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報/星展銀行營運長楊真理口述】
我的大女兒目前就讀大學四年級機械系,學校和住處都在台北,所以她住家裡、用家裡。我每個月大約給她5、6千元零用錢,做為平日上學的伙食費。
如果她需要額外的花費,只要報備,基本上會額外給她錢,算是「伸手牌」;雖然她的花費不大,但學習理工的背景,女兒過去對於投資理財沒有什麼概念。
今年她參加國際交換學生計畫,1月前往瑞典,預計下月回台。行前,我幫她辦了她生平第一張的信用卡,刷卡額度上限為新台幣6萬元。另外,再幫她辦了第一張的VISA debit金融卡,裡面的額度是10萬元;同時,兌換了瑞典克朗和歐元2種幣別的外幣現鈔,金額折合新台幣約7萬元。
這樣下來,等於她這趟4個多月的行程,最高可花用的金額約新台幣23萬元。我跟她說,回台灣的時候,「如果有剩下的錢,(不包含信用卡的刷卡額度)全都歸她」,因為訂下遊戲規則,這趟交換學生附加的收獲,是她學習省錢、懂得量入為出,每筆消費都會進帳,知道自己把錢花到哪裡去。
交換學生不用負擔學費,只要負擔住宿費,她帶出國的錢一部分要支付住宿。女兒住的地方每月花費約新台幣1.5萬元,幾個月下來住宿約花6、7萬。
她也會趁課業空檔,到德國等歐洲其他國家遊覽,不過,因為要減少花費,在出發之前會先規劃,像是尋找目的地比較物美價廉的青年旅館;搭飛機的話,會上網找票價有折扣優惠的廉價航空。
歐洲地區物價比較高,外食花費驚人,所以她開始學習買菜、做菜。原本她有一支愛瘋(iPhone)手機,結果到了當地弄丟了,她怕買新款手機太花錢,於是到處問人、找資料,最後買到一支便宜、只能接聽和撥打的陽春手機。
也因為在國外使用信用卡刷卡、在當地用金融卡提款,除了覺得是很神奇的第一次經驗以外,也會關心匯率,留意新台幣和外幣的兌換變化。
透過交換學生計畫,女兒不但增廣了見聞,我也得以「機會教育」,培養理財觀。我另一個女兒最近也規劃在今年暑假去荷蘭遊學1個月,現在正考慮到時候也採行類似的方式,一點一滴建立小孩的投資理財概念。 (薛翔之記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