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61|回复: 0

卓然不群的徽墨 透露出的审美意趣(图)

[复制链接]

280

主题

987

回帖

5723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5723
发表于 2013-8-7 10: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王勉
友人赠我一锭徽墨。  

  漆黑如镜的色彩中有闪烁着微紫的光芒,墨味中带着清淡的香气,墨身上以金粉和彩绘藻饰出了《红楼梦》中湘云卧眠的场景,衣履的纹饰褶皱、纤细的发丝和凋尽的落花皆能做到形神兼备而尺水兴波。装在丝质黄地的锦盒之中,俨然便是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轻轻摩挲墨身,指尖留下的触感温润如玉、柔滑如丝,绝无半分粗粝,显是墨中的上品。

友人的家乡在安徽绩溪,这锭徽墨已在友人的家中珍藏了三十多年,不仅是质量上乘的好墨,更是难得一见的老墨了。

徽墨的世界,虽是永恒的黑,却能黑得深厚黑得隽永。徽墨需要历经时间的磨折才能渐渐退去墨中的胶质,这时,写出的字词章句才能显现出温润的纯黑,笔下的山水才能呈现出浓淡皆宜、层次分明的美感,下笔膏而不枯、润而不涩,达到技与艺的完美统一。而这种美也就同时被赋予了亘古不变的永恒魅力,即使跨越千年,仍旧能历久弥新。 


文房四宝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唇齿相依,文房四宝也在前人对文明的孜孜以求中达到了工艺的极致。其中,广东的端砚、宣州的宣笔、泾州的宣纸以上乘的工艺与优良的品质而成为无可替代的魁首,而要论起墨,则要首推安徽绩溪县出产的徽墨了。

徽墨是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它是书画家甚为倚重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可见墨质的优劣对于书画的艺术表现甚至保存效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绩溪出产的徽墨以“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特质名动天下,遂有“天下墨业在绩溪”之说。  

文房四宝之中,笔、墨、纸的工艺之最皆出于安徽绝非偶然,这与安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有关,也绝离不开深厚的文化沉淀。徽墨是安徽的记忆,沿着古徽州的一脉,可以揣想出一段久远的历史。三进三出的徽州古院落、巍峨挺立的汉白玉牌坊、清香四溢的黄山毛峰、声名显赫的红顶商人,古老而深邃的徽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静静地窥视。  

徽墨是墨中精华。墨的起源与笔、砚相近,要追溯到人类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的人类,随手捡起裸露在地面上的灰炭在崖洞的石壁上绘制壁画,无意间创造了最初的墨。徽墨当属人类智慧在墨上的凝结。而人工制墨的历史则要晚上许多,大约是在周宣王时期。

《述古书法纂》记载道:“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这个时期的墨,是用手工捏制而成,色泽更为黝黑,书写更为流畅,很快便取代了天然的灰炭。在中华文化的嬗变发展中,书写工具也不断地进行着变革。汉代以后,人们开始取松烟、漆烟和桐烟作为原料,经过炼烟、入胶、和剂、蒸杵、成型等工序制成墨锭,从而形成了今日所能见到的能够用以研磨的墨。

墨发展成型之后,人们便不再只是满足于它本身的作用了,而是竭尽繁缛之能事地将墨变为书桌上的工艺品。比如在墨中加入冰片使其滑润,掺入麝香以掩其异味,添加珍珠粉以增加光泽,更有甚者以纯金银粉绘制墨身的纹饰,一时间徽墨身价百倍,成为“千金不换”的文苑珍品。而墨上的纹饰,也浸透了工匠的心血。从团龙秀凤,到青松立鹤,从黄山险壑到西湖美景,皆是雕刻精美,纤毫毕现,可谓是方寸之间的版画。

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中国人衍生出了最闲适富余的审美意趣。雕花的窗棂、洒金的纸笺、镂金错玉的钗环装饰、精致雅丽的徽墨,这些凝固在细节处的精美轻易寻不着,但若认真地探寻起来,便别有一番滋味在其中了。

上品的徽墨有着“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奉肌腻理”的特点,与端砚一起使用,研磨起来顺滑流畅毫无癜滞,同时能够做到寂然无声,处处彰显高门旺户的卓然不群。 

墨性就如同人性,年轻时锋芒毕露、雄心万丈,待到年纪渐长,阅拓渐增,忽然收敛起一身的锐气,沉稳持重起来。芳华弹指老,从内心散发出的坚韧与洞彻的力量却会成为岁月留给我们的馈赠。
2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4 2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