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15|回复: 1

文史漫谈:岳飞与武汉

[复制链接]

0

主题

5608

回帖

96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662
发表于 2011-10-8 15: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史漫谈:岳飞与武汉
文/阳春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船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指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此为民族英雄、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这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宋词道出了他对汉阳的眷恋之情。南宋及其以后的历代武汉民众对岳飞也素有深深的敬意和怀念。


岳飞庙塑像

岳飞(西元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练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西元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他怀抱「精忠报国」的赤胆忠心,以收复中原,雪「靖康耻」为职志;他统率的岳家军训练有素,军纪严明,「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屡挫入侵的金军,深受百姓的爱戴;在其戎马生涯中,岳飞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符其实的常胜将军,金兵亦畏惮岳家军,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


颐和园长廊彩绘中岳母刺字绘划

岳飞一生有7年时间(西元1134年-1141年)屯兵武汉,武汉是岳家军驻紮和北伐基地。岳飞从鄂州(今武昌)出发进行了4次北伐,因而与武汉结下了深厚的历史渊源。据考证,当年的帅府就设在武昌老城司门口,校场设在小东门沙湖畔,中军营设在大东门晒湖旁,马队设在马蹄营,水军培训及其基地则设在老城外的岳家嘴。正是在武汉,他达到人生辉煌的顶峰──在这里,他建功立业,凭借襄邓大捷以仅三十二岁之年龄封侯(武昌郡开国侯)。淳熙五年(西元1178年),岳飞被追谥武穆,宁宗朝追封鄂王。岳飞的最高称号为「宋岳鄂王」。870余年来,在武昌、汉阳留下了许多岳飞的遗址和传说。如岳飞亭、岳松、岳梅及岳家嘴、岳飞街等地名,及大量与岳飞相关的民间传说与故事。
据史载:西元1136年3月,岳母姚氏病亡于鄂州军中。岳飞不俟报,解官而去,扶梓至庐山,奏请守孝终制,诏不允。宋廷下诏起复,岳飞「移孝作忠」,于6月进屯襄阳。8月,再次出师北上,遣部将深入伪齐境内,收复虢州卢氏县、商州及西京之长水县。9月,因孤军无援,还军鄂州。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11月,屯驻江州,伪齐军败走,复还鄂州。武昌当年岳母灵堂所在地被命名为忠孝门。
岳飞为官清廉正直,他常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岳飞虽是行伍出身,但喜欢读《左传》与孙吴之书,岳飞在战斗间隙,亦与幕僚缘情吟咏,有诗14首、词3首流传于世,其中《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之句,极具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
岳飞还酷爱书法,他的小楷学颜真卿,体态精妙;行书则学苏轼,笔法纵逸。传世岳飞所书碑帖有好几种,其中尤以《前后出师表》最著名,笔力遒劲,布局结体均耐人观赏。从而在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长河中书写了一段「精忠报国」的悲壮历史。
现今遍布武汉三镇的岳飞主要遗蹟有:


岳飞亭

岳武穆遗像亭:简称岳飞亭,位于黄鹤楼公园岳飞铜像之前。该亭于1937年抗战期间建成,1981年重新修整。亭子坐北朝南,木石结构,六角攒尖,碧瓦盖顶,古朴端庄。亭簷匾额「岳武穆遗像亭」,石柱上刻有对联。
岳武穆遗像石碑(传说是武昌大东门外原鄂忠烈庙遗物)供于亭中,上方竖刻「岳武穆王遗像」和张翼先所撰像讚。亭子周边现建有精忠报国石坊、「还我河山」石刻、岳飞铜雕塑像及大型青沙石浮雕等,共融一体,相映生辉。


岳飞铜像


《还我河山》

岳飞铜像通高8米(其中基座2米),重达16吨,系青铜铸造。岳飞扶鞍勒马,神态英武,正气凛然,目光如炬,似在远眺故国大好河山。一块长达25.6米的青石浮雕,再现了当年岳家军驰骋沙场、大败金兀术的历史场景。浮雕上镌刻有岳飞军《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手迹。整座雕塑造型有力,线条流畅,强烈的震撼力呼之欲出。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武汉抗日群众团体在清理倾圮的岳王庙时,从瓦砾中发现一尊明万历十年(西元1582年)四月镌刻的有岳武穆遗像和云南太和(今大理)人张翼先所撰四言像讚诗的青石碑,于是众人推举辛亥首义同志会的胡贽负责筹措资金,在现址东8米处建岳武穆遗像亭,置碑于亭中。亭以碑得名。
:big_smile: :bad_smile: :cry: :)

0

主题

5608

回帖

96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66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15: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忠烈廟
紹興十一年(西元1142年)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陷害致死。孝宗時為岳飛平反昭雪,下令恢復其官職,追謚「武穆」,以禮改葬;當岳飛之子岳霖到鄂州時,鄂州軍民哭泣而迎,以表達對岳飛的深切懷念。岳飛冤案昭雪後,鄂州人民首先請求為岳飛建廟。湖北轉運司趙彥博,於乾道六年(西元1170年)二月上書孝宗皇帝,呈請在鄂州為岳飛建立廟宇以示祭祀。孝宗皇帝賜「忠烈廟」為額,並下聖旨撥四千貫建廟款,建立了岳王廟。這是宋朝孝宗皇帝詔令修建的全國第一座忠烈廟,當時同時御賜的還有1000畝香火田。嘉泰四年(西元1204)岳飛被追封為鄂王,忠烈廟改名為鄂王廟(俗稱岳廟),廟旁移植有岳飛生前栽植的松柏,被稱為岳柏、岳松。清末以來,岳氏宗族重大活動就形成了南在湖北武昌老城忠烈廟,北在河南湯陰岳王廟的格局。該廟不幸於咸豐初毀於兵亂,1938年武漢抗日保衛戰前夕,武昌岳王廟被炸毀,日軍佔領武漢後,忠烈廟址一度做了焚屍場。原廟址及黃土坡岳氏墳山在今武珞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大門附近,遺存岳王廟因中共篡政初期中原大學遷來武昌,建設過程中被拆除。


杭州岳墳前秦檜夫婦跪像

據《江夏縣誌》載,當時武昌修過兩座紀念岳飛的忠烈廟。湖北武昌秦檜夫婦跪像,位於武昌縣南大東門外岳飛廟內,宋乾道六年鐵鑄,綁跪屏下,相傳凡疾病者,以石擊為驗。武漢老百姓還把岳飛的一些事蹟,編成傳奇式的乃至神話般的各種故事,彼此稱述,互相傳播。
岳松:從武昌洪山寶塔東行數百步,有古松數株,昂然屹立,人稱「岳松」。《洪山寶通禪寺志》記載:「宋忠武王岳公飛,高宗紹興年間登山手植巨松,形貌如龍。」後人感念岳飛的精忠報國,名之岳松。清舒峻極吊松思岳,曾寫下「鬆憶岳飛前代樹」的感人詩篇。岳飛原植巨松早已無存,史載「明季斧於賊」,如今的數株古松乃後人為紀念岳飛而補植。岳松四季常青,象徵著愛國精神世代相傳。
報國庵:漢陽翠微街轄區東南隅的報國巷緣於紀念岳飛精忠報國的壯舉而得名。當年岳飛父子遇害的噩耗傳到漢陽,百姓悲憤不已,議決在翠微峰東南約一里處的土台上(今紅偉工具廠南大門處)捐資興建報國庵,名為供佛,實為祭祀岳飛。此庵牆體以紅砂石砌成,一正兩偏共3間房,約200平方米。庵堂竣工時,昏君趙構尚在位,奸臣秦檜仍專權,故庵中暫不塑岳飛像,暫不掛匾,僅題有「報國庵」之名。
隆興元年(西元1163),孝宗皇帝趙?繼位後,為岳飛平冤昭雪。此時,漢陽的報國庵擴建為岳飛堂,堂內立有岳飛像,並將岳飛生前所書「精忠報國」四字刻匾懸於堂內正殿,歲歲祭祀。談及此「精忠報國」四字,另有一段佳話:當年岳家軍攻打逃往漢水北岸的金兵時,漢陽百姓紛紛獻策,並協助岳家軍紮制竹排、木排強渡漢水,從而為追擊並殲滅金兵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為此,岳飛題此「精忠報國」四字相贈並示謝意。
元代以後至49年後,人們依舊稱岳飛堂為報國庵。20世紀50年代初,庵中還有3名老尼住持。古報國庵最終毀於1958年的中共「大躍進」時期。
民國時至「文化大革命」前,漢陽民眾為紀念岳飛,還將此庵東北側的片狀民宅巷道亦稱作報國庵。1967年,該巷改名唯物八村;1972年,又因紀念岳飛而定名報國巷至今。
「兵藏閣」:史載:紹興四年(西元1134年)春,金軍大舉南下,進犯中原。岳飛上書高宗皇帝趙構,建議出兵收復被金軍及其傀儡所佔的襄陽、信陽等六郡。是年五月,岳飛被南宋朝廷命為漢陽軍制置使,率軍進發荊湖,一舉攻下郢州(今鐘祥);隨後兵分兩路,攻隨州,取襄陽,奪唐、鄧二州(州治分別在今河南唐河縣、鄧縣)及信陽軍。收復中原後的岳家軍班師鄂州(今武昌),並屯兵漢陽。
岳家軍愛民如父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因而深得民心,戰鬥力極強,故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說。他們深夜抵達漢陽時,生怕驚動了城中的百姓,帥府和兵寨均安紮於漢陽城西南約兩里之外的一片荒野之地。隨後,岳家軍在此地屯守並休整近10個月。
今漢陽攔江路西段與歸元寺路(翠微橫路)南端交會處,即是當年岳飛屯兵地,後人謂之兵藏閣。舊時,此地有茂林、修竹、墳塋、小崗,四週荒無人煙;「閣」中有池塘,嚴冬時塘面結滿冰凌,故後人還將兵藏閣諧稱冰塘角。
頓甲村與馬場湖 :在兵藏閣西側,曾有當年岳家軍存放鎧甲、兵器之庫。「存放」和「放置」在漢陽方言中皆為「頓」,因而該庫附近的村莊又被後人謂之頓甲,今五里墩街與江堤街「插花」接壤處的鄧甲村(「頓」與「鄧」在漢陽方言中同音),即此。
頓(鄧)甲村西南部有一湖,古名漢陽東湖。此湖舊時由多個港汊、水塘構成,湖畔水豐草綠。相傳岳飛及部屬將士曾在該湖灘操練兵馬和放養馬匹,該湖由此又被稱作馬場湖或馬滄湖。今五里墩街、江堤街境內共有一條北通漢陽大道、南至下馬湖的長約2公里的道路,亦名馬滄湖路。
20世紀90年代後,馬場湖東南部的部份水域被填平建房,並由東向西建有長約2.5公里的馬鸚路。
翠微古井和翠微古池:漢陽翠微峰下的歸元寺一帶,曾有一些與岳飛相關的地名。
該寺之中的翠微古井和翠微古池,傳為當年岳家軍部份兵馬飲水處,至今保持完好。今遊人徜徉於歸元寺景區,即可見此古井和古池。
「得得處」:今歸元寺東南約400米處,舊名「得得處」。今北京圖書館和湖北省博物館分別收藏的《清宣統年間武漢城鎮合圖》中即標有此「得得處」。「得得」係指駿馬奔騰的蹄聲,相傳「得得處」為岳飛當年馳馬夜歸之地。紹興五年(西元1135)五月,岳飛奉命再度揮師北伐,進駐襄陽。離開漢陽之前,他極度留戀這裏的山水,便趁十五月色,信馬由韁,從翠微峰到禹功磯,眺望大江如銀;又由大別山(今龜山)經月湖、梅子山至鳳棲山(今鳳凰山),面對漢陽的大好河山,聯想到歷經戰亂的國土和自己「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壯志未酬,這位年輕的元帥不禁思緒萬千,心潮澎湃。回到軍帳之中,岳飛秉燭執筆,且吟且書:「經年塵土滿征衣,得得尋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得得處」及其周邊在清代至49年初,被歸元寺僧人平整為田地,種植糧食蔬菜。20世紀50年代後,建為平田南村。80年代後期又建成平田小區(東部)。
催子灣的傳說 :今五里墩街五麒裏社區北側,舊有一無名村灣,南宋以後稱作催子灣。關於此灣名的來歷,在漢陽民間代代相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岳飛屯兵漢陽時,一日散步到此,忽聞一老嫗哭聲,便循聲進屋,問其緣由,得知老嫗家境貧寒,守寡養大的兒子無錢娶妻,只得闖河南做買賣,去後生死未卜。岳飛有心幫助老嫗,便勸慰她說:「您莫要傷心。您的兒子歸來時若未賺到錢,就讓他到軍寨找我。」
數日後,老嫗之子歸來,兩手空空如也,他找到岳飛。岳飛送給他一包銀子,他在千恩萬謝的同時,告訴岳飛:他在河南時被金兵抓住,捆綁數日,險些丟了性命。岳飛聽罷,說道:「這條路你走得熟,眼下攻敵需要摸清敵情,你再為我去一趟如何?」老嫗之子當即應承。他帶著銀子回到家中,娶了媳婦,可就再也不想啟程去河南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老嫗著急起來,頻頻催兒子上路。兒子被催急了,只得洒淚與母、妻作別。從此,他再也沒有回來,但他在臨死前托人捎回了河南金軍的情報,岳家軍靠此情報打了幾場大勝仗。
有了這樁傳說中的往事,這個無名小灣就有了正名──催子灣。
岳飛街:清末民初成街。西南起於黃興路,經車站路,東北與中山大道相接。舊時在法租界內,由法界當局命名霞飛將軍街或稱霞飛街(霞飛為法國征戰非洲、亞洲的名將),當時此街曾為法國兵營及工部局、巡捕房等駐地,戒備森嚴。抗戰勝利收回法租界後,因該地名附有外來殖民侵略的印記,因而改由我國南宋抗金名將岳飛之名重新定名。
此外,在古老的荊楚大地也留下了不少岳飛的歷史遺蹟。如:湖北武穴岳家拳、岳飛學校、岳氏祠堂所在地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梅為岳飛兒子岳霆、岳震墓所在地;江西九江為岳飛母親姚太夫人墓、岳飛夫人李夫人墓所在地。
岳家拳流行於鄂東黃梅縣、廣濟縣和蘄春縣一帶,以黃梅、廣濟兩縣為主。據《黃梅縣誌》和《廣濟縣誌》記載,岳家拳在宋末元初傳入當地。相傳南宋名將岳飛被害後,其四子岳震五子岳霆為避害躲於黃梅縣大河鎮的楊梅嶺(現名叫岳東灣和岳西灣),因岳飛被十八道金牌召回,就知凶多吉少,故把武穆遺書(也叫岳家拳譜)暗地交給岳震、岳霆,並讓他們在黃梅縣就地避難不要隨之進京。岳家拳因此在黃梅縣流傳了下來。 在湖北省天門市境內,有個雄踞漢水之濱的歷史重鎮一一岳口。岳口,古稱「岳家口」。據清《天門縣誌》載:「相傳宋岳武穆駐軍於此,因名。」數百年來,一代名臣岳飛與岳口源遠流長的歷史在這裏代代傳頌。
:big_smile: :bad_smile: :cry: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7 09:0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