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69|回复: 0

正教的衰败是不是从“不二法门”变成了“不一法门”开始的?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264
发表于 2011-10-23 07: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

山东定林寺里有一个奇怪的“三教堂”。看了之后,才知道所谓的“三教堂”就是一间殿房里同时供奉着三种宗教的塑像。其中,释迦牟尼的塑像居中,而孔子与老子分别在两侧,象征儒释道三教并尊。

看来这个教堂属于“多功能”教堂,并非“一神教”的传统形制。它可以同时接纳不同宗教的信众,似乎是一种“更方便法门”。但这其中却有一点疑问:三教堂并不是三教并立,而是较大的释迦牟尼塑像居中,仿佛是主尊,而孔子与老子的塑像较小,如肋侍菩萨般站在两旁。

游览时,以为这种景观为定林寺所独有,后来才知道全国这类“三教堂”还有许多,而且年代多为久远。

这种现象,你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包容特性的体现和象征,但也可以从另外的视角来加以理解。

我觉得,不同文化应该并存,也可以相互交流,但不能,或者说不应该彼此融合。文化的交融在今天许多人的头脑里都是一个正面的概念,我却不能接受这一看法。

孔子有一句话是我非常赞赏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的可贵就在于既能够在与众多不同性质生命的并存中不排斥他人,又能够同时保持自己鲜明的独立个性。而小人是做不到“和而不同”的。一旦有“不同”现象,小人是不可能“和”的,是一定是要斗争到底的;即使他的周围都是一些相同性质的生命(即“同”),他也会“不和”的。

因保持个性而与其他生命产生剧烈冲突,这是一种恶;但由于要与其他生命保持和谐,而放弃了自我个性,这也是一种偏激。

不同生命的迥异特性需要尊重,但自我生命的根本特性也要保持。这就是“和而不同”理论的客观依据所在。

文化的融合实际上很可能是一种消融。“文化融合论”源于有人认为某某文化优秀、某某文化落后。其实,这类看法是很表层的。每一种文化的创立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语境和客观需求,都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也往往不能机械地比较优劣。

一样菜就是一样菜。每种菜都有它的特点,但每种菜也都有它的缺点。你不能为了弥和它们各自的缺点,就把它们倒在一起来吃。

除非是剩菜!

中西医之争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严格地说,中西医之争不能叫做“中西医之争”,因为这场冲突并不是双向的。是西医学在否定中医学的存在合理性,但中医学并没有否定西医学,而只是在承认西医学的前提下,捍卫自己存在的基本权利,二者相持不下的结果,就是1949年后所出现的“中西医结合”现象。

这个“中西医结合”表面上承认了中医,实际上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医的根基。因为西医在中国占据强势地位,所以,二者结合的实质就是西医逐渐入侵中医领地。中医传统的医疗手段和思想被取代。今天的中医已经很难传承下去了,因为它已经逐渐“西医化”了。

文化“杂交”现象,往往是导致某种文化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杂交”品种自有其特长,如杂交水稻之类。但“杂交”品种往往不能持久,失去了生命的传承特性。这是它最致命的、也是无法更改的弱点。

中西医结合的恶果即是最典型的例证。同样,历史上正教没落的一个特征,就是“融合”。说得直率一些,是“混杂”。过去,人们总爱探讨一神教与多神教的区别,其实,在我看来,一个正教从一神教到多神教的“发展”过程,就是它衰落的标志之一。

再如寺庙中不同宗教经书的杂糅:“不二法门”变成了“不一法门”。

一只脚踏几条船,两条腿忙都忙不过来!

这里不是说谁好谁不好,而是讲这样一个道理:红色很美,白色也很美。当红色与白色混同在一起,就会红不红,白不白。

比如儒家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亲情的方式,来稳固人的道德水准不致下滑。如孝悌等。但如果你将这些东西搀杂到佛教中去,就会破坏佛教的修持方法。“你不用敬佛。你的父母就是佛!”这类奇谈怪论在和尚与居士中间比比皆是。事实上,儒教与佛教的混杂是导致佛教衰落的原因之一,因为佛教是反对修道者执著于亲情的。一旦原有的修持方法被改变,整个宗教的基础已经被动摇了。

再如佛教在印度的兴起,是针对婆罗门教的衰朽状况的。但佛教后来却消失于印度,最大的原因就是许多人将婆罗门教的东西混入佛教之中。一个生命中如果加入另一个生命中的因素,他就不再是原来的生命,而往往演变为一种新的、不伦不类的生命了。这个不伦不类的生命是缺乏坚实根基的,也就成为很难持久的生命了。

“杂交”的生命往往很难养育后代,或出现基因退化现象。文化“交融”或宗教“混杂”的严重性由此可见!

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过去,中国曾有个“一贯道”。“一贯道”讲什么?讲“五教同堂”!

当一种错误思想在还没有发展到极端的时候,很难显露出它的荒谬,一般人也很难认为到它的危害。但当这种错误发展到极端的时候,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人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弊端。

但是这时,这种危害也就很难挽回了。

中国、乃至世界上的许多正教的衰败是不是出于这一原因呢?

我不敢妄下结论,但请诸方家认真思考。





转自和而不同博客
511e251bt5b9a287376ba.jpg
511e251bt5b9a264f644b.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8 03: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