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650|回复: 2

中国古代笔迹学 (图)

[复制链接]

50

主题

5

回帖

56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4
发表于 2014-11-24 07: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现在所接触的笔迹学,是来自西方的,包括使用的手段都是西方的,比如根据笔画的粗细长短笔画之间的连与不连,字体的整体形状如扁还是长乱还是整齐,下笔力度重还是轻。前几年我曾研究过西方的这种笔迹学,感觉准确度还是非常高的。有时还要使用尺子量,手段非常的复杂。

西方的笔迹学,现在主要用在笔迹鉴定和警察破案上,其它的应用就很少,甚至不用。

东方的笔迹学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几乎绝迹了。其实在中国的古代,笔迹学更加先进和准确,最著名的实例就是王羲之的夫人辨别王献之所写的那一点的故事,因为那一点是王羲之添上的。具体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也没有再讲的必要了。

《三言两拍》中有一个故事。所讲的是王安石为自己的儿子,向苏小妹求婚的故事。取下有关的章节。

荆公(王安石)偶然夸能:“小儿王雱,读书只一遍,便能背诵。”老泉(苏轼之父苏洵)带酒答道:“谁家儿子读两遍!”荆公道:“到是老夫失言,不该班门弄斧。”老泉道:“不惟小儿只一遍,就是小女也只一遍。”荆公大惊道:“只知令郎大才,却不知有令爱。眉山秀气,尽属公家矣!”老泉自悔失言,连忙告退。荆公命童子取出一卷文 字,递与老泉道:“此乃小儿王雱窗课,相烦点定。”老泉纳于袖中,唯唯而出。回家睡至半夜,酒醒,想起前事:“不合自夸女孩儿之才。今介甫将儿子窗课属吾点定,必为求亲之事。这头亲事,非吾所愿,却又无计推辞。”沉吟到晓,梳洗已毕,取出王雱所作,次第看之,真乃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又不觉动了个爱才之意。“但不知女儿缘分如何?我如今将这文卷与女传观之,看他爱也不爱。”遂隐下姓名,分付丫鬟道:“这卷文字,乃是个少年名士所呈,求我点定。我不得闲暇,转送与小姐,教他到批阅完时,速来回话。”丫鬟将文字呈上小姐,传达太老爷分付之语。小妹滴露研朱,从头批点,须臾而毕。叹道:“好文字!此必聪明才子所作。但秀气泄尽,华而不实,恐非久长之器。”遂于卷面批云:新奇藻丽,是其所长;含蓄雍容,是其所短。取巍科则有余,享大年则不足。

后来王雱十九岁中了头名状元,未几夭亡。

苏小妹毕竟不是一般人,传说她的学问远远在他的父兄苏东坡之上,不知道是真是假。靠一篇文章能够判之生死,可谓玄妙至极。

另一个实例是明清的思想家和书法家付山。传说他也可以通过人的笔迹判断疾病和生死寿命,也是非常准确的。

历史上很多的测字先生除了要考虑时辰和字本身的因素之外,最大程度上还要考虑笔迹问题。

中国古代笔迹学的原理相对于西方的,有些难度。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学会的,这是因为中国文化是神传文化,每个字都有一层肉眼看不到的因素,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六感觉,靠第六感觉才能意识到的东西。这就是中国古代笔迹学的基础。而现在的人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失去了那种文化基础,东方笔迹学便渐渐的失传了。

转自:新三才

0

主题

1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发表于 2014-12-4 18: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5

回帖

56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20: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的文化都很神奇的,什么东西都要他的来源,书法中包括了笔迹。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一样的血统一样的基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3 18:1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