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54|回复: 0

“其待人也轻以约”——宽容的故事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9561
发表于 2013-11-5 19: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语云:“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指古之君子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这样就能及时改过,不断向上;对别人宽容而平易,使别人乐于为善。宽容是一种智慧,是道义坚守中的包容,是对他人的关爱和负责,它需要有宽广的胸襟和与人为善的心态。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生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就是宽容的意思。古人注重修身,时时观照、省察自己,并且能用宽容的心,涵容他人过失,不仅自己的德业可以增长,也能够感化、善化他人。以下为古籍中记载的几个故事。

宋就以德报怨

战国时期,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楚两国都设有边亭,两国边亭的人员各自种了一块瓜田。梁人十分勤劳,多次给瓜田浇水灌溉,他们种的瓜长势很好。而楚人懒惰,给瓜田浇水灌溉的次数少,他们种的瓜长势不好。

楚人出于妒嫉,在深夜去践踏和扯断梁人的瓜藤。梁人发现后,去请示县令宋就,认为要报复,准备去践踏楚人瓜藤,宋就听后摇摇头说:“怎么可以这样做呢?与人结怨,是招祸的门径。人家对我们不好,我们也对人家不好,这多么狭隘呢!我告诉你们一个办法,每晚派人暗中为楚人浇灌他们的瓜田,不要让他们知道。”

楚人早晨到瓜田一看,发现已经浇灌过了。就这样,在梁人的帮助下,楚亭的瓜田长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楚人感到奇怪,便暗中察访,知道原来是梁人干的,于是大受震撼,便把这件事报告给楚国朝廷。楚王知道这件事后,感到很惭愧,便派人带着丰厚的礼品向梁国边亭人员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后来多次称赞梁王讲信义。所以说,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妥善处理边亭瓜田事件开始的。古语说的“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说的“报怨以德”,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呀。(《新序》)。

将相和

战国时期,赵国文臣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功劳卓著而被封为上卿,位在武将廉颇之上。廉颇对此很不服气,扬言说:“我是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只凭言词立下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我感到羞耻,遇见他时,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肯和他碰面。有一次乘车出行,远远地看见廉颇的车队,马上叫御者把自己的车子转入横巷,等廉颇的车子过了之后才出来,不与其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于是一齐说道:“我们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节义特来投奔您。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却躲避他怕他,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以秦王那样的威势,我蔺相如却敢在秦国的朝廷上讲道理,呵斥他。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略我们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首先考虑的啊!”廉颇知道这话后,就赤着背,背负着荆条,由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家的门前请罪,说:“我是个粗陋卑贱的人,想不到您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从此二人前嫌尽释,比肩事主,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这也是“负荆请罪”典故的由来。

自古以来,知错能改是一种品德,廉颇将军能够幡然悔悟,“负荆请罪”,则更是出于至诚了,受到人们的称赞。而蔺相如在与廉颇的矛盾冲突过程中采取了忍让、求同的态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置个人荣辱于度外,他的道义至上的君子风度更是后世效法的楷模。(《史记》)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蜀国,诸葛亮去世后,蜀主刘禅遵诸葛亮遗表任用蒋琬为相主持朝政。当时,蜀国新丧主帅,外有强敌压境,朝内惶惧不安,蒋琬虽初总朝政,而镇定自若,心存大局,“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因而民心迅速安定。

蒋琬为人宽厚,他的属下东曹掾杨戏性格孤傲,讷于言语。蒋琬与他交谈时,他经常不作回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过分了吧!”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当面顺从而背后非议,这是古人所不为的。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称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典故也一直流传下来。

又督农杨敏曾说蒋琬:“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说他做事比起前任丞相差之太远。有人告诉蒋琬,主管官吏要求将其治罪,蒋琬却不追究,说:“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后来这人犯事,别人都以为蒋琬会借机报复,但蒋琬反而大度的为他求情。别人忍不住为他抱不平,他却心平气和的说:“我本来就不如前任丞相,这是事实呀,谁都知道,有什么怕人说的。对于他今天犯了事,我只是希望能够秉公对待啊。”

蒋琬为相期间,遵诸葛亮遗风,明察善断,循法治国,不喜阿顺,不听谗毁,赢得了众人的敬服,史载其“方整有威重,成承诸葛亮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资治通鉴》)

郭子仪宽宏大义

唐代的郭子仪,戎马一生,在平定“安史之乱”和抵御外族入侵中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拜郭子仪为兵部尚书,统帅全军,郭子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率军收复了洛阳、长安两京,唐肃宗对他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后来,唐朝将领仆固怀恩反叛朝廷,率领朔方军,并招引回纥、吐蕃等共十万兵马进逼京师,正当用人破敌之急,朝廷恢复和加封郭子仪为太尉,分宁、泾原、河西及朔方招抚观察使,中书令等一系列虚职和实职。郭子仪从不把打仗破敌当作升官发财途径,他坚决要求辞去太尉等之职,只保留招抚观察使一职即可。他上奏说,自兵乱以来,纲纪破坏,时下与人比高低、争权势已成风尚流行,他希望朝中兴行礼让,就由自己开始实现。因郭子仪曾带过朔方兵,朔方兵对郭子仪十分爱戴,当郭子仪以朔方节度使的身份到来时,朔方兵纷纷离开仆固怀恩,重归郭子仪帐下,回纥、吐蕃见此不战而退,仆固怀恩只得带上三百亲信逃到灵武(今宁夏灵武)避难。郭子仪得胜而归,他对于往昔的官爵决心一无所受,朝廷不允,经过他再三恳让,才辞掉了太尉之职。

唐代宗时,仆固怀恩再次招引回纥、吐蕃、党项等三十万兵马,直取长安而来,京师震恐。唐代宗急召郭子仪从河中回来,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城,抵御叛军。郭子仪率领一万唐军刚到泾阳,就被回纥、吐蕃十多万人马团团围住,形势万分紧急。在此关键时刻,仆固怀恩暴病而死。郭子仪见此情景,就单人匹马去见回纥主将,晓之以理,说服了其与唐军联合,在灵武大破吐蕃,使各路攻唐大军闻风丧胆,逃之夭夭。当时人都非常敬佩郭子仪,就连回纥、吐蕃也称他为神人,因为他曾施恩于很多人。

郭子仪以身作则,爱护百姓。当时连年战乱,经济凋敝,百姓生活困难,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他亲自带兵屯田,官兵在休战时,一边训练,一边参加农业劳动。战乱时期,他的驻地丰收的庄稼到处可见。做上司,他为人宽简,善于培养人才,他提拔的部下中有六十多人,后来都因功位至将相。郭子仪福泽绵长,集富贵寿考于一身,子孙显贵安泰,人们都说是其宽仁得到的福报。史书对其评价:“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猗欢汾阳,功扶昊苍。秉仁蹈义,铁石心肠。四海静乱,五福其昌。为臣之节,敢告忠良。”(《资治通鉴》)

吕蒙正雅量高致


宋代宰相吕蒙正为人正直,器量宽宏,居官廉洁自持,遇事敢言,善知人,有重望。他虔诚敬信神佛,每天诵经礼佛,写了《劝世歌》向世人劝善:敬天知命,多做行善积德之事。

吕蒙正出身贫寒,年轻时中了状元,后入职宰相,刚任宰相时,有一次上朝,文武官员纷纷向他打招呼问候,这时有一个官员在后面指着吕蒙正对别人说:“这小子也配当宰相参议政事吗?”吕蒙正却装作没听见的样子,依然和同事们说说笑笑地走了过去。他的同事们看在眼里,都为他忿忿不平,纷纷要求查这个人的姓名和职务,吕蒙正急忙制止大家说:“如果一知道他的姓名,就一生都忘不掉了,还不如不知道的好。”同事皆佩服他的雅量。吕蒙正从不把别人的过失记在心里,官员们都愿意接近他。

他知人善任,乐于助人。例如他看到宾客富言的儿子富弼聪明好学,惊叹说:“这个孩子将来的功勋事业要远远超过我。”因富言家境贫困,吕蒙正就资助富弼,让他与自己的几个孩子一起读书。后来富弼果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贤相。

吕蒙正作为一朝宰相,对下属是个宽厚的长者,并注重提拔奖掖后进之人,可对皇上,他从不拍马逢迎。有一次,宋太宗让吕蒙正选一个有才能可以担负重任的人出使辽国,吕蒙正觉得一个姓陈的官员最称职,就把名字呈上,宋太宗竟不同意。第二天,宋太宗问人选好了吗?吕蒙正又以此人呈上,宋太宗还是不同意。当第三次问及时,他仍以此人呈上,气得宋太宗把呈上的文书掷到地上,愤愤地说:“卿为什么如此固执呢!”吕蒙正拾起文书平静地说:“臣不是固执,而是陛下不能体察谅解啊。出使辽国,只有这个人最称职,其余的人都赶不上他。臣不敢为了讨好陛下而误了国家大事。”群臣此时都屏气不敢说话。宋太宗气冲冲走下朝堂后,又回过头来说:“吕蒙正的气量是我不如的啊!就依你的吧!”这位官员出使辽国,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宋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君子个人修养和与人相处的道德准则之一。君子以坚守正道自律,内在修身、外在达人,尽可能向他人提供方便,尽量给予他人帮助,是出于对别人的尊重和关爱,宽容是一种充满了仁爱的无私境界。然而反观今天的中国,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美德,已经在中共统治中国的六十多年里被破坏殆尽,而代之以党文化的斗争哲学,以恶为能。致使如今人与人之间极度不信任,没有宽容忍让,道德下滑失去了底线。只有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回归和恢复传统文化,去除邪党的党文化,按照“真、善、忍”的道德理念做人,才能拥有光明美好的前程!
001OGpBbgy6DMpKVDgg04&69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3 06: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