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009|回复: 0

暂时还不耻于溜虚拍马

[复制链接]

0

主题

4

回帖

4

积分

新手上路

入门会员

积分
4
发表于 2005-4-12 20: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超级大烂片《可可西里》
   ——黄祸
   前天才看了这个电影,在此之前,我压抑着一直没看影评(除了废园的《关于陆川的拉杂》),怕影响观感。
   我看的是广东飞仕版的DVD,电影开始之前有个佳能的广告,陆川在里面故作深沉的样子和他蹩脚的画外音让我马上倒了胃口。可怜啊,我告诉自己要打起精神认真看,要对得起人家两年半的真诚和付出健康代价的心血结晶。
   刚开始,偷猎者枪杀巡山队员,镜头太长了,我开始不爽,心里嘀咕:这就是你陆川的真诚?!后来又看到巡山队员多次跳舞唱歌,给我的感觉都比较生硬。唉,为了《寻枪》(我没看过《野良犬》)培养出来的对他的一点尊敬,也为了写这个影评,我还是耐着性子看完了电影。但为了我对陆川的尊重,我必须写下我对《可》的真实感受。对陆川,我没有丝毫偏见,对不起了陆川,我在《可》里看到的是廉价的真诚,无知者无畏的勇猛!对于陆川在电影方面的才华,无疑已经让我感到非常的失望了,没有了姜文,他在《可》片上的表现似乎失去了电影的灵魂。
   看完了电影后我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对于陆川有没有能持之终身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我表示怀疑。通过《可》的前前后后,陆川确实大大方方展示了他的单纯和真诚:不懂炒作、不喜欢忽悠、暂时还不耻于溜虚拍马、不注意电影公映的档期、为了艺术不用明星、小摸小样地对抗政策主旋律……但这些东西还达不到生存智慧的高度,而没有智慧只有勇气是不可能把善良持之以恒的。
   陆川采用了半纪实的拍摄手法,这注定对不同的观众将产生两极化的反应。纪实手法是对这个绝好题材的正确选择,但能不能把握好可就靠真才实学了,不是光靠拼命就可以拍出好电影的。陆川一方面想尽量还原真实,一方面又想兼顾娱乐性(即煽情和教化),两难的选择上他表现出了犹豫的态度,最终结果是影片缺乏连续性和整体感,节奏把握不好,感觉上是该展开的情节没展开,视觉造型的豪情万丈并不能掩盖情感表达的致命缺陷,浪费了这个绝好的西部电影题材。陆川在《可》里,既刻画不出典型丰满的人物性格,又驾驭不了人物之间细腻情感的表达,大量的特写镜头就是人物们呆板、沉闷的脸,在人性的表达上苍白无力,让我感觉不多的亮点就是两个年轻女子和一个老头马占林。
  
   下面谈点具体的分析。
   (一)先天不足
   都说它是纪实风格冷静表述真实,可它有先天不足:
   其一,片中“震撼人心”的刘栋陷入流沙拼命挣扎终被活埋的场景在物理学和地理学上有疑问。《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单之蔷说:“首先,一般的沙漠承重能力很强,不会下陷,这与沼泽不同。更何况,可可西里是永久冻土区,地下一米多深的地方即为永久冻土,怎么能陷人呢?” 那么可可西里是不是处处有这种可怕的流沙呢?我存有很大的疑问,我没去过可可西里。而《中国国家地理》专门派出了一支专家组成的队伍,赴青藏高原进行了为期数月的实地考察,同时该杂志还表示不是想借《可》炒作,只希望给读者还原真实。也许这个考察有险恶的政治目的,但对于现在的可可西里的真实情况,我不会轻信任何利益集团的说法。
   其二,可可西里以前基本没有沙漠,大部分地区有植被覆盖,这也是藏羚羊等生存的前提。单之蔷用科学的数据指出,可可西里不仅不是荒漠,而且是中国湖泊最密集的地方,仅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就有70多个,湖泊率高达7.5%,已经接近世界上湖泊最密集的“千湖之国”芬兰。要真实反映现在的可可西里,就既不能险恶化,也不能美化。我倾向于认为陆川为了电影的需要作了一定的夸大,强行拔高了生存在当地的艰险程度。当然,可可西里的草场退化,个别区域严重沙化这些应该是事实,但到了什么程度?我没亲眼看见,只能说不知道。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大陆的自然环境的破坏不独是可可西里,其他地方更严重的多得是(比如鄂尔多斯草原、青海湖、准噶尔盆地、胡杨林的毁灭、四川和东北的原始森林、长江变黄河、黄河断流……),为什么陆川要选择可可西里说话?
   其三,既然人类掠夺自然资源的丑事并非只有“盗猎藏羚羊”而已,既然你陆川选择了可可西里说话,那么去认识发现罪与罚现象后面掩藏的体制问题、经济问题以至于文化问题,就是艺术陈述的第一要务,唯此方能建立艺术的普世性价值。可陆川基本放弃了与官方意志的对抗,只求能平安拍完那些经过他的选择的素材,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再创作。而拍完后陆川就自以为拿奖获得财富名声将成为必然,这也太低估了群众的审美能力了。
   (二)电影本体的失败
   当越来越多城市人在玻璃写字楼和公寓笼罩之下渐渐开始厌倦职业、厌倦吃喝、厌倦感情、厌倦娱乐,直到厌恶自己,躲进电影院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生活在别处。从《十面埋伏》到《2046》,当著名大腕导演们就像堆砌玻璃大厦一样,越来越理直气壮地远离主体观众的心灵时,年轻的陆川就像一个恐惧的孩子。他一开始也在拼命逃离,需要扮演的角色太多,真正的自我却在支离破碎。《寻枪》的名字就是一个绝妙暗喻:陆川想以电影作为企图阻拦理想迷失的一种精神自卫,同时他还想以电影作为大战风车的一柄决斗之矛,正是这个在那一年打动了姜文:“我也在寻找我的枪”。出名后陆川于惶惶然中将目光投向远离城市的最后一片高原净土“可可西里”——那个蒙古语中的“美丽的少女”。他想面对孤高而纯粹的海拔,完成一次对城市心魂的个人救赎与洗涤;他想借助藏域的风土人情跳出国产电影当下的平庸窠臼。可惜啊,《可》失败了,完全暴露了陆川的眼高手低。
   电影是以全知的视角叙事的,但一个记者形象的生硬嵌入,加上最后的字幕,整部戏大败!陆川把原剧本中必定具有性格魅力边缘人身份的“秘密警察”加以取缔,只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原型酗酒而死,然后恭迎一位代表官方意志的记者出场。在媒体眼光控制之下的“正面报道”能有多少人性光辉?大陆特色的舆论制造往往结果如此:作者越歌颂读者越质疑。媒体披露陆川自己讲记者尕玉的原型即四川电视台的彭辉,那就更应该认真设计一下。彭辉对可可西里的爱毫无疑问是大大强过陆川的,真正的野牦牛队纪录片,我一直强烈地想看一下彭辉拍的《平衡》(陆川自己拍《可》之前倒是看过)。这部片子在国内好象没有公映过,我从知道索南达杰保护站的事之后,就一直在找,如果谁知道怎么能看到的,还麻烦回个贴子,谢谢了。据说彭辉拍的还有《空山》和《三节草》,也很感兴趣。
   让我们看一下陆川的叙事风格:
   巡山队缴获到数千张皮子的时候,一个长达十几秒的全景镜头先是对着平铺在地上的大片皮子晃来晃去,接着日泰队长和记者尕玉出现,日泰举起一张皮子,然后镜头切到日泰队长的特写,他的脸上一脸悲愤。我感觉这种戏剧化的手法不仅没有内在的张力,也和电影基调不统一。
   男主角被打扮的很有男人味,但他有英雄气质吗?日泰队长的名声很响,也该算久经沙场了,有那么多人崇敬他,在他的领导下不顾生死。但是出发时,他却轻敌而错估了装备的份量,接着对于兄弟们跳进冰水里抓到的俘虏随随便便中途抛下,丝毫不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还一副做好人的样子:“本该罚你们的款我现在也不罚了”,因为他知道他们全部活着走出去不大可能,所以想让那些人身上的钱与尸体共同埋葬。(这时候带着俘虏集体返回不行吗?)为什么对于藏羚羊有仁慈之心,对同类就没有了呢?那些活下来的从犯肯定在心里把他骂死了,以后说什么也得跟着偷猎大哥跟你干到底了。
   到后来,因为伤病缺油又撤下去人的时候,男主角就和三四个人开着一辆车去追,其中还有一个没什么用的记者,我就不清楚陆川想干什么了。执着还是愚昧?坚毅还是冲动?或者因为记者在,日泰队长就一定要表现一下让记者可以大书特树?再后来,还真让他们追上了,就剩他和记者两个,另外两个伙计也不用等了,遇上这样的领袖,一百个人也不够他用呀!他居然昂首挺胸就走到敌群中,还大义凛然的微笑着叫那十几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缴枪就擒。有这样去送死的吗?!就算你疾恶如仇,拼死也要把他们追到,不能躲起来放冷枪么?不能跟踪再举报吗?总之,不能做点理性的事情吗?就算硬是要送死,不能来个同归于尽吗,好歹拉个偷猎大哥垫背呀。我想了半天才想明白,原来非此不能让记者逃出去写轰动世界的正面报道啊!
   而在某个山口,一个巡山队员孤身一人在那里守护了3年,多孤独啊。可那么凶残的偷猎者,居然让那个队员3年了都没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还是那个地区根本就没什么偷猎者出没呢?让我们的主角舍命追了老远,损失了大量物力财力和队员的生命才能见到的偷猎者就为了怕这个人绕道而行了?
   还有,马占林怎么还比他们先找到老板,要知道是巡山队先开车走的,在那种环境下,马老头怎么可能快的过他们?
   直至第一主人公日泰像藏羚羊一样被盗猎者打死,我们也没搞清楚这位愿意为保护藏羚羊出生入死的人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行为来由是什么,肃然起敬更无从谈起。日泰除了像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的党领导和新闻摄像机前面的劳动模范一样保持大义凛然斗志昂扬之外,作为人的一面并没有多少表露,演员努力了,说过一些表达矛盾和痛苦的台词,但只有这对记者发表的寥寥数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加关注的是,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些人志愿从事高危工作,处大艰大难之地而义无反顾?对于“保护藏羚羊”问题,导演并无人性角度的理解,好像一个“保护国家财产”的最高准则挂在那里,就可以一路绿灯万事大吉了。因此荷枪实弹以暴制暴的日泰们更像没有心灵的机器,他们为什么对待盗猎者如此凶暴?是什么让人与人之间有了敌我斗争?队员中谁产生过私心杂念?那个毕业于青海师大的人是否将自己的选择视为人生课题?一切都没有给出合理解释。陆川的意思就是说,你们自己去思考吧,兄弟我的任务完成了。
   (三)电影诞生后与观众和知识界互动成长的失败
   我眼中的《可可西里》象是一具风冰干瘪的尸体,是陆川玩命的一场行为艺术,不是一个好电影。陆川选题材有个性,但电影语言尚未形成自己的个性。当然这是一个新手必须经历的过程,先临摹,后独创,都是可以理解的。我反感的是,本来是成绩,可偏要整天拿他和团队的拼命精神来说事,似乎就靠了他们才捅破了黑幕之一角。
   在日本和中国台湾拿了两个奖之后,陆川在人前就颇有些忘形了,说赢了王家卫的《2046》,感觉爽极,似乎扳倒王家卫就是扳倒了一个大师,很有成就感,我看陆川要扳倒王家卫可能性是不太大了。陆川又说为了拍这个电影,心脏被高原反应搞坏了,有人还送了性命云云。获封赏的战士怕人不服,褪下衣服展览身上的伤疤,指点说是这一处是哪个战役所留,这一处在什么战场被射,迫人服膺,倒没什么不妥,但境界终不能说是很高的。
   在美国的独立制片圣丹斯电影节空手回来后,《可可西里》又被人怀疑抄袭台湾刘宇君的记录片,陆川大约感觉到事情的复杂了。获奖不获奖,有必然和偶然的两种因素,原也无须多想。陆川对于抄袭指控,先是笑称“我不是吓大的”,继称“何不早诉,偏等我领几次奖之后再诉”,自己说自己是中国出的好导演好电影不易,接着说搜集素材看了许多影象资料,现在又说不想纠缠了,要专心拍下部电影云云。可见其怀揣奖杯,处处留心生怕摔坏了,以至于前阵子周星驰笑赞《可可西里》是武侠电影,陆川竟也点头附和,爱惜羽毛至此,也累。如果《可》是武侠电影,则《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也算是中国武侠电影先驱了。
   《可可西里》的成就无疑有山中无老虎的客观原因,我不免也很反感他做电影的主观心态了。本以为既成事实对陆川是件好事,一旦拿到奖了,心态可能会平和一些,才华可能更挥洒一些,但我很遗憾没看到这样的陆川。
   低素质者的高诚意行动往往会带来不可收拾的后果,别的领域我不在此废话了,电影界有个热衷于在“两会”发表不实言论以博取组织关怀捞取个人资本又红又紫的冯小宁做过很多蠢事,我想稍微有点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会有印象的。真希望陆川别堕落成那样子。
   一向喜欢故弄玄虚的赵汀阳先生发表在《读书》上的《可可西里的最后一枪》一文中,介绍说美国哲学名家罗蒂(Rorty)认为这是他近年来看到的最好片子,他说他为其充满力量感的真实所震动。自认为代表精英文化的赵汀阳先生可能是怀疑后现代主义的“另类”和“个性”的价值怀疑惯了,所以我不难理解他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的低下,倒是这个罗蒂让我感兴趣,他的震动应该是一件颇有意味的事情,我暂时只能推断他在看《可》前十分缺乏对中国现实和可可西里的深入了解。故此我只能简单地驳斥一下赵夫子的文章——赵先生先谈了一堆名人,从王朔、艾柯、塔伦提诺、法国人类学家Le Pichon、德里达一直到列奥·斯特劳斯,然后站在所谓国际新政治格局的高度上论述了一个偏面的事实“在这个充满谎言和伪劣产品的时代,要追求品质成为了一个文化难题”,最后就得出结论“《可可西里》所表达的与众不同的美学观点是一个回归品质的观点。而《可》这个影片本身就是回归品质的一个例子。”,通篇没有一句他老人家对电影的直接感受,弄得我简直就怀疑赵先生自己并未认真去看过这电影。按赵先生的文本,其含义就是他和某些名人认为《可》有品质,符合他们心目中的真实,所以不需要解释,《可》就是好啊就是好。那么我就直接应用赵先生的原话“一个作品怎样才不至于伤害我们的智力水平?这是个严重的问题,现在已经有太多的造梦片或者无聊琐碎的写真片损害了人们的智力,它们大胆地假定观众是白痴和窥淫癖。”,我的结论是:《可》就是这样一部无聊琐碎的写真片,客观上严重庸俗化了我们的智力水平。
   陆川的原话:“这部电影我们展示的是观众从来没有看过的”,在他眼里,观众都成了无知的急需窥视与猎奇的庸众了。
   陆川很聪明,我看到无数的庸众被这种窥视与猎奇所震撼、所感动地泪流满面。我尊重他们的泪,但我不得不说我一滴泪都没流,我必须诚实坦白我对于《可》的无动于衷。
   《可可西里》的艺术生命力,我的评价是比《孔雀》都差了很远很远,《孔雀》至少还引起了观众广泛的争论。
   相对于真实的历史事实,相对于陆川占有的历史资料和前人对他的无私帮助,我只能说《可可西里》是个超级大烂片。陆川自己说过:“对于可可西里而言,《平衡》表达得已经非常充分,所以我们的目标只有顶得更高,必须超越现实,抵达人性生存的核心本质,才有可能做得更好。”,我非常遗憾地看到他基本没有达成目标,不提我没看过的《平衡》,拿《可》和我看过的《小武》比一下,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东西,连比较的意义都没有。
  
   结语
   据说在影片播出后,藏羚羊的数量已经由不到1万5涨到了5万(数字是否真实姑且不论),这可能是此片的唯一意义:它虽然是部毫无艺术价值的低劣影片,却是一个好新闻,可以告诉世界——中国社会人性极度野蛮,自然环境极度恶化,野生动物、少数民族生存极度艰难,大陆的某些中国人已经是文明的天敌了等等。所以也能理解它为什么会在日本和台湾获奖了,我坦白我这样讲是有着多么险恶的用心——政治即险恶。
   哦,还有一些意义,比如让矫情无知的人们获得震撼,他们也许会写诗“子弹射进肉体的沉闷又再次夺走了一个纯净的灵魂/流沙吞没了渴望生的脸头发如杂草般掩没/空气变的稀薄连奔跑都成为致命/义无返顾的走进神山圣水最终消失在它的怀抱/请理解,用所保护的去交易是为了更大的保护……一切只是为了仰望的那片星光依然绚烂/为了藏羚羊矫健跳跃在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他们也许会愤怒地骂娘,骂这个社会,骂政府官员该死的都干嘛去了,“我们缺人,缺钱,缺枪”,听着汉子坚定而无奈的语调,看着他们捍卫神圣的土地,痛骂一场于是日常生活的压抑得到了释放;或者,没见过天葬的人们在红衣喇嘛嗡嗡的颂经声中,身体和灵魂随着神鹰的翅膀飞向高远的天空,心中感慨道——“英雄们”没有归期,生命献给了事业,灵魂在那遥远的天堂,含情脉脉凝视着这片土地——可可西里。
   哦,还有一些意义,比如让没有思考过的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们开始思考,人与自然,人与藏羚羊,守法与犯法,捉与放,脆弱的生存与永恒的死亡……多么重大的主题啊,每一个都可以写博士论文的。
   请不要把这个理解为讽刺,我同情和理解纯洁的人们。
   但我必须强烈反对有些人把《可》当经典来吹捧。
   不过我不反对它去冲击奥斯卡,虽然它没有那个实力,可连超级大烂片冠军《十面埋伏》都敢去,它为什么不敢去?它就应该雄赳赳气昂昂地去,得不得奖状是小,关键是去了。恰如乡下人进一趟大城市,回来就是莫大的光荣谈资——“俺去了,俺看见了,俺坐电梯了”,都是可以令仇家气短的事迹啊!
   陆川在新浪娱乐就刘宇君指责他涉嫌抄袭《我和藏羚羊》的记者采访中,在结束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可可西里有四万多平方公里,在这样广袤的土地上,应该能够容存的下不止一部优秀的电影。我会祝福他,并随时愿意提供我的经验。”冲这句话,我认为陆川还是会越来越成熟和更有自知自明的,也是有一定前途的,我也祝福他能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新作上取得足够的进步!
   同时为避免乌合之众看不懂我的影评还对我狂轰乱砸,我要说一声,我非常尊重敬一丹含泪看完这部片子后凝重地对张越说的话:“我尊重这部电影!……我非常地崇敬陆川及演员等创作人员;更深深地崇敬那些生活中的真实勇敢的卫士们!”
   请大家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负该负的责任!
  
  
  附件:
  告诉所有替这部超级大烂片唱赞歌还不够还要神化之的乌合之众们,我对你们有一些请求:
  1-对环保问题有兴趣的,去看看下面这篇科普文章后多读点国外科学家的相关著作:
  http://www.tianyaclub.com/New/Pu ... &strItem=filmTV
  2-对面临环保问题的人性的刻画有兴趣的,去看看这部很不错的中篇小说——《老海失踪》,作者胡发云。99年我曾经将此文复印了很多份推荐给每一个要好的朋友看,还幻想它能拍成电视剧。没想到现在有消息说它即将被拍成16集电视连续剧,央视已将该剧列为明年的重头戏,准备下半年在一套黄金时段推出。据说北京墨臣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宁一行,到胡发云家中双方签订了版权协议。这小说让我再一次流下了眼泪。
  http://gbj.grchina.net/lhsz/index.htm
  3-对可可西里和藏羚羊有兴趣的,去查查历史的真相,了解一下政治的无耻:巡山队的原型是治多县县委副书记扎巴多杰组织的“西部野牦牛队”,日泰队长的原型是扎巴多杰的前任县委副书记索南达杰,扎巴多杰的姐夫。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索南达杰的秘书说:索书记写过11份关于建站增员保护可可西里河的报告,却都如石沉大海,他只好去拼命。他说过在中国办事有时候不死几个人是办不到的,如果要死人就让我死在最前面。由于索南达杰的感召力量,在前几年,不知有多少人尝试过加入他们的事业,无论是热血青年、文化名流、企业人士还是媒体人员,来自民间的力量如潮起潮落,所期待的圆满结局却总是无法达到。2001年1月1日《南方周未》在新千年的头版头条,赫然刊登着野牦牛队被撤并的消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立起来了,给自己修了漂亮的大楼,将暂时吸收的野牦牛队员分派去做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把他们当年的照片充作自己的战功和宣传资料拿给媒体索要捐款;在野牦牛队员们精力快要达到极限之时,再把他们一脚踢开说他们确无编制再给野牦牛队了,但他们却有编制给那些有裙带关系的人。在野牦牛队员被开除的这一年当中,管理局再也没有象前两年那样破获过任何大案,而格尔木黑市去年(2004)又出现了两千张藏羚羊皮,这些皮子从哪里来的?而本是正式警察的白辰是继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之后野牦牛队付出的第三条人命,他接受不了野牦牛队被解散,那么多次艰苦巡山的战果被人窃取的结局,酗酒而死。管理局为了借《可可西里》宣传自己,曾和陆川达成协议:“你电影里,一句‘野牦牛队’都别给我出现。”结果陆川遵守了约定,但他“狡猾”地在电影里那个设卡查车的时候,让索南·霸鹰伊西饰演的伊西掷地有声地说了一句:“我们是西部工委巡山队的!”这明明白白是在告诉观众西部工委就是野牦牛队。筒子们,擦亮你们的眼睛!
  4-也许你们对上述的并没有兴趣,一如陆川在记者采访他时很坦然的说道:“这不是一部环保题材的电影,也不是为了纪念索南达杰或者扎巴多杰,而是想告诉大家,他以及他身边所有的工作人员,为中国电影能作些什么。更多意义上来说,这部片子反映了一种生存的挣扎和绝望。”,那你们可以忘掉《可可西里》了,在这个意义上,《可》连《功夫》都不如更别说和《小武》比了。如果和《迁徙的鸟》《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的相比,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以陆川现在的心态而言,他拼命一辈子也达不到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精神,也有利益——很多青年不喜欢接受这两者的并存,这便妨碍了客观与冷静。求你们为了真实多付出一点点吧,我愿意给你们磕长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5 17:5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