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75|回复: 0

把芮成钢放在美国,也照样成不了华莱士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56224
发表于 2012-4-12 13: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短人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王牌电视新闻栏目《60分钟》曾制作过这样一条广告:“哪几个字可以让骗子和无赖心惊胆战?”答案:“迈克·华莱士在此!”(Mike Wallace is here)将之用来描述华莱士的影响,再恰当不过。华莱士的记者生涯始于40年代,大红大紫则要从1968年与CBS制作人丹·休伊特一起主持创办新闻电视杂志《60分钟》算起。此后,他主持《60分钟》近40年,完成报道近800集,直到2006年,88岁高龄的他宣布退休,但仍然偶尔做报道。

  华莱士的职业生涯中所获得的世界级新闻大奖和各种荣誉不计其数,曾获得19次“艾美奖”,1991年6月进入美国电视学院名人堂,1996年获得肯尼迪新闻奖,2003年9月获得艾美终身成就奖。CBS曾经在1990年为他专门制作了一个小时的特别节目《麦克·华莱士:过去与现在》,以回顾其四十年来的记者生涯。迈克华莱士逝世的消息传出后,纽约时报用“先驱”形容其新闻业绩,《华盛顿邮报》则称“美国失去了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电视新闻从业者。”他的老东家,CBS,将会在下周日推出一档专门纪念华莱士的电视节目,以悼念这位CBS最为知名的电视新闻主播。

  1968年9月24日,CBS制作人丹·休伊特邀请,华莱士共同主持和编辑的“电视新闻杂志”《60分钟》开播。节目起初的反响并不大,甚至在很长的时间里连固定的播出时间都没有。然而,10年之后,《60分钟》却上升到了收视率最高的前10名。尽管报道大多是较为严肃的新闻题材,但在1979-1980年,它的收视率达到了28.2%,而当时的黄金时间娱乐节目的收视率也只是26.3%。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60分钟》曾连续两年成为黄金时间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此外,它还曾创纪录的连续23季高居尼尔森电视节目排行榜Top10。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王牌电视新闻栏目《60分钟》曾制作过这样一条广告:“哪几个字可以让骗子和无赖心惊胆战?”答案:“迈克·华莱士在此!”(Mike Wallace is here)将之用来描述华莱士的影响,再恰当不过。华莱士的记者生涯始于40年代,大红大紫则要从1968年与CBS制作人丹·休伊特一起主持创办新闻电视杂志《60分钟》算起。此后,他主持《60分钟》近40年,完成报道近800集,直到2006年,88岁高龄的他宣布退休,但仍然偶尔做报道。

  华莱士的职业生涯中所获得的世界级新闻大奖和各种荣誉不计其数,曾获得19次“艾美奖”,1991年6月进入美国电视学院名人堂,1996年获得肯尼迪新闻奖,2003年9月获得艾美终身成就奖。CBS曾经在1990年为他专门制作了一个小时的特别节目《麦克·华莱士:过去与现在》,以回顾其四十年来的记者生涯。迈克华莱士逝世的消息传出后,纽约时报用“先驱”形容其新闻业绩,《华盛顿邮报》则称“美国失去了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电视新闻从业者。”他的老东家,CBS,将会在下周日推出一档专门纪念华莱士的电视节目,以悼念这位CBS最为知名的电视新闻主播。

  1968年9月24日,CBS制作人丹·休伊特邀请,华莱士共同主持和编辑的“电视新闻杂志”《60分钟》开播。节目起初的反响并不大,甚至在很长的时间里连固定的播出时间都没有。然而,10年之后,《60分钟》却上升到了收视率最高的前10名。尽管报道大多是较为严肃的新闻题材,但在1979-1980年,它的收视率达到了28.2%,而当时的黄金时间娱乐节目的收视率也只是26.3%。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60分钟》曾连续两年成为黄金时间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此外,它还曾创纪录的连续23季高居尼尔森电视节目排行榜Top10。

  《60分钟》的传奇也是华莱士的传奇。作为当之无愧的元老,自1968年节目创办,华莱士一直服役了近40年,其独有的“挑起冲突”的提问方式让观众着迷,他的主持风格也深深影响着栏目。唐·休伊特曾经说:“我们这里的一切好事所以会发生,原因就是从一开始我们这儿就有个迈克……迈克·华莱士对《60分钟}节目的贡献简直无法描述,因为迈克本人就是《60分钟》!”

  “他的成功经常来自于他向采访对象掷去的问题,而非他所获得的答案。”纽约时报发表的华莱士讣闻中是这么评价他的逼问式采访的。“Wallace”这个名字,代表了硬新闻、调查新闻,代表了不回避、不退让和咄咄逼人的提问。华莱士最爱的口头禅是“原谅我”,“但当你听到这句话时,也意味着恶毒的质问(nasty question)将要来临。”

  华莱士的采访往往让受访者心惊胆战,他会采取检察官式咄咄逼人的提问,也开创了“伏击式采访”的先河,即埋伏在采访对象的办公室或者家外面,等对方出现时便出其不意把麦克风送到面前。他曾经质问普京:“你们这不是真正的民主!”,也曾称一国领导人为独裁者,还讽刺拒绝接受采访的布什为“林肯以外另一个永远坐在远处的总统”。

  作为“访谈之王”,华莱士战果累累,可谓是政要访谈专业户。从肯尼迪开始的历届美国总统(小布什除外),都曾经接受过他的采访。此外,阿拉法特、霍梅尼、内贾德等数十位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也曾接受过其采访。他的采访领域并不局限在政界,黑人领袖马乐科姆 X、马丁 路德 金、电视明星约翰尼 卡森、钢琴家弗拉基米尔 霍罗威茨和《花花公子》(Playboy)杂志创始人休 赫夫纳。

 对于中国民众来说,华莱士的名字之所以家喻户晓,则与其曾先后专访邓小平和江泽民有关。1986年,华莱士在中南海采访邓小平,这是邓小平生平唯一一次接受外国电视媒体采访。2000年,江泽民在北戴河接受华莱士采访,两人的风云对话也被国人津津乐道。

  或许同行相轻,很多媒体人会说,假如给我一个机会,我也能把政要专访做得很好。问题是,谁给你机会?华莱士专访美国总统和各国领导人,也不是靠着赏赐,而是自己争取而来的结果。1986年初,华莱士来到中国北京,他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直接采访改革开放的发起人?随后,《60分钟》栏目组向中国政府提交了一份申请,意外地得到了“邓小平愿意接受采访”的答复。

  有人也许将之归功于华莱士所在的平台。这没有错,三大广播电视之一,王牌新闻节目,对于一个媒体从业者而言这是难能可贵的平台。但《60分钟》的成功,可是一点都离不开华莱士。《60分钟》和CBS成就了他固然没有问题,但反过来说,没有他也不会有《60分钟》和CBS的今天。曾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公司CEO的海沃德就曾经说道,华莱士与“60分钟”节目的结合是人与媒体的绝佳搭配,双方谁也离不开谁。

  从事电视新闻报道的数十年里,通过《60分钟》,华莱士先后主持过800多个独家调查性新闻报道,无论美国还是全世界,都无出其右。而每一次报道,都离不开专业调查和严谨的准备。据介绍,华莱士的采访风格以认真严谨闻名,每次采访前都要花长时间准备问题。在采访邓小平前,他查遍了几乎所有能够找到的有关邓小平的文字材料,还请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提供了一些有关邓小平的革命经历和工作、生活方面的影视资料。

  事实上,不仅是华莱士,美国的记者对于专业性的要求都很苛刻,入行的门槛也很高。《华盛顿邮报》的医学记者布朗是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博士,他一周在报社上4天班,另一天在一家医院出门诊,给人看病。他说,“这样做是确保我作为卫生记者能时刻跟上医药界的最新发展。”

  除了本身的专业性,华莱士的成功也离不开美国的社会背景。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人沉浸在战后的安逸中,“垮掉的一代”否定传统,追求自我表达。然而社会问题却不被政府和新闻机构认真重视。华莱士的长子彼得同为“垮掉的一代”,他在去希腊旅游意外死亡前曾说,父亲的节目让很多人异常激动,因为他们在父亲的节目中看到一丝希望。也是出于此,华莱士承诺:“凡是涉及到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事,我都将深入到新闻背后的深洞中。”

  华莱士报道的社会议题广泛,追求真相孜孜不倦的形象深入人心。美国的新闻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往往是资历很深,在采访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记者。《60分钟》的主要班底,平均年龄甚至超过了70岁。这些明星主持,多有战地报道的经历,同时又有行业积淀,加之一个充满戏剧性的王牌新闻栏目,才有了“美国的华莱士”这样的传奇。

  同为新闻业,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华莱士这样的顶尖记者?在中国,记者没有所谓“第四权力”这么高的社会地位,行业环境也一般。2011年的《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报告》显示,中国调查记者最多数百名,其中76%的记者年龄在35岁及以下,67%的人月收入在5000至10000元之间,从事调查报道约5年左右。而不容乐观的是,40%的调查记者“不打算继续”从事调查性报道。

  早在10年前,2002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新闻学院的美国记者调查报告显示,当时美国的新闻从业者普遍都在35岁以上,35岁以下的比例仅占33.7%,而且89.3%的人获得过至少一个学历,远远高于美国劳动力中拥有学位者的比例(30.4%)。他们的平均年薪为43588美元,较美国劳动人口的年平均收入高出7388美元,略高于美国家庭的平均收入。

  在新闻体制,舆论环境等方面,中美固然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但并不构成因果上的绝对关系。假如把芮成钢放美国,也照样成不了华莱士。尽管同样是和领导人谈笑风生,“芮成钢们”却天生学会了谨慎地与权贵保持距离,而与体制拉近距离。

  王志曾经主持《面对面》,以犀利的风格被一些人视为中国版的华莱士,但其节目,一方面依托于中央级媒体的体制平台,另一方面又过分追求“咄咄逼人居高临下”,反而常常闹出笑话,对话易中天一期更是惨遭调侃。尼克松总统因其杰出的表现曾邀请华莱士做总统新闻秘书,但华莱士婉拒了——“我还是愿意当一辈子新闻记者”。而王志,在2008年远赴云南挂职一年,扮演起了丽江市副市长的新角色。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网 | 来源日期:2012年4月11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3 18:2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