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72|回复: 0

春天的校园中:一场关于爱心精神的叩问与追寻

[复制链接]

0

主题

60

回帖

61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61
发表于 2005-7-11 16: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P  :twisted: 一位来自医学院叫刘飞的同学突然来到办公室,他急切的把一封信交给了我们:

“春天已经来临了,可我院02级的王建军同学却被恶性淋巴瘤来了一个突然袭击,一个即将成为与病魔较量的医生却被病魔先行一步困住了,他的生命能否延续,理想能否实现,那要看人间是否温暖:不需太多,一声祈祷,一点爱心也许可以挽救一个尚处花样年华的学生……”

虽然刘飞与王建军不同年级,也素不相识,但他几天来却是不辞疲惫的为了筹款而奔走着:,向校院反映情况,组织捐款,向校园媒体呼号求助。从他恳切的话语中,我觉得,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学生干部让他对此如此费心,肯定有有一些更多的东西感动了他



捐款现场:安抚求助的点点滴滴

现场没有专人倡导,更没有大事渲染。一个红纸裱糊的简单捐款箱仍然吸引了一些同学们走来:一张50元的人民币被一双坚定的手重重摁入箱中,抬头一看,是一位衣着极简朴的女孩,她腿上裤子的颜色已经退得很白了,显然洗了很多次,捐后,她看看求助信上“恶性淋巴癌”几个字,又定定的看了我们一眼,转身而去。还有两位男生捐完后对我们说:“不多,不过那可是我两周的上网费呢!同学快好吧,也不枉我白不上网了。”看得出,这些小伙子真的舍不得放弃上网,能捐这种钱,真的是很不容易。

清点捐款的办公室。随着“刺啦”一声封口被拆开,箱中的钱撒到了眼前:那么多枚一角一角的硬币,叮叮当当的落下,每一声微弱却令人震动,还有两小袋钱,一个用诊所的处方药袋装着,另一个用的是信封,鼓鼓的,封口已被精心封好,没有起一丝褶皱,一刹那,似乎可以触摸到捐款者当时的心境。“太感人了,真爱无言,爱总是默默传递……”刘飞不禁感慨,“真希望大家的付出会产生奇迹,让患病同学好起来!”

捐款总数出来了,然而才近三百元。四天了,三百元,在一个一万余人的新区……其实捐款完全是自愿的事情。有人愿,就捐了,不愿,就走开了,经过几天的访谈,我印证了一下推测。



(伴随着爱心的另类观察)  

捐!一霎那的莫名的冲动征服了我

“我捐,是很偶然的,或许以后就不会了”一位同样条件不好的朋友说,“当时就那一秒钟,感动了,我就捐了,想想我与那位患病同学相仿的年龄,相似的家境,又是校友,……假如换我病了,孤立无援,我对生命的渴求只能被死神领会,对人世的眷恋敌不过病魔的恶掌,我又该怎么办?……”朋友当然也疑虑过:“类似的事件,在社会上多如牛毛,那些我基本不捐,也不同情,因为一句话信不过,而学校里的不会假,也就是,如果是真的,我还是愿意帮的!”开学时走绿色通道过来的朋友,这次捐了四元。

     我突然有点欣慰与庆幸:在许多人都迟疑时时,有人还是先行了一步;在许多人还思虑再三时,亦有人还果决着;在许多人了无感觉时,有人还清醒着,许多人避开时,还有人固守着:一种风尚与精神,在这个物质上普遍不富裕的校园中……

不捐?——什么使爱心盈盈的说进退维谷?

“真不好意思面对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睛,也明白都是同学,该帮,可又不得不考虑了很多,于是偷偷看一眼,急急走开了!”绝对没有被触动的人几乎没有,连走开的人很多都有心相助,可是却想了太多太多。

“职业乞丐,乞丐团伙,行乞诈骗,社会上这些触目寒心的名词,使同学本原本想献爱心的热情遭到了致命的愚弄与打击。信任在一瞬间坍塌了,再见谁也没心捐了。”

“若见困难者就捐,恐怕一会儿我自己就比乞丐还乞丐了!”“来自社会、学校多如牛毛,鱼目混杂的待助者,让我无所适从。”

“九牛一毛,杯水车薪。父母给我的辛苦钱,不想用来打水漂,需要帮助的同学动辄就是几万的,我那几元钱,捐了,又有多大意义呢?”

“捐给朝阳,或许更有意义吧!为什么不把钱捐给身体健康又热爱学习的同学吧,岂不更有意义?”

这样,许多人径直从捐款箱旁走过,风吹,捐款箱倒了。许多人仍然径直走过。于是,箱里怎不空空如也?

捐不捐?一场关乎爱心精神的叩问与追寻

“风把捐款箱吹倒了,同学面无表情的匆匆经过了它”。捐款本身,许多人已经置若罔闻,更有甚者认为这种置若罔闻是极其正常的现象。这些言语与情景在我心中交织着,恰如眼前校园河里的水面一样,从昔日闪闪烁烁的微澜,到现在大风中泛着白浪的狂波,哗哗的拍岸声中,我在想着我的大学,曾视为一个社会精神巅峰的大学……

试想当年,五四学子扼腕奋臂而去,留下清册里燃烧的火焰;今天我们挎包匆匆而过,留下了广场上萧索的捐款箱。如若当时他们保持沉默,历史固然无可指责,而当今的我们静守冷漠,社会对此仍然无言以对。但如果这样,那明天我们的民族或许只能待在荒凉的思想沙漠中看着一种叫着“爱”的精神,在倒计时的滴答声中流逝……

现在这个年龄,我们已经到了整个人生中最美丽的季节。人生,还是需要一种精神的,如果现在还未与诸如爱心等精神碰面,那我们的精神世界还未开拓就荒芜了。

高校中的我们,同样是整个社会的青春所在,不仅仅要积极去适应社会,在适应时还应力避随波逐流自我迷失。浸润了社会多年的精心栽培的我们,肩负着社会的希望与未来,因此更重要的是不忘引导社会的责任与意识。离社会一天天近了的我们,就该赫然站立在社会观念变幻不定的栈道上,坚定的为社会举起精神的火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2 17: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