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网文
1942年,当费米领导下的小组在芝加哥大学一个严格保密的实验室里启动他们的核反应堆时,无论谁都以为,这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个核反应堆。但是有谁知道,实际上早在大约18亿年前,核反应堆就开始在地球上运行了。
在非洲西海岸四季如夏的赤道附近,加蓬共和国的奥克洛铀矿中,埋藏着六个反应堆的遗迹--化石反应堆。这些反应堆在奥克洛矿的富铀矿体中达到过临界,消耗了部分燃料,然后停息了下来,在地下沉睡了18亿年,终于在1972年被法国的科学工作者所揭露。
这个古老核反应堆的第一个线索是由法国的鲍齐奎斯发现的。鲍齐奎斯是法国彼埃尔拉特气体扩散工厂的一个工作人员,他的工作是对天然铀进料进行常规分析。天然铀中,铀-235含量的精确数值是0.7202%,这个数值是相当恒定的,最大偏差也不超过千分之一。
但是,1972年5月的一天,当鲍齐奎斯跟往常一样对天然铀进料作常规分析时,得到了一个奇怪的结果,一个天然铀样品中铀-235的含量为0.7171%,这个数值比正常的数值偏低。这样大的偏差在很多情况下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这里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已远远超出了统计误差所允许的范围。鲍齐奎斯没有放过它,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也没有忽视它。
这一偏差是怎样产生的呢?开始他们考虑,可能是由于气体扩散工厂的贫化铀尾料的沾污所引起的。因为只要有一点点贫化铀混进了天然铀样品,就会使该样品的铀-235含量显著偏低。于是,他们对其他一些绝对不会被贫化铀沾污的样品做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样品中的铀-235含量也都偏低,这就排除了贫化铀被沾污的可能性。
为了查清产生这一偏差的原因,他们通过生产过程的工艺链,做了一系列的侦探工作,从法国的铀处理工厂到加蓬共和国的铀矿石加工工厂,一直追踪到奥克洛露天铀矿。最后终于查明,这个铀-235含量偏低的天然铀样品,确是来自奥克洛铀矿。当他们对该矿的样品进行分析时,十分惊讶地发现,该矿富铀矿体铀样品中的铀-235,竟贫化50%之多。
那么,奥克洛矿的铀为什么会发生贫化呢?短缺的铀-235又到哪里去了呢?
经过再三深入研究与探讨,科学家们十分惊奇地发现:这些铀矿石早已被燃烧过,也就是说早已被人用过!
这一重大发现立即轰动了科学界,为彻底查明事情真相,许多科学家纷纷来到加蓬奥克洛铀矿区,进行长时间的考察,终于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一座古老的核反应堆,这个核反应堆是由6个区域的大约500吨铀矿石组成,它的输出功率很低,只有1000千瓦。经过多年探索,科学界终于认定,奥克洛铀矿的铀-235,是链式反应中生成的矿渣是核反应堆曾经存在的证据,这表明奥克洛铀矿区的核反应堆在20亿年前已经点火工作,运转时间更长达50万年之久。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要知道,要发生核裂变链式反应,先要有大量高浓度铀-235,而天然铀矿中只含有极少比例的铀-235,即使铀-235足够多,要想使核反应不成为核爆炸,还必须使用中子慢化剂,如重水等。即使上述两个条件满足了,也并不等于真能发生持续的核反应,还必须使铀与慢化剂之间有某种比例的配置。
在人类建造的核电站中,通常都是核裂变反应堆。在这种反应堆中,必须用高纯度浓缩铀或钚为燃料,必须用石墨、重水等慢化剂来获得慢中子。反应堆中必须加装控制棒,使链式反应受人控制,以缓慢释放原子能。如此苛刻的条件,在奥克洛铀矿的核反应堆中是如何实现的呢?
有科学家认为,奥克洛铀矿纯粹是大自然的手笔。他们假设:在20亿年前,奥克洛铀矿中铀-235含量比现在高很多,铀-235产生的快中子经过矿石中地下水慢化和控制后,变成了慢中子,使链式反应能以缓慢
方式发生。因为当核反应堆的温度太高时,将有更多的水蒸发掉,于是链式反应速度减慢、规模变小,使核反应堆温度降低甚至熄火。在这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地下水会重新汇聚,使慢中子增多,链式反应加速,核反应堆温度升高,以实现重新点火启动。所以,20亿年来,整个链式反应过程像间歇喷泉一样重复发生。也就是说,奥克洛核反应堆之所以没像原子弹那样爆炸,功劳全在于地下水的神奇控制,使之在持续几千年的链式反应中,一直缓慢释放着原子能。
科学家们还为这种论点找到了证据--在奥克洛矿区中找到了高度集中的氙同位素,这是一种只在核反应堆关闭并冷却后才出现的元素。
但是,质疑这种论点的也大有人在。有人认为,地下水毕竟不是重水,用来做核反应堆的慢化剂有点勉强,还有,奥克洛矿区的结构相当合理,保存得也相当完整,似乎并非自然形成,而是有目的地建造而成的。比如,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核反应堆有几千米,如此巨大的一个核反应堆,对周围环境的热干扰却局限在反应区周围40米之内。更让人吃惊的是,核反应所产生的废物,并没有扩散,而是局限在矿区周围。与这个20亿年前的大型核反应堆相比,今天人类所能建造的最大的核反应堆,也显得黯然失色。
面对这个保存完整、结构合理的核反应堆,人们不禁要问:是谁留下了这个核反应堆?是地球上的人类吗?这绝对不可能。因为20亿年前地球上才刚刚萌发出最原始的生命,人类的出现不过是距今约200万年~300万年或150万年前的事,而人类只是在几十万年之前才开始使用火。那么,是谁留下了这个古老的核反应堆呢?
让我们从古代传说中寻找一点历史的痕迹吧。
《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一部史诗,成书于公元后几百年,以前属口头流传,据考证,书中记载的史实至少据今有5000年。这本书中记载了居住在恒河上游的科拉瓦人和潘达瓦人、弗里希尼人和安哈卡人的两次战争。对于书中有关战争场面的描述,学者们曾经以为是诗意的夸张,但当对比了广岛和长崎两颗原子弹爆炸后的情景,人们有理由认为,这实际上是原子弹爆炸的目击实录。
第一次大战是科拉瓦人与潘达瓦人之间的战争,书中是这样描述的:英勇的阿特瓦坦坐在维玛纳(飞机?)里,发射了阿格尼亚武器(原子弹?),它喷火,但无烟,威力无穷。刹那间,潘达瓦人的上空黑了下来,接着是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沙石不断从空中打来。太阳似乎在空中摇曳,这种武器所喷出的可怕的灼热,使地动山摇,动物倒毙,河流沸腾,鱼虾全部烫死。阿格尼亚武器爆发时声如雷鸣,敌兵被烧死,如同焚焦的树干。
第二次战争的描述更是惨绝人寰:古尔卡乘着快速的维玛纳(航天器?),向敌方三个城市发射了一枚火箭(原子弹?),这火箭具有整个宇宙力,赤热的烟火柱,其亮度犹如一万个太阳滚滚升上太空,壮观无比尸体被烧得无可辨认,毛发、指甲尽皆脱落,陶瓷器碎裂,盘旋的鸟儿在空中被烧死,食物被污染,再也不能食用。
为探究《摩诃婆罗多》记载的真实性,考古学家们在其记载的地点进行了发掘。在恒河上游发现众多已成焦土的废墟。这些废墟里,有许多岩石大块大块粘连在一起,表面呈凸凹不平的形状。物理学家知道,只有原子弹爆炸,才有这样的能量,其他如森林大火、火山喷发均达不到这个水平。在德肯原始森林里,至今有的废墟依然保留着被晶化的城墙,光滑的像玻璃,不仅建筑物被晶化,连其内的石制品也被晶化,而这正是原子弹爆炸中心的典型特征。另外,前苏联的物理学家戈尔波夫在恒河上游发现了一具远古的人体残骸。据测算,它上面所存的放射物质比同时期正常情况高出50倍以上。
人们还注意到,古代印度人曾使用过两个度量单位:卡尔帕,相当于42亿3200万年;卡希达,约等于三
亿分之一秒。核物理学家知道:卡尔帕是放射性的同位素的半寿命,如铀-238的一半寿命为45亿1000万年;卡希达是同位素介子的半寿命单位,如K介子的半寿命为一百万分之一秒。于是,近似荒唐、却很合理的解释出现了:三四千年以前在恒河上游发生的两次大战,就是核大战!
但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怎么可能掌握核技术,并用于战争呢?可能的解释是:天外来客。
奥克洛矿区的土著人中流传着这样的神话传说:在非常遥远的古代,整个世界一片漆黑,没有人类,也没有任何生物,大地一片荒凉。突然有一个神仙从天而降,来到奥克洛地区,用矿石雕刻了两个石像,这两个石像能放出耀眼的光芒,使茫茫黑夜中出现白昼。后来,两个石像变成活人,并且结成夫妻,他们的子孙后代,就成了当地部落的祖先。
神话中透露了一点讯息,那个自天而降的神仙,很可能就是来自外星球的高等智慧生物。也许20亿年前,有一艘来自太空的飞船,在奥克洛发现了铀矿,并建立了核反应堆,为自己的飞船补充燃料后飞离地球,却在当地留下了外星人活动的痕迹。不然,当地的居民怎么在遥远的过去就知道用铀矿做成的石像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