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2-16 17: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宣传片沦为鬼片
最近网络热议的北大宣传片,我看了两遍,看傻了。
开头像是鬼片,幽幽的音乐,阴暗的老屋,有人点燃油灯。窗外,青蛙凄惨地鸣,冷月倒映池塘。镜头一转,面无表情的眼镜男一晃而过,跟着是在林子里把后腿搬到后脑勺上的姑娘,然后是一位穿着大红衣服的姑娘在晾白纱。连练毛笔字的同学写的都是“游园惊梦”,这四个字在几分钟后还会跳出来吓人。虽然白先勇在北大选过角,也不至于这么给汤显祖打广告吧?“游园惊梦”跟百年北大有什么关系?换“精忠报国”都要好些,虽然土,但至少励志一点。快结尾时未名湖飘满盛上蜡烛的纸船,更让人恍惚看到谁在做头七。
鬼魅只是此片的一个元素。苦情是另一个元素。慢镜头放篮球落地,当、当、当,真是砸得人垂头丧气。特写雨水下的残荷,令人鼻酸。雨中蔡元培、鲁迅的铜像,都用拍烈士上刑场的角度拍出来,更是让人伤感。
风光是此片又一个元素。博雅塔、竹林、未名湖、老建筑……缓缓掠过,如果再加上《北京欢迎你》的音乐,就十足是北京市旅游局出品的范儿了。
业余体校是此片再一个元素。打篮球的,打网球的,跳水的,跳绳带操的,搞田径的,攀岩的,骑自行车的,三五成群闪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果只看这部分,你一定不会知道是北大的宣传片,而会认为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宣传片。
但真正把我看傻了的是片尾慢吞吞推出的三个中英文双解的字:日、明、萌。导演难道不知道“萌”现在的语义吗?自从《赤壁》里林志玲娇喘着叫:“萌萌,站起来,站起来”以后,这个字就只能让人想到“幼齿”和“卖乖”。
还好,结束的定格挽救了整部片子。“北京大学”四个白色大字,凝重地出现在全黑的背景下,不由分说地给我的心添上了堵,于是我等着看接下来会不会闪出“中华魂”,结果没等着。
与北大没有一句对白或旁白的风光片相比,耶鲁大学的宣传片,用黑人说唱的方式,由风趣细节入手,立体呈现校园状况,学生载歌载舞,洋溢微笑,颇富感染力。于是有网友吐槽:两部宣传片比较,耶鲁关注的是人,北大关注的是景;耶鲁的自信来自当下,北大的压力来自历史;耶鲁有话唱出来,北大有话说不出。
对此,拍摄北大宣传片的北大副教授陈宇称,“风格迥异因两所学校价值观不同,没有可比性”。他是诚实的,“价值观不同”五字,一语道破玄机。
从耶鲁宣传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本价值观,而从北大宣传片中,我们只能看到模糊不清的价值观,一言不发的价值观,乃至混乱的价值观。但百年北大的价值观,不是这样。百年北大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是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大学精神。
蔡先生说,“现代大学,一是兼容百家,二是专深学术”、“要做到兼容百家,必须拒绝政府、党派、教会的压制,保持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相信学生能够自治,相信学生能判断是非,所以不垄断思想,而是鼓励自由思考,使学生从而能独立判断”。简言之,学术自由与兼容并包,才是北大精神。而这,在鬼片或风光片的北大宣传片中,几乎丝毫没有呈现。
或说,别再提北大精神了。在这里,有忙着写《化学之歌》并招呼学生合唱的校长,喜欢藏在临幸校园的大人物身后谄媚地笑,哪里还有什么北大精神?在这里,有鼓吹文革有理、朝鲜光荣以及“不说普通话的都是王八蛋”的“去你妈的滚你妈的操你妈的”教授,哪里还有什么北大精神?在这里,有对不和谐学生的会商制,有“绝不允许教师利用课堂散布错误言论”、“必须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书记指示,哪里还有什么北大精神?
然而我还是相信,北大精神仍可能复兴。如李普曼所言,你可以对从未存在的东西感到绝望,但你不能对人类已经表现出来的美德在未来的前景放弃希望。如果在旧北大所有的光荣与梦想中你也看不到北大精神,那么就算教育部长也帮不到你了。
来源:凤凰博报 作者:宋石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