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除了股市的疯涨让人激动和眩晕之外,还有另一个影响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价格也在大幅上涨——禽、蛋、肉等副食品的价格指数在飚升。农业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4月份,我国鸡蛋价格上涨30.9%,仔猪、活猪和猪肉价格分别上涨71.3%、45.2%和29.3%。另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0%,已经压在警戒线上。而从类别看,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7.1%,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7.6%,鲜蛋价格上涨已经30.4%。这种涨价可能会向其他领域蔓延,据说一些地区的餐饮业在酝酿提高价格。[/SIZE]
无独有偶,在中国的副食品价格猛然上涨的同时,全球食品价格也在飙升,逼近30年最大增幅度。其中,美国调整季节变动后的数字显示,今年以来价格已经上涨了6.7%,如果今年余下时间食品价格照此水平上涨,这将是1980年以来最大的年增长幅度。英国4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显示,该国食品价格年增长率达到6%,是近6年来最高水平。对此,经济学家指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供应短缺,部分因为生物燃料行业的发展和气候变化,以及印度和中国等国经济不断增长,推升了小麦、玉米、牛奶和食用油等农产品价格。
[/SIZE]
国内经济学家对此的解释耐人寻味。对于国内的价格上涨,他们解释说是季节性的上涨,是短期的短缺,比如,猪肉价格上涨是供应减少。但也承认饲料价格上涨等成本因素也在起作用。对于国际间副食品价格的上涨,他们解释是去年的粮食减产所致,而中国去年粮食丰收,因此,国际副食品价格的上涨对国内影响不会很大。对于目前这轮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专家的看法是,总的来说是正常和可控的,不会发生超大范围的价格飙升。这固然是安慰人心的好消息。
但是,联系到国内近期房地产价格在层层政策压力下持续上升和股票市场在国内外一片惊呼声中连创新高,这轮副食品等价格的突然上涨,原因就不那么简单。首先,它可能是一场与实际因素不相关的“价格泡沫”,也就是说是纯粹的“预期型”价格上涨。房地产价格涨过了,股票市场涨过了,上述两个市场的泡沫都与货币因素(包括流动性和人民币升值)相关,下一轮顺利成章就是轮到消费品的价格上涨了。这种价格上升与需求没有联系,纯粹是市场预期自致型的,是在前述两个市场之外的第三个市场对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期启动了价格联动机制,最后导致市场物价的突然飚升。目前,市场上价涨量跌的情况似乎与此有点微秒的关联。但是,如果这种预期唤醒了沉睡中的货币,那么,就会成为所谓“流动性过剩”的另一个结果,变成纯粹的货币问题。
其次,这轮价格上升中,还有别的一些因素容不容忽视——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比如,国外经济学家对全球副食品价格上涨的解释既提到成本(供应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也提到需求(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增长)。对成本推动,国内学者也间接承认,比如饲料价格上升导致肉食品价格的上涨。如果是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导致价格上涨,它就不是短期因素,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也就不是,“短期的、季节性的和结构性”的等这些官方词语能够解释得了的。而且,如果不幸预期、需求、成本三个因素一齐推动本轮物价上涨,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就是至关重要的,或者说:通货膨胀真的来了。
现在,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本轮食品价格上涨是否不是链锁反应的结果?能否在短期内,比如,专家预测的,在7月份结束?如果是这样,对于左右掣肘的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政策当局可以腾出手脚,集中整治资本市场泡沫和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假以时日,或有所成。但是,如果把形势估计得严重一些,或者就此预测:新的一轮通货膨胀终于来了。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一个最大可能的结果是:短期内,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包括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飚升,国内经济从局部过热发展到全面过热,宏观调控政策完全失效。长期内,高膨胀最终导致汇率由升值转为大幅贬值,经济、金融危机爆发。如果出现持续的价格上涨,即通货膨胀,不论是成本推动型、需求拉动型,抑或是纯粹的“预期自致型”,它都会从两个方面对国内经济造成致命的打击。一个管道是摧毁本来已经十分脆弱的银行体系(通过公众的脚),引发金融危机,最终导致经济危机。另一个管道是价格暴涨激化城市贫困阶层和广大农民的不满情绪。因为,这两个阶层或者已经在生存线上挣扎,或者正在在不断衰败的农村无望地留守。社会多方面积怨颇深,矛盾一触即发,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社会危机——近三十年改革积累起来的成果毁于一旦。
对于目前这种可能的困局,政策措施不可能有万全之策,只能牺牲短期利益,保证社会、经济整体的、长远的利益不受损失。当前,能够使用的政策工具是:第一、在紧缩货币供给的同时,提高利率(如果借此完全放开利率,使其市场化,将是更好的选择)。这样,在货币总量刚性约束的条件下,一方面通过利率上升减少货币需求,另一方面即使货币需求仍然强劲,但是供给刚性会可以遏制价格上涨——既定的货币追逐既定(或者增加)的商品。第二、施行紧缩的财政政策。重点紧缩房地领域的投资和与之相关领域的投资,使其政策效果比较集中。调整资本市场的税率,开征某些新税种。让国内实体经济降温,短期内,把房地产领域和股票市场上的泡沫挤一挤,长期内预防通货膨胀坐大成势。
第三、大幅增加汇率的弹性,把国际收支的调整交给市场。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利率管制,顺差倒是其次。人们可能怀疑此举会导致人民币更大的升值,对国内资产泡沫火上浇油。其实,正是对汇率的管制导致升值预期,这种升值预期进而导致国内资产价格的飚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之后,市场决定汇率,汇率由市场自由调整,这样预期消失,国内资产市场的价格上涨反倒会停止。至于升值对出口的影响,鉴于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在世界产业链上的特殊位置,至少短期内,实质性的影响可能不会太大。
上述政策真正的负面效应是短期内必须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一定会伤及底层的利益),股市市场的波动会让新股民遭受损失,此外,短期内,也会牺牲一些就业(但不一定是蓝领)。但是,从本质上讲,目前,社会、经济中积累起来的种种问题,都是不愿意牺牲短期经济增长和就业目标等所致。那么,解决这些盘根错节的复杂问题,从牺牲短期利益,谋求长远发展入手就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