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31|回复: 0

吾尔开希辛酸无奈:我为何要三次投案自首

[复制链接]

8516

主题

1万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34161
发表于 2013-3-23 06: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9 年“六四”事件后,被列为“通缉犯”的学生领袖吾尔开希,展开了他的流亡生涯。多年来,吾尔开希三度向中国政府自首,希望回中国探望年迈的父母亲,均未能如愿。2012年,吾尔开希在纽约对《新史记》记者回顾流亡生活时表示,流亡是一种精神酷刑,让他“得到了天空,却失去了大地”,但它同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学习机会,让自己对民主的概念理解得更深刻。

吾尔开希

21岁就基本奠定人生

1989 年4月20日,在学运尚未成气候时,吾尔开希与几名朋友秘密筹划,期望藉胡耀邦丧礼的机会,将学运组织化,因而发起了“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及“北京市临时学联”,动员起8万多名学生前往天安门广场追悼胡耀邦。4天后,“北京市临时学联”改名为“北京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高自联),成员为北京50多所高等院校学生自治会,由吾尔开希担任主席,其中9所院校被推选为常委院校,“高自联”也成为1989年民主运动中起到核心作用的组织。

一场镇压让形势翻转了过来,“高自联”被官方贴上“非法”、“煽动和组织反革命暴乱”的标识,吾尔开希也在“六四”事件发生后的第9天,6月13日,成了北京市公安局对21名学生运动领袖的通缉令中排在第二的在逃犯;而营救民运人士的“黄雀”行动也在秘密进行。

吾尔开希先逃到澳门,再经由香港到法国。2011年1月初病逝的香港支联会元老司徒华曾透露,吾尔开希父亲是兰州军区空军军官,吾尔开希被通缉后,是乘坐父亲所驾的兰州军机到珠海,司徒华得到吾尔开希在珠海的消息,立即安排接人。

营救吾尔开希的行动三次才成功。第一次,风浪太大,船无法靠岸,但对方仍要收取20万元的费用;第二次,对方表示有解放军在附近,无法接到人,却也要收20 万;第三次终于营救成功,于是,李永达带着总共60万现金,前往香港一家酒店赎回吾尔开希,隔日,吾尔开希就坐飞机去了法国,然后前往美国哈佛大学进修。

在美国期间,吾尔开希认识了在美国求学的台湾人陈慧玲。吾尔开希最后选择与陈慧玲一同回到台湾,两人婚后在台中市定居。近年来,吾尔开希的工作重心,已从一名政治评论家,逐渐转移到科技业上。

吾尔开希在接受《新史记》访问时回忆,1989年时,他是一名学生领袖,从此基本奠定了21岁之后的人生,会是一名中国民运人士、中国的反对派,对于这个身份,吾尔开希认为自己不仅有高度的责任,也有高度的认同感。但无法再踏上故土,仍是吾尔开希心中的一个遗憾。吾尔开希说:“流亡是一种精神酷刑,因为在国外流亡的这段时间,无法回到自己的祖国、被迫与家人分隔。”同样因“天安门事件”而流亡海外的远志明说过一句着名的话:“得到了天空,失去了大地。”吾尔开希对《新史记》说,这段话虽然很有诗意、很浪漫,但听在流亡者的耳中,却很辛酸。

为什么要三次投案自首

在海外流亡多年,吾尔开希心中最放不下的就是年迈的双亲。吾尔开希自1989年底,便与家里保持联系,但仍旧无法弥补无法亲眼见到双亲的遗憾;就连吾尔开希举行婚礼,他的父母都无法参加,因为其父母被限制出境,无法取得护照;至今,吾尔开希已与家人分隔23年。

他在海外流亡期间,父亲两次病危,母亲中风,促使吾尔开希下定决心用投案自首的方式,希望回国与父母见上一面。

2009年6月3日,吾尔开希试图入境澳门,表明自首意愿,并希望中央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协助他返乡探亲,但澳门治安警察局拒绝吾尔开希入境;

2010年6月4日,吾尔开希欲进入中国驻东京的大使馆自首,遭到日本警方逮捕,随后被释放;

2012年5月18日,吾尔开希前往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中国大使馆,第三度自首,仍不得其门而入。

在自首前,即使明白被拒绝的机率要远远大于被接受的机率,但因为被接受还是有一线可能,吾尔开希仍决定一试。“如果要做政治博弈,一定要做各种各样的概率分析。相信所有在海外的人都能认同,对共产党的预估,都不是百分之百准确。我们是它多年来的对手,已经相当了解它,因此对它的预估应该是相当准确的,但即使这么了解,我在自首的时候都没有把握它一定会按照自己的预估来拒绝我。”

吾尔开希对《新史记》回忆,在澳门第一次试图自首前,他曾进入过澳门,如果当时能再度入澳门,他已准备好走进中联办,在此情况下,吾尔开希认为中共是可能将自己抓起来的,他说,本来民主运动,尤其是这种以政治反对派的身份来撞击体制的民主运动,就要有付出代价的准备。

“如果真的可以回到中国,就是回去坐牢,但坐牢是有价值的,就像台湾早年很多异议份子坐牢,我们都知道是有价值的。”1989年时,吾尔开希没有试图推翻共产党,他们只是用和平、理性的方式,向中国政府提出对话的要求;23年过去,吾尔开希仍试图开启对话,哪怕是透过起诉书和答辩的方式。

吾尔开希对《新史记》表示,他想通过投案这件事,向全世界凸显几个讯息:一是中共的荒谬,例如中共既然通缉他,当他自首时,却将他拒绝于门外;而共产党又不允许吾尔开希的父母出境探望儿子,只要有人性的人,都会觉得辛酸、荒谬。吾尔开希相信,每个人也会认可他对共产党的指责:野蛮、原始,与一个崛起大国的形象完全背道而驰。第二,中共今天如此强大,使得全世界,包括美国、西欧、日本在内,都似乎得面对一个蛮横、强悍、霸道的中国,不得不让步;但仍有很多如吾尔开希一般的人,不怕去坐牢,不怕面对这样一个中共----而不怕它的人,它会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17 21:2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