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体时代引发信息活跃,传播途径广泛而多样,人们阅读的场所也随处可见,但这并不影响书房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它并非堆满书籍,也许只是一个在家临时办公的场所,或是一个休憩的角落,但它是完全具有私享性的,可能有了思考的含义,书房成了一个纯私人的空间,让人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机会,和尘世划清了界限。书房在作家心目中是神圣的,是他们挖掘内心世界、进行创作的地方。莫言、陈忠实、李敖等大作家的书房都极具个人特色,但共同的一点就是丰富且不失“回归”的本意。
莫言:书架上的100本经典 莫言称书房为“一斗斋”,位于高密市南翰林苑阁楼。这是他平时创作的地方,装修简单,一张小桌、两张木椅。这两年,莫言的书房一直都在做减法,每年会清理一批书送给一些学校,现在书架只剩100多本,都是经典。如中国几部古典小说,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他认为这些书足够了,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陈忠实:习惯于在乡村写作 《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住处离陕西省作家协会不远,书房便设在这里。南窗的窗台上、墙角边堆满了书,多是朋友、同行的赠书,也有慕名的求教之作。潜意识里,陈忠实依然喜欢乡村,尽管在城市住了多年,却拒绝把城市街巷作为文章末尾的写作地点,而是乐于附上村寨庄等乡村的名字。
李敖:书房里的回忆 传说李敖的那间斗室里堆满了书籍、资料,甚至美女图片。书房在阳明山,里面充满了他在台湾60年间的积累与记忆。书房收拾的井井有条,归功于他的亲手归纳和整理。一向率性的李敖以此描写在阳明山的生活:“上山以后,吹在风里,淋在雨里,飘在云里,活在梦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