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不如人却举着道德的棍子,姜昆算逑
众所周知,曾经在中国喜闻乐见的相声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从兴盛到衰落让国人一度忧心忡忡,甚至担心这门传统艺术会否从此一蹶不振走向消亡。好在从2005年冬天开始,一个叫做“郭德纲”的名字一夜之间蹿红了大江南北。“去听郭德纲的相声”,成了年轻一族中走俏的新时尚。他的相声迷自称为“钢丝”,而资深钢丝则自封为“不锈钢丝”。中国的大众传媒,更是破天荒开始对这位从小剧场走出来的年轻相声演员进行了电视里有影、报纸上有字、广播里有声的集中报道———先是占据大小报纸的娱乐或社会新闻头条;接着是电视台开始不惜辟出大段时间专门谈论郭德纲和播出他的相声;网站也不甘寂寞,网络直播、郭德纲的个人博客、相声网站,同样赚取点击率无数。 这一切,被媒体一语概之“郭德纲现象”。
人怕出名猪怕壮,郭德纲靠相声发达了,靠相声赚钱的生意也出奇的火了,这显然与那帮拿着国家的工资舒适的依偎在各种国字号正规文化团体的所谓科班“大师”们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可笑的是那些总沉浸在昔日名门的光环里“相声大师”们似乎对郭德纲的成就不仅不以为然,甚至挖空心思的捣毁和嘲讽打击,尤其以演相声还居然混混了个厅级官员的姜大师姜昆特别显眼,最近可能是妒火中烧寂寞难耐,更是直接跳到前台指责郭德纲“郭德纲道德上出了问题”,引起社会一片反感的嘘声。
据新快报10月1日报道,9月28日下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来穗讲演。他对郭德纲相声的流行表示了强烈的质疑:“现在郭德纲在网上闹那么多事情,在道德在伦理上,出现这么多问题,我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他?”;姜昆继而声称,目前相声处在发展的瓶颈期,还没有找到自己新的突破口,相声确实失去了一些市场,但“市场的表象和价值并不是等同的”,仍有很多人需要相声艺术。他对恶搞经典、蔑视权威、曲解历史、丑化榜样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批评,表示:“如果我们生活在没有权威、没有偶像、没有榜样的时代,这个时代是悲哀的。”
我不知道姜大师到底觉得这个时代老百姓们需要什么样的“权威、偶像、榜样”?他好象杞人忧天的认为那些喜欢并热衷于听郭德纲相声的众多听众都因此道德堕落了,而他骨子里更似乎觉得相声本应该是教育群众的政治工具,所以高举道德的棍子将广受群众欢迎的郭德纲的相声打上“道德上出了问题”的政治标签,显然让人感觉更不道德,而且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既然承认目前以官方演出团体为象征的相声“处在发展的瓶颈期,还没有找到自己新的突破口,相声确实失去了一些市场”,为什么不多找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呢?姜昆作为承担了发展发扬光大民族传统文化重任的曲艺文化官员,将目前所谓“正统”的传统相声搞成了几乎让观众欲哭无泪的宣传作品,搞得几乎被文化市场边缘化,难道不应该深入反思和检讨吗?有网友就毫不客气的嘲讽:“你也算是相声界的泰斗了,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郭德纲,相声已经完了”,到了这种悲惨的境地,还有心思站出来指责硕果仅存的郭德纲“道德上出了问题”,这不是搞笑吗?不过也让所谓的姜大师、姜官员俨然成了公众嘲笑的小丑,典型的文化奴才。
其实实事求是的讲,并非那些正规科班出身的大师们没有水平,毕竟他们曾经也都是从师于各路名师之下,不应该不明白传统相声之精髓,关键是在题材和内容上脱离了社会,当然更脱离了群众的需求,当然也就不可能充分发扬出相声本应该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的本质,更缺少了一种讽刺和批判的功能。记得上世纪刚刚改革开放的80年代,相声就曾经因为能够结合社会现象,对文革或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加以讽刺和开涮,让观众在捧腹大笑中体会到了相声的精髓,想必当年同样深受群众欢迎并在那个年代名声大振的姜昆先生不应该不知道。
历史走到今天,相声一步步衰落,绝非相声艺术本身出了问题,而是没有充分利用相声的形式与时俱进,不能够大胆的针对当前的社会丑恶现象或其它问题以相声的特有形式加以鞭挞和讽刺,群众看到的相声往往都变成了歌功颂德或俗不可耐,枯燥乏味,相声演员只是拼了命在台上吆喝制造热闹的假象,自己乐开了花,观众听得欲哭无泪,这种别人不乐自己乐的相声,不衰落才怪了,被文化市场边缘化也就理所当然。
当然郭德纲的相声虽然很火,很有市场,但并非没有问题,任何东西都理所当然的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既然它能够“火”起来,能够凭借相声的艺术形式得到群众的认可,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文化市场中站住脚,自然就有其存在的道理,利用官方色彩的文化身份高举道德的大棒对其进行围攻或打击,抛开文人相轻的因素,姜昆作为主管曲艺团体的文化官员,实在有悖于专业精神,其本身的职业道德问题似乎更突出。
指责郭德纲道德上出了问题的姜昆对相声的理解成了“如果我们生活在没有权威、没有偶像、没有榜样的时代,这个时代是悲哀的”,这种与现代文明社会背道而驰的可怕思维,才真正是时代的悲哀,更是相声的悲哀;靠这样的“大师”官员来宏扬传统相声艺术,无异于缘木求鱼。
网易新闻论坛 帝国良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