生高度赞扬此画,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钟银兰先生也认为此件甚至比北京故宫所藏王蒙同题材作品更为精妙。

另外,专家认为这幅画有划时代的意义。张蔚星说,就中国绘画史来说,元代是个变革。元代的山水画是虚幻的真实,而宋代的山水画是真实的虚幻。张蔚星说,王蒙的这幅画既有宋代的写实主义,又有元代的理想主义,是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高度结合。从此以后,中国的绘画没有这样结合的作品了。“这张画很细腻,构图很繁密。元代以后,画的构图都比较简单,不这么繁密了。这幅画是一个结束的意义,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王蒙为何钟爱“葛稚川移居”

《稚川移居图》画中描绘的不是北方的崇山峻岭,而是南方茂林修竹的小溪潺潺。其《煮茶图》,也以卷曲、细密的皴笔,表现山石的肌理结构,画面流畅娟秀,挺拔而柔和。同样使用牛毛皴法的存世画作还有《幽壑听泉图》,以及《夏日山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太白山图》(辽宁省博物馆藏)、《青卞隐居图》(上海博物馆藏)等。

除此次拍卖的《稚川移居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王蒙另一幅《葛稚川移居图》,同样是描绘葛洪隐居罗浮山的情景;不同的是,这幅画中的葛洪,正牵着一只鹿站在桥上,回头张望落在后面的家人。他的身后,有背着琴的童子,牵牛的仆人,抱着孩子骑在牛背上的妇人,以及跟在牛后面行走的女眷。

专家称,除了存世的这两幅移居图,王蒙还画了许多关于葛洪的画作。那么,王蒙为何如此钟爱“葛稚川移居”这一题材呢?葛洪和王蒙,尽管两个人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身份也迥然不同,但却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

要做勾漏县令的“散骑常侍”


葛洪出身于三国的东吴世家,祖上曾经担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葛洪因为带兵打仗立功,被封为“伏波将军”,此后屡次升迁,被赐以“关内侯”的爵位。然而,葛洪心里却非常明白,在政治昏暗、社会动荡的情况下,一切荣华富贵都如浮云。他看破红尘,一心修道。

当朝廷再次提升他为“散骑常侍”,也就是皇帝的侍从时,他婉拒,反而请求去广西勾漏县做一名县令,因为他听说离勾漏县不远处,出产炼丹用的丹砂,到那里为官可以就近采丹砂炼丹。

得到皇帝的允许后,葛洪就带着家人上任去了。当他走到广东的时候,被当地的官员挽留,隐居在罗浮山里修道炼丹。期间,他著书立说,先后写成《抱朴子》、《神仙传》等书。最后,老死罗浮山中,后人传说他羽化成仙了。

王蒙的精神寄托和灵魂偶像

王蒙的人生经历,与葛洪非常相似,他也曾担任过负责审理案件的官职,后来因为元末社会动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朝政权摇摇欲坠,王蒙于是产生了归隐的念头,想做一个像葛洪那样的世外高人。

他把葛洪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灵魂偶像,因此创作了很多以葛洪移居为题材的画作。在这些移居图中,画家笔下的葛洪总是身穿道袍,表现出一副置身世外、悠然自得的样子,这反映出王蒙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事实上,王蒙在创作完这些画作后不久,就因为社会动荡,而效仿葛洪隐居于山中。只不过,他隐居的地方,不是罗浮山,而是浙江余杭的黄鹤山。

隐居期间,他创作了不少山水画作,包括上面提到的《太白山图》、《夏日山居图》、《青卞隐居图》以及《春山读书图》(上海博物馆藏)、《秋山草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等。

数度遇险 几乎毁于‘文革’

“这幅画于19世纪后半叶入藏苏州过云楼顾家,百余年间,有一段非常传奇曲折的经历。”张蔚星说,江南书画有两大著名收藏家,一个是庞莱臣庞家,还有一个是过云楼顾家。顾家的藏书楼叫过云楼,“这幅画应该是过云楼第一代主人顾文彬收藏来的。”专家说。但后来,《稚川移居图》数度差点毁于一旦。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寇轰炸苏州,顾家园林被毁,顾家在炮火中将藏品连夜仓皇转移至上海租界,才让藏品免于战火。上世纪六十年代,过云楼藏品被查抄,这幅古画一度被抄到苏州博物馆。《稚川移居图》被抄后,当时,顾家有人以为此生再也见不着了,伤心绝望之下,纵身跳入苏州河。

此后十年间画作杳无音讯,一度被怀疑已毁于人手。直至1977年11月8日,上海博物馆的书画鉴定专家郑为、承明世与钟银兰先生赴苏州博物馆鉴定书画,在一堆查抄作品中偶然发现了王蒙的《稚川移居图》。“画极精,令人激动不已、激动不已。”钟银兰在鉴定日记中记载,并认为此件较之北京故宫藏的王蒙同题《稚川移居图》更为精彩。

后王蒙《稚川移居图》被发还过云楼顾氏后裔,为过云楼第五代顾笃瑄所有。
[color=\]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6 02: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