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824|回复: 0

千古传颂的“水文章”

[复制链接]

276

主题

987

回帖

5679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5679
发表于 2015-3-3 23: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万物之基。水在古代文人笔下是多姿多彩,富有灵性的。每当哀伤、失意、悲苦袭上心头之时,他们总是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水,或以水喻愁,或以水喻泪,或以水喻历史进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寓意深刻,千古传颂的“水文章”。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png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所作,是他的绝命词,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作。他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结尾,可谓曲终奏雅。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把愁思喻春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贴切感人,把人生失意之后的愁情写到了极致。当昔日的春花秋月、玉砌雕栏都已转瞬即逝,寒风冷雨把一切打得粉碎,歌舞升平的日子转眼成云烟之时,他发出了如此悲叹。此时此刻他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作为国君,十四年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成了亡国之君,李煜无疑是失败的;作为词人,他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给后人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

  古代文人以水、以丝、以雨、以柳、以山、以风等喻愁,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愁”情飞扬,可见“愁”是可知可感,可触可摸,千姿百态的。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比作“一江春水”,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的《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古代文人以水喻愁的诗词还很多,如欧阳修《踏莎行》中有“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清照《武陵春》里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句子。古代文人面对失意、哀怨、悲苦,常常以水来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与慰藉。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2.png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这是南宋爱国大词人辛弃疾于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在赣州就任江西提点刑狱时,写下了这首千古流唱,“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的词。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毛泽东和江泽民均曾手书此词,认为是“语言蕴藉,意味深长”。


  辛弃疾是一位爱国者,民族英雄,出色的军事家和伟大的文学家。由于南宋朝廷腐败,致使中原大片国土被金人侵占。他看到江山破碎,百姓颠沛流离,自己纵有将相之才却无从施展,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的心愿无法实现,壮志难酬。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他巧妙地把那奔腾不息的清江水比喻为逃亡者和爱国者的眼泪。写出了背离故园的无尽悲苦,表达了自己和广大爱国者要像清江水一样,冲破一切阻碍,收复中原,实现东归的愿望。辛弃疾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3.png
杨  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临江仙》出自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笔下,是一首绝妙好词。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化用了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诗文入词,用一个气吞寰宇的长江形象,高振全篇,气度不凡。以滚滚而来向东流逝而去,一去不复返的长江之水比喻历史的进程。历史的车轮总是在不断地向前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你是王侯将相,还是英雄豪杰,都是人世间的匆匆过客,都会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5 02:5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