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24|回复: 0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修口漫谈

[复制链接]

8604

主题

1万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35126
发表于 2011-8-14 07: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修口漫谈

作者:李亮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是《太上感应篇讲记》中的经典句子,这句话大意是不要彰扬别人的短处,包容别人的过失;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要韬光养晦,涵养自己的德性。

“不彰人短”小注一开头就说得很好“人之长短,如闻父母之命,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听到别人说是非、说长短,意思就如同闻人家说你的父母之名一样,你只能听,你不能说。说了是对父母的大不敬,大不孝。要知道哪一个人没有缺点呢?古人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把别人的缺点彰扬出来,则不免就会减损他人的声望和操持。要知道,祸从口出,造作的时候只知道图一时的快意,没有想到后来果报的惨烈。《地藏经》里面的所谓“拔舌地狱”、“火镬地狱”都是这种业报所现的。

有一则典故讲的春秋时代的楚庄王的事。有一天晚上,邀宴群臣宴会,宴会進行到一半,蜡烛突然熄灭了。有位臣子喝醉了,就趁着黑暗,拉了一下楚庄王爱妾的衣服,想趁机对她非礼。楚庄王的爱妾,立即就把这个臣子的帽缨拉断,做为证据,立即向楚庄王,作了报告。楚庄王听了之后,却说:“我赐宴群臣的目地,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喝得尽兴;现在有人喝醉了,犯了过失。如果要我突显爱妾的节操,而彰显了臣子的过失,这种的事情,我是绝对不会去做的。”于是,楚庄王命令左右的侍者,不准点火,并且传话:“与寡人饮宴,若是不把自己的帽缨拉断,就表示你今天晚上,没有尽兴啊!”群臣听了楚庄王的话以后,全都把自己帽缨给拉断了,也都尽欢而归。后来,楚国与晋国军队作战的时候,楚庄王被晋军团团围困,战况激烈,形势十分危急。这时候,楚庄王看见一位勇士,毫不怕死,拼命的向前与晋军作战,从而解除了楚庄王被困的危机。楚庄王经过查询,才知道这位勇士,就是那天夜里喝醉之后,被自己的爱妾拉断帽缨的那位臣子蒋雄。

楚庄王以宽容的德量原谅了自己的臣子,并做到了“不彰人短”,从而使臣下能尽忠于君王和国家。

“不炫己长”也就是说自己有好处、有优点,不必去炫耀,不必去夸张,那样没有好处。古人懂得韬光养晦,涵养德性,能够做到“高人不露相”,财富也好,才能也好,都深藏不露。老子说:“大智若愚”有盛德的人,他们的容貌看起来,往往就像笨笨的样子。子思在中庸也讲:“君子的为人之道,外表不显露,而美在其中,久而久之,就自然一天天的彰显起来。”这些圣人的训诲,是如此的清楚明白。

宋朝的欧阳修,文章写得非常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文学家,可是他对待客人,总是多谈朝廷施政的事情,而不谈及文章。而蔡襄则精通政事,但是蔡襄对待客人,也是多谈文章,而不谈及政事。这两位先生都是非常的善于韬光养晦,不会在别人的面前,炫耀自己的长处,所以在历史上都能够享有盛名,而且官也做到了极其显贵的地位。

所以从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一个人品德和气量比才能、财富更为重要。常人都讲“不彰人短,不炫己长”,要有修养,那么,修炼人就更要按照师父讲的法来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修好口。那些常人中的是是非非、伤人损德的话切不可讲、不可传。连同门中议论这个修的好、出了什么功能;那个做的不好。做这件事重要,那件事不重要等等,都不可乱讲乱传,损人害已。

修口,并非强制自己不说话,做哑巴。修口即修心,前者是外形,后者为内质,心性到位,一切跟着到位。心正、念正,言行自然端正。一个随时随地保持着慈悲、宽容、纯善心态的人,他的语言也必定如同春天的阳光,散发着光明与祥和的能量,如口吐莲花处处生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8 09: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