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39|回复: 0

钱学森教授的这个判断倒是没有错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56412
发表于 2012-1-2 14: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在博文中将钱学森回国后的三大“突出贡献”总结为:一、制造军火。二、制造一亩地产粮六万斤的光辉理论。三、对“特异功能”研究的支持。评论事物会因视角不同得出很有差异的结论,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属于正常现象。但我们认为,事实已经证明并且将会继续证明钱学森教授对特异功能是否客观存在的基本判断没有错。

     什么是特异功能?它的内涵如何界定 ? 大致相同的观点是:特异功能可以分为特异感知和特异致动两大组成部分。特异感知是指不通过人的常规感觉器官超越时空获取外部信息,通常指透视、遥感、预测等等。特意制动则是指在人体不接触物体的条件下,使物体发生位移;也包括人体不接触物质而改变物质性状的特殊能力。

    特异功能现象并不是现代社会所独有。纵观历史,我们发现这种现象其实渊远流长。中国古代很多的文学家、哲学家、学者、知名人士,在他们的传世之作中都有对特异功能的记载。如汉代的班固,晋代的陶渊明,唐代的柳宗元,欧阳洵,宋代的苏轼,陆游,洪迈,元代的陶宗仪,明代的朱图桢,冯梦龙,清代的王士桢,袁枚,纪晓岚等等。

    我们认为人体特异功能并不神秘,其实应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完全是人的一种天赋,随着千万年来历史的演进,一些本能退化为“潜能”,一些本能日益进化为“显能”。我们今天所认为的“特异功能”很可能在远古时期的人类中普遍存在。时至今日,我们绝大多数人对“特异制动 ”觉得不可思议,但对于“特异感知”,却有相当多的人有亲身体验。例如生活中时常光临的人的“直觉”,重大事变前或强或弱的“预感”,在一些人的生活中时有出现的“梦幻成真”的现象,其实都属于特异功能的范畴。

    研究特异功能,不能不提到特异功能者张宝胜。在 1979 年至 1999 年间,在已经“出山”的特异功能者中,张宝胜的特异功能是最显著、最稳定的一位。有的元帅,将军以及高层领导干部,相当多的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文体明星,海内外名流都曾亲眼目睹过他的特异功能表演。特别是他的特异致动等“纯物理”的功夫,让人叹为观止。

    著名作家柯云路先生多次接触过张宝胜,亲眼目睹并反复考察过他的特异功能,也采访过许多与张宝胜共同生活的人,柯云路认为张宝胜的人体特异功能是再确凿不过的客观存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些在京城高层引起强烈反响的特异功能现象,同样引起了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在中国人体科学筹委会第三次会议上,钱学森教授作了《这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吗?》的报告,明确指出“我想,真正吸引着我们沿着这条曲折而艰险的道路去探索的是,这可能导致一场 21 世纪的新的科学革命,也许是比 20 世纪初的量子力学,相对论更大的科学革命。”

    由于钱学森在中国科学界的巨大影响和威望,他的表态,为对特异功能现象进行科学探索吹响了号角,指明了方向,起到了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严新,是当时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一位“气功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在 1950 年前基本没有“气功”一说,历史上只有“修道,修行,修炼”等说法。“气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人为了便于为大众所接受所创造的一个新名词。换言之,现代所谓的“气功”就是古人所说的“修练”;下文中将要出现的“气功外气”,其实就是古人说的“神通”或“功能”。

    严新不但有数不胜数的医疗奇迹作为特异功能存在的明证,更重要的是,他配合我国科学界做了大量有据可查的科学实验,都获得了惊人的成果。

与清华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合作的“激光拉曼对气功外气作用下具有生理效应溶液的观测实验。”

与清华大学气功科研协作组合作的“气功外气影响核酸分子结构的实验。”

与清华大学合作的“气功外气对激光偏振面的影响的实验。”

与清华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合作的:“气功外气超距对溴——正已烷 体系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

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合作的“气功外气对放射镅—— 241 衰变计数率的影响的实验。”等等。

   这一系列的实验均获得成功。这些实验设计严谨,操作规范,运用了最先进的科学手段,确实证明了人体可以不接触物质而影响物质,改变物质性状。特别是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率不受任何物理或化学作用的影响,在这样一个严格监测的实验中,当严新运距离“发功”——施加意念影响,镅—— 214 的计数率居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令科学家百思而不得其解。

     因此,当《气功外气 2000 公里超距对物质分子作用的研究》等六篇实验报告送到时住中国科协主席的钱学森处。他在《稿件审查意见书》上郑重写到:

       此稿内容为世界首创,确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人体可以不接触物质而影响物质,改变其分子性状,这是前所未有的工作,应立即发表,及时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的成就。

    通过一些简明直观的实验来探索人的意识对物质的超距离影响,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崭新课题。中国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日本科学界对此更是特别重视。但如何进一步使研究向纵深发展,大家都遇到了困难。但从 1995 年开始,僵局终于被日本 IHM 综合研究所所长,量子力学专家江本胜博士打破。这就是著名的“水结晶”实验。

    水的冰结晶又称水结晶。有关水结晶 IHM 综合研究所做了大量严谨而有趣的实验。如让水听音乐,让水读文字和图片,对水说话等等。

      IHM 研究所曾组织 500 名学生,远距离同时间向同一杯水发送相同的意念。因肉眼和仪器均无法直接观测到这杯水的变化。江本胜博士设计了一个简单而巧妙的方案:让水结晶成冰,然后用放大倍数为 200 至 500 倍的显微镜去观测并拍摄水的结晶图案,并与对照组的水结晶图案进行对比。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如此显著的变化结果,令人震撼。他们得出了和中国十年前几乎相同的结论:人的意念的力量是可以不受距离的影响而传递的,人的意识可以改变水,水能反映人的意识。

     日本人的这个实验看似简单,主要是观察不同状态下水的结晶情况有什么区别,但它却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意义,主要原因是:

(1)通过这个实验能简洁、直观、通俗易懂地探索意识的力量,反映出意识对物质的超距离作用。

(2) 这个实验的照片是冰结晶实物 200 倍至 500 倍的放大,这个观察实际上已经深入到微观层面,所观测的对象由原来的“微观点”扩大到“微观面”,在科学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对微观整个层面的观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3)这个实验最精彩、最本质的地方就是水的结晶能间接地反映出意识的“形”,即一段音乐,一种图案,一个词,一种意念会塑造出水结晶特定的形态。

   我们目前无法用肉眼看到“意识”,是因为“意识”存在于更微观的空间里,如果我们有一种方法能够看到那个微观的层面,我们就看到了“意识”。“水结晶”实验虽然还只是让我们间接看到了意识的“形”,但毕竟让人类在探索真理道路上有了质的飞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4 19:0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