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界的「孤挺花」之一
近一、二十年来,在佛教界中,佛教正觉同修会的存在与兴起,无疑是一种异类。它挑战当今佛教界的权威及主流,也挑战了西藏藏传佛教喇嘛的势力与信仰。因为其领导人萧平实对佛教界大师们多所批判,特别是对于印顺法师的「缘起性空」论调与藏密喇嘛的「无上瑜伽/时轮金刚」(男女双修)密法皆作严厉抨击。这位平实居士又以如来藏、阿赖耶识思想为如来正教自居,其追随者也莫不如是。所以要形容说它是当今佛教主流之外的一支「反抗军」也不为过。因为它不仅反主流,更是「唯我独尊」且「来势汹汹」。因此,其组织所形成的气候,也遭佛教界主流所抗拒及压制。那么这种不符主流看法的宗教异军,它会如一些新兴宗教般的昙花一现吗?还是有可能就如当年坚持真理的「异端」哥白尼一样,最后却得到后人的证实而尊崇?
它也可能只是佛教界中的「孤挺花」,非常强韧却又一直「孤零零」延续着,又永远「喋喋不休」试图引来关注。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是百年来于佛教界中值得深思的事件,如果能静下心、停下脚步聆听它的「喋喋不休」,对于当前的佛教肯定会有不同且更深的了解与看法。当然,萧平实所提的佛法义理,举证经论、条分缕析,且明确地指名佛教界相关人士不符法要之处,如此敏感的主题与内容,难免搅动佛教界与藏密人士长安久治的传统。因为对佛教界主流而言,也许是「吾爱真理,吾更爱上师」,特别是藏传佛教,因为藏密人士视其喇嘛上师是集佛教三宝「佛、法、僧」于一身,甚至更高于佛。但是若要了解「真相是什么?」,何妨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甘冒大不讳的求真精神,来对现有的事实或现象抽丝剥茧,而作不同层面的观察与思考,也才有可能探究出一些不同的面向或真相。
让我们暂且先分析看看﹐平实居士在其著作《邪见与佛法》中有一篇「法义辨正」声明,对其在法义上于诸方大师之非难,效法了当年玄奘法师在天竺的规矩,邀开无遮「法义辨正」大会。声明中也邀开有遮「法义辨正」,不过,有遮「法义辨正」只能算是私下的法义交流,这是比较无可争议的。而无遮「法义辨正」大会却是要具切结书,败方必须自裁断命,或者拜胜方为师。有藏密人士因此批评平实居士的「法义辨正声明」是「充满血腥味的」; 令人好奇的是,为何从未见有任何人批评当年玄奘法师的「法义辨正」也是「充满血腥味的」?
事实上,一位佛弟子如果自认本身所修学是唯一正法,为彰显正法而破除外道(包含佛门内的附佛法外道),如果有能力理当要挺身而出。无疑地「法义辨正」将会是一个很有用﹑有效且直接的工具。特别是现今网路资讯非常发达,双方辩论内容是很容易公诸于世而受检验。至于所谓「充满血腥味的」 败方必须自裁断命,实非无遮「法义辨正」大会的唯一选择,因败方也可选择拜胜方为师。其次,既然会参与「法义辨正」无遮大会,必然有自信且有胜赢的把握,何妨在具切结书时要求败方不可自裁断命,应拜胜方为师,即可消除与会参与者「充满血腥味」之疑虑,如此又能「化敌方为己方」,才是功德圆满,何乐而不为?双方两造又岂有推托之词?所以,只要有心彰显正法而作法义辨正,这些细节总有办法获得解决。况且胜方法义若确实较为殊胜,败方有心求法而以胜方为师,实乃求之不得,岂有自裁断命之理?
也有人说佛教界大师不屑与平实居士作法义辨正,所谓「不屑」实不该是佛教徒所行心态。佛教所谓行菩萨道,是要慈悲、无畏地以佛法智慧来利益众生,「智慧、 无畏、 慈悲」皆是菩萨所应学。如果佛教大师是以「不屑」为借口不去纠正错误的邪见,实乃自损其德;更何况佛教界理应人才济济,于此却无见任何可用之士,难免亦有令人存疑启窦之处,是否真的无法回应萧平实的法义辨正?而受批判最严重的藏传佛教,其四大派皆有诸法王、活佛,仁波切、上师等,更应有一时之选。且「辩经」一向是藏传佛教培养喇嘛学习佛法的传统特色。因此,藏密喇嘛对法义辨正的论辩能力理应更胜一筹,岂有不出面护持与宣扬藏传佛教教义之理?且若能于此把平实居士收为「己方」, 实乃「一举多得」之大功德。然而至今,终未见有藏密人士敢出来问难。难道佛教界大师们或藏密人士于此真的个个「噤若寒蝉」吗?原因究竟何在?
自玄奘法师于天竺开无遮大会,千年以来,平实居士应是第一位公开声明接受无遮大会法义辨正。照理说﹐至少要有相当佛学底子及佛法专业,甚至是实修体验,才能有如此自信与勇气,特别要面对印顺法师学说追随者及藏传佛教四大派人士的问难,那么其所凭借的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看看﹐当印顺法师被尊称为「玄奘以来第一人」时,其实这尊称用的并不完全恰当,恐易被误解。因为「缘起性空」是印顺法师的核心思想,而玄奘法师是尊崇「唯识思想」,两者的思想体系完全不一致,可说是回异的。当年,玄奘法师在无遮大会立「真唯识量」挑战诸方的问难,终究无人敢破其论。 「真唯识量」是说万法事物皆须依于真实唯「识」而出生、显现及和合运作,这与《华严经》上所述之「三界唯心」是类同的。那么平实居士所凭借的是否也是「唯识体系」?有心人若阅读其著作始终标榜第八识,或称如来藏或阿赖耶识,为第一义谛来看,确实是如此!
玄奘法师在其最重要的著作《成唯识论》中,不仅论及大乘是佛陀所说之唯识法教,也提出实有第八识阿赖耶识,且是「一切法所依」的论述:「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 因此「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玄奘法师依据经典所印定的名言﹐为佛法根本思想。
当印顺法师之种种论述中﹐把「缘起性空」列为最重要的思想,却没有连贯法要主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有没有可能是对佛法「以偏概全」的误解?变成纯粹只及于现象界的「缘起性空」﹐完全不及实相第一义?因为在《成唯识论》中,玄奘法师论述万法均不离根本因「第八识」而有,因此不论三自性「依他起性、 遍计所执、 圆成实性」、三无性,甚至「诸法无性」也皆以「第八识」为前提,不能离第八识而有而论「诸法无性」,所以「依他起性的无性」或「缘起的无自性空」也不能外于第八识而有。
如果印顺法师的「缘起性空」思想是佛法的第一义,那么当年玄奘法师在印度曲女城的无遮大会,就应高挂「缘起性空」而不应是以「真唯识量」作为法义辨正的主轴来破斥外道,如此印顺法师才算真符合「玄奘以来第一人」了!
然而,十余年来﹐印顺法师从始至终对平实居士数十本书中指名举列的错说佛法之诘难始终不发一语,一向强势的印顺法师﹐只有沉默以对,究竟是否已知其根本思想并没有连贯到佛法的真正第一义上来?或者是默认平实居士之指证?这将成为外人永远不解之谜﹐只有其本人才知道了!因此,印顺法师这么「沉默无言」地走,就格外令人感觉遗憾了! (上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