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五年六月六日(1916年6月6日),权倾朝野的袁世凯终因尿毒症不治暴死北京。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但袁世凯并非读书的料,两次乡试都未考中,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弃文就武。凭着袁家与李鸿章的世交,袁世凯很快就当上清国驻朝鲜军队的五品管带(当时朝鲜属于大清藩属)。
由于他为人精明,处事练达,第二年就被西太后加封为清政府“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权代表,加三品衔。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袁世凯化妆逃出汉城,来到了天津。
第二年,被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聘德国军官十余人担任教习,又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百余名学生任各级军官。这些人以后大都成为清末民初的军政要人,如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小站练兵是清末新式军队发展的转折点,也奠定了袁世凯发迹的基础。
再后来他出卖维新党,镇压义和团,兼任直隶总督,官居北洋大臣。成为了满清国除慈禧太后之外名副其实的第一人。再加上他手握新军,实力强悍。慈禧太后去世,他成为了清国最后一位皇帝小溥仪的托孤重臣。
但导致他患上尿毒症的原因是什么呢?
无肉不欢迅速发胖
袁世凯自幼生长在官宦世家,但本身并不富裕。他儿时父亲早逝,与母亲一起度过几年平民生活。由于清苦,袁世凯十分向往《水浒》中梁山好汉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当然也十分仰慕清廷帝王们的奢侈生活。
满洲人本是游牧民族,自祖先开始便以食肉为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他们的基因早就已经能够适应大量吃肉。历史记载满洲人的祖先叶赫氏族长曾经在一餐之内食鹿半只。他们入关之后,也把这种习性保留到了宫廷之中。上行下效,当时上层社会食肉成风。袁世凯当上大官之后,几乎无肉不欢,每餐必肉,一派满洲八旗子弟的饮食习惯,逐渐变得身材臃肿肥大,“俯不能视双足”。再加上当时高官们普遍少动而多安逸,袁世凯迅速地发胖(自朝鲜归来至小站练兵的一年里,其腰粗多了四围,大约60厘米)。
好色成癖日久肾虚
袁世凯素有好色之癖,他公开的妻妾有10名,但非公开、非正式的不计其数。有一次他居然把儿媳误认为自己的某妾。袁世凯自知理亏说:“自己本性如此,出于无奈,虽然调戏到自己的儿媳,纯系误会。我平生最重红色,见到红色,就肃然起敬。因此,女儿及儿媳如果穿红裤子,我一望而知,就不会犯此错误。”于是,袁府里他的女儿及儿媳、婢女仆妇甚至其姬妾之不愿淫乱者打这以后都穿上了红裤子。其荒淫程度比之帝王有过之而无不及,日久肾虚,常常腰痛,以服用海狗肾为每日必进之补品。
纵欲无度 多病缠身
袁世凯死于尿毒症是当时民国政府所公布的官方消息,那么,导致他患尿毒症的究竟是女色过重还是因为恶劣的饮食习惯呢?亦或是此二者兼备呢?
事实上,从光绪二十年后,袁世凯已经患上我们今天所说的肥胖症和慢性肾衰,只不过他自己并不知道而已。而且从史料记载上来看,他至少患有以下疾病——
糖尿病
袁世凯身材本并不高大,只有153厘米,但他的体重却夸张地达到了83公斤。用现在的体重标准来看,他超标了整整30公斤,也就是60斤,腰围达3尺以上(一米以上)。严重的肥胖症使得他得了糖尿病,清太医实录中就有关于袁世凯糖尿病足的记载(“战时足疾久不可愈”),只是他所患的糖尿病没有达到消瘦、多尿多渴的地步,所以根本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
高血压
袁世凯的高脂高热饮食所带来的相应问题之一就是他严重的高血压,根据《民国军阀书系》中关于北洋军阀的内容记载来看,袁世凯是一个经常会发生头晕的人,这其实就是早期高血压的症状之一。更有甚者,在一次总统府举办的舞会上,他竟当众晕厥过去。
前列腺肥大
无论是从《中华帝国史》还是从《袁世凯传》中我们都能明确看到这样的记载:摄护腺肿胀。为袁世凯最后诊治的是德国医生巴勒弟,后来口述了袁世凯死前的状态:恶心、呕吐和腹泻,口中有氨味,齿龈也常发炎,口腔粘膜已经溃烂出血,且无法制止。患者嗜睡、抽搐、昏迷。腹胀痛、浮肿、不能平卧等,面部呈灰黄色。这正是尿毒症晚期的症状表现!
前列腺肥大、高血糖、高血压无一不是指向了尿毒症本身。换句话说,无论怎么解释袁世凯之死,也无论是从生活习惯(纵欲)或者饮食习惯(嗜肉)上如何解读袁世凯的症状,他都难逃尿毒症的厄运。
在现代社会中,医学高度昌明,人们对尿毒症早已经有了包括透析在内的种种有力措施,但毕竟尿毒症会直接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和丧失,所以任何有力的治疗措施都不如预防。袁世凯是个见证,他用自己的死亡告诉了后世所有的人,嗜肉和纵欲,对身体的危害往往是致命的。他一辈子追求帝王的生活,帝王的生活也最终埋葬了他。
原文地址 http://club.history.sina.com.cn/thread-5854940-1-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