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92|回复: 0

诗情画意——中华四大名楼(2)

[复制链接]

0

主题

5608

回帖

96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662
发表于 2011-11-10 07: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的黃鵠山頂,瀕臨長江,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西元223年)赤壁之戰後,孫權奪取荊州稱吳王,將統治中心遷至鄂州(武昌),建此嘹望樓作為軍事防禦重地。
至唐代,黃鶴樓逐漸成為佳景名勝。毗鄰古雲夢澤,接納瀟湘氤氳,長江與漢水在三楚腹地之武漢交匯,其下平野沼澤接踵,龜蛇二山相夾,黃鶴樓天造地設於斯,好不壯觀旖旎 (圖9 長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萬景收,漢水北吞雲夢入,蜀江西帶洞庭流--宋游儀)。

圖9


黃鶴樓的起源有不少奇異的傳說,唐閻伯理〈黃鶴樓記〉和宋陸遊〈人蜀記〉中都記述有費瑋在此山修煉成仙,乘黃鶴飛升來往的事蹟。南北朝祖沖之《述異記》講述江陵人荀環在黃鶴樓遇見仙人駕鶴並與之交談的故事。《齊諧志》記載,仙人王子安乘黃鶴經過黃鶴山,後人在山上造了一座樓,就名為黃鶴樓。
在《極恩錄》裏,記載原一辛氏開的酒店,有道士前來飲酒,辛氏看其氣宇不凡,故不要酒錢,道士為表示感謝,在酒店牆壁上畫了一隻鶴,此鶴能夠從牆上下來起舞,從此酒店生意興隆;十年後,道士再次來到這裡,用笛聲招下黃鶴,騎上飛昇而去,人們便在這裡建起一座樓,稱黃鶴樓。
古黃鶴樓共三層,計高9丈2尺,加銅頂7尺,共成九九之數,挺拔獨秀,飛簷彩柱,輝煌瑰麗;居高臨下,登樓遠望,萬里長江一覽無遺,景色絢麗已極(圖11)。

圖11長江


歷代文人名士無不慕名到黃鶴樓抒懷覽勝,留下眾多詩賦佳句。年輕的李白曾在黃鶴樓下送別年長十二歲的友人孟浩然,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雋永遼闊之辭韻歷來為人們傳誦不已。
乾元元年夏(758年)李白流放夜郎途經武漢,受到好友江夏太守韋良宰的熱情款待,逗留至秋。期間已年近花甲的老詩人再次登上黃鶴樓,遙望江天,作〈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深切慨歎無端貶謫及去京離家的苦楚。
其另抒寫胸臆的長篇〈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中有︰「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顧慚禰處士,虛對鸚鵡洲。」可知詩人雖歷經磨難,但傲氣風骨依然。
同樣六十年後白居易被貶江州途經武漢,在黃鶴樓參加地方官員宴請,也寫下〈盧待禦與崔評事為予於黃鶴樓置宴.宴罷同望〉︰「江邊黃鶴古時樓,勞致華筵待我遊。楚思淼茫雲水冷,商聲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濺頭陀寺,紅葉林籠鸚鵡洲。總是平生未行處,醉來堪賞醒堪愁。」懷秋抒泄內心的抑鬱愁悶之情。
明代畫家沈周〈黃鶴樓〉︰「昔聞崔顥題詩處,今日始登黃鶴樓。黃鶴已隨人去遠,楚江依舊水東流。照人惟有古今月,極目空餘天地秋。借問呂翁舊時笛,不知吹破幾番愁。」詩中有畫有樂有幽意也。
岳飛曾在黃鶴樓下的鄂州(武昌)屯兵鎮守達七年之久,那時他登樓遙望,面前長江滾滾,憶往昔「江山如畫」,歎現今「靖康恥,猶未雪」,寫下〈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而今鐵騎滿郊,風塵惡!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抒發請纓殺敵,收復山河的焦慮心情,忠貞赤膽,催人淚下。
在所有吟詠黃鶴樓的詩詞中,崔顥〈黃鶴樓〉無疑是唐人七律之絕︰「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令黃鶴樓從此名聲鵲起。
黃鶴樓的形制自創建以來,各朝皆不相同,但都高古雄渾,軒昂宏敞,唐閻伯理在〈黃鶴樓記〉形容︰「聳構巍峨,高標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簷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雲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或逶迤退公,或登車送遠,遊必於是,宴必於是。」
可以想見,當年黃鶴樓壯麗恢宏之盛況,高倨危樓, ,抬頭則楚天空闊,低首則大江拍岸,淵臨鸚鵡,俯瞰晴川,這煙雲明滅的景致真是難以用言語形容了。

圖12 1985年重修的黃鶴主樓


現時的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圖12),使用現代建築技術施工,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飛簷五層,交錯重疊,翹角飛舉,似展翅欲飛的鶴翼;攢尖樓頂,金色琉璃瓦屋面,富麗堂皇;內外繪有仙鶴,雲紋、花草、龍鳳圖案,十分美麗。

圖13 宋 黃鶴樓圖


◎宋人.無款〈黃鶴樓圖〉(圖13)
圖中是以樓臺亭閣廊等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建築群,正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樓閣底部臺基為早期上下方直式輪廓,四面為磚石砌築,一層臺基設如意踏道,二層臺基踏道設欄杆,均有垂帶、象眼通往廊屋當心間。

圖13-1 台基


圖13-2 四角攢尖頂


雙層漢白玉基座很高、周繞精美的護欄、是一種非常隆重和尊貴的設置(圖13-1)。低矮的廊屋圍成庭院,擁簇後方高臺上的殿閣。院外松石掩映下一座重簷歇山頂水榭,臨水處還有一座四角攢尖頂亭榭(圖13-2),內坐數人,有小橋和廊屋相連,下有木樁立於水中。構圖顯得錯綜變化。

圖13-3 重簷歇山頂


圖13-4 鴟吻


主樓屋頂為歇山重簷式(圖13-3) ,一層當心間出抱廈,二層三面均有平臺突出樓面,用於觀景。正脊兩端的鴟吻為龍魚形雕飾(圖13-4),四面翼角如鳥翼般開展;椽、斗栱、柱與下方的昂皆繪出細部構造(圖13-5、13-6);屋面筒瓦繪法寫實,畫出瓦隴線,屋脊上仙人走獸(圖13-7),以及山牆上搏風板、惹草等(圖13-8)。

圖13-5 斗栱


圖13-6 柱頭科


圖13-7 仙人走獸


圖13-8 博風板 懸魚惹草


在這幅色彩豔麗而雅緻的青綠山水界畫中,畫家描繪費文褘登仙,乘黃鶴於此的華美樓閣憩駕的故事。
遠處青山翠巒,水面旖旎,飛橋城郭,近景處岸邊虯松巨岩與之相為呼應,古樸明朗。在一片空寂遙渺的氛圍中,仙人乘鶴騰空而去,樓閣內、高臺上、小舟中眾人皆或仰頭目視,或驚詫不已,或拱手膜拜,肅穆之態十分生動。 (圖13-9、13-10、13-11)

圖13-9


圖13-10


圖13-11


小漁船的篷子較高,人可以進入蔽雨遮陽,與早期春秋戰國時代的「先登」很類似,先登是一種小型靈活的軍用快艇,多運用在少量的士兵渡江登岸時。

圖14 元 夏永 黃鶴樓圖


元.夏永〈黃鶴樓圖〉(圖14)
構圖是馬夏邊角法,樓閣採用界畫精工描繪,墨線工整規矩,筆法細膩秀勁,以線條疏密、深淺、橫斜等表現主體的陰陽向背,立體層次進深感;背景天空水面大片留白,遠處巨壑山林潦潦數筆,一片空茫幽深中,仙人乘黃鶴一去不回,以神秘空寂的氣氛營造出「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意境。畫面虛實簡繁相應,寫意界畫並用,技法構圖皆極為出色。

圖15 明 安正文 黃鶴樓圖


◎明.安文正〈黃鶴樓圖〉(圖15)
軸 絹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畫幅極之精美,描繪大雪後的黃鶴樓,銀裝素裹,氣勢雄偉。主殿為重簷歇山頂,立於二層高臺之上,屋面建築部件玲瓏精緻,鴟吻、走獸、簷椽、斗拱、梁枋都細細摹繪。
主殿平坐上鉤欄周繞,柱間帳幕高束,竹簾或卷起或垂下,寬大的支窗洞開,內有數雅士正展開畫軸賞鑒品評。一層有廊屋和主殿相連,平臺上護欄環繞,遊人行走其間。
前方一層臺基上還有一重簷歇山頂樓,亦十分精美雅致,臺基收分明顯。山門石牌兩邊有石鼓,登臺拾級而上,院落曲折幽深,仙霧繚繞。背景處遠山曠寥,天色昏暗。
平臺上遊人和山門前紛至遝來的旅客,正仰首拱手目送仙人乘黃鶴而去,仙人亦回首注目,氣氛極為肅穆莊嚴。構圖仿南宋「院體」山水界畫的布局法,前方的參天巨虯和後面的峻嶺,給畫面增添了一種高遠遒勁的非凡氣勢。
建築物及其裝飾細部刻畫華美繁複,坡石、野草、松柏、寒梅以濃重、粗獷、寫意的筆法,是顯著的明代山水界畫的格法。

圖16 清 關槐 黃鶴樓圖


◎清.關槐〈黃鶴樓圖〉(圖16)
畫中黃鶴樓,平面為八角重簷屋頂,建於高臺之上,體積龐大,雄偉壯觀。由於黃鶴樓歷代曾屢次修葺,畫中建築的造型與實際景物幾乎一致,應是紀遊寫生之作。
黃鶴樓矗立在長江邊,遠處翠峰高聳,兩岸洲渚相連,叢林城郭,廟宇飛橋,江面蜿蜒開闊,波紋鱗鱗,水面上數點輕帆,景色柔和幽寂,令人不由得想起「孤帆遠景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的詩意。

圖16-2

四周出現的三桅船隻,通常航行於長江間的內河船隻比較少見三桅;來回各地區的漕船比較常見二到三桅的形式。漕船是一種專門運送米糧的船,又稱回船。還有一種航行於江蘇一帶的「沙船」也有三桅,但是其船頭、船尾都是方形(圖16-2)。
:big_smile: :bad_smile: :cry: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8 19: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