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142|回复: 0

法顯和尚西行東歸記

[复制链接]

0

主题

6146

回帖

90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062
发表于 2005-4-7 17: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法顯(334年——420年),東晉人,出生大約在今天今山西臨汾地區,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比唐三藏要早那麼200年。

佛教自漢明帝傳入中國後,到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很大發展。 東漢的衰亡,導致人們對儒學信仰的懷疑和摒棄。老莊玄學和佛學反而一時興盛。西晉時,全國佛寺已有一百八十座,僧尼人數多達三千七百人。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風雨中,也可以反映當時的情景。不過,當時的佛教,教派林立,各說各法, 加上翻譯的不成熟和隔膜,使得一些有識之士覺得有必要去西天取回真經,以解中土之渴。 法顯就是其中歷經艱險百折不回的一位。



法顯本姓龔,因為他的三個哥哥夭亡,所以他的父母也擔心夭折,在他才三歲的時候,送他到佛寺當了小和尚, 以求佛祖保佑。法顯十歲時,父親去世。他的叔父考慮到他的母親寡居難以生活,便要他還俗。法顯這時對佛教的信仰已非常虔誠,他對叔父說︰“我本來不是因為有父親而出家的,正是要遠塵離俗才入了道。”他的叔父也沒有勉強他。不久,他的母親也去世了,他回去辦理完喪事仍即還寺。

法顯對佛教信仰堅貞,行為嚴謹,有“志行明敏,儀軌整肅”之稱譽。有一次,他與同學數十人在田中割稻,遇到一些窮人來搶奪他們的糧食。諸沙彌嚇得爭相逃奔,只有法顯一個站著未動。他對那些搶糧食的人說︰“你們如果需要糧食,就隨意拿吧!只是你們現在這樣貧窮,正因為過去不布施所致。如果不搶奪人糧,恐怕來世會更窮。貧道真為你們擔憂啊!”說完,他從容還寺,而那些搶糧的人竟被他說服,棄糧而去。這件事使寺中僧眾數百人莫不嘆服。

東晉隆安三年( 399年),六十五歲的法顯毅然決定西赴天竺(古印度),尋求戒律。 這年春天,法顯同慧景、道整、慧應、慧嵬四人一起,從長安起身,向西進發,開始了漫長而艱苦卓絕的旅行。次年,他們到了張掖,遇到了智嚴、慧簡、僧紹、寶雲、僧景五人,組成了十個人的“巡禮團”,後來,又增加了一個慧達,總共十一個人。“巡禮團”西進至敦煌,得到太守李浩的資助,西出陽關渡“沙河”(即白龍堆大沙漠)。法顯等五人隨使者先行,智嚴、寶雲等人在後。白龍堆沙漠氣候非常干燥,時有熱風流沙,旅行者到此,往往被流沙埋沒而喪命。法顯後來在他的《佛國記》中描寫這里的情景說︰“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枯骨為標幟耳。”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勇往直前,走了十七個晝夜,一千五百里路程,終于渡過了“沙河”。



接著,他們又經過鄯善國(今新疆若羌)到了夷(今新疆焉耆)。他們在夷住了兩個多月,寶雲等人也趕到了。當時,由于夷信奉的是小乘教,法顯一行屬于大乘教,所以他們在夷受到了冷遇,連食宿都無著落。不得已,智嚴、慧簡、慧嵬三人返回高昌(新疆吐魯番)籌措行資。僧紹隨著西域僧人去了賓(在今克什米爾)。

法顯等七人得到了前秦皇族苻公孫的資助,又開始向西南進發,穿越塔克拉瑪大沙漠。塔克拉瑪大沙漠又名塔里木沙漠(塔里木,在維吾爾語中,是“進去出不來”的意思),這里異常干旱,晝夜溫差極大,氣候變化無常。行人至此,艱辛無此。正如法顯所述︰“行路中無居民,沙行艱難,所經之苦,人理莫比。”法顯一行走了一個月又五天,總算平安地走出了這個“進去出不來”的大沙漠,到達了于闐國(今新疆和田)。于闐是當時西域佛教的一大中心,他們在這里觀看了佛教“行像”儀式,住了三個月。接著繼續前進,經過子合國,翻過蔥嶺,渡過新頭了那竭國。法顯和慧應、寶雲、僧景等人則經宿呵多國、犍陀衛國而到了弗樓沙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慧景到那竭國後病了,道整陪他暫住。慧達一個人去到弗樓沙國,與法顯他們會面。弗樓沙國是北天竺的佛教中心,慧達、寶雲和僧景在這里了參訪了佛跡以後便返回了中國,慧應在這里的佛缽寺病死。

法顯獨自去了那竭國,與慧景、道整會合,三人一起南度小雪山(阿富汗的甦納曼山。梵語中是對“大雪山”即喜馬拉雅山而言)。此山也是冬夏積雪,三人爬到山的北陰,突然遇到寒風驟起,慧景受不住寒流的襲擊被凍死了,法顯撫摸著慧景的尸體,無限感慨地哭著說︰“取經的願望未實現,你卻早死了,命也奈何!”然後與道整奮然前行,翻過小雪山,到達羅夷國。又經跋那國,再渡新頭河,到達毗荼國。接著走過了摩頭羅國,渡過了蒲那河,進入中天竺境。法顯和道整用了四年多時間,周游中天竺,巡禮佛教故跡。

晉元興三年( 404年),他們來到了佛教的發祥地—拘薩羅國舍衛城的祗洹精舍。傳說釋迦牟尼生前在這里居住和說法時間最長,這里的僧人對法顯不遠萬里來此求法,深表欽佩。《佛國記》載︰“彼眾僧嘆曰︰奇哉,邊地之人乃能求法至此。自相謂言︰我等諸師,和上相承,未見漢道人來到此地也。”這一年,法顯還參訪了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迦維羅衛城。

晉義熙元年( 405年),法顯和道整走到了佛教極其興盛的達摩竭提國巴連弗邑。他在這里學習梵書梵語,抄寫經律,收集了《摩訶僧祗律》、《薩婆多部鈔律》、《雜阿毗曇心》、《方等般泥洹經》、《經》、《摩訶僧祗阿毗曇》等六部佛教經典,一共住了三年。道整在巴連弗邑十分仰慕人家有沙門法則和眾僧威儀,追嘆故鄉僧律殘缺,發誓留住這里不回國了。或許道整畏懼歸程的艱難,而法顯一心想著將戒律傳回祖國,便決定一個人歸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4 22:0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