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10|回复: 0

中国的银行不是弱势而是弱智

[复制链接]

6683

主题

786

回帖

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74194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15: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银行不是弱势而是弱智

【阿波罗新闻网 2015-03-13 讯】

作者:嵇少峰


中国银行业获取利润的手段极其粗放,刚性的存贷款利率差导使大批银行不思进取,坐享傻瓜般的高额回报。所谓的中间业务收入,罕见依靠智商所得,绝大部分均从贷款客户的附加隐形利息中来。各家信贷产品大同小异。

中国的银行不是弱势而是弱智
随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的一句“银行是弱势群体”,引发众人哄堂大笑,接着媒体、专家纷纷吐槽,暴槌者居多,也有学者仔细分析银行弱势之处。我窃以为,中国的银行业不是弱势,而是弱智。
弱智之一:数十年的发展,银行业同质化极其严重。
2014年底国内银行业已有法人机构超过4000家,但无论是管理架构、市场定位还是产品设计、营销手段几无区别。一味地放大资产规模,博取存贷差,几乎成为所有银行的发展方向和获利手段。中国拥有数量最多的大银行,全球银行100强中有14家在中国,而美国仅拥有十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真的成为了金融强国,但仔细一想一点不明觉厉的感觉都没有。
弱智之二:中国的银行为市场提供的产品极其匮乏且创新迟钝。
中国银行业获取利润的手段极其粗放,刚性的存贷款利率差导使大批银行不思进取,坐享傻瓜般的高额回报。所谓的中间业务收入,罕见依靠智商所得,绝大部分均从贷款客户的附加隐形利息中来。各家信贷产品大同小异。
就拿中小企业贷来说,先是大家一起做抵、质押贷款,然后一哄而上与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担保公司垮台后再一起扑向保理业务、供应链金融。一起做钢贸、一起做矿山、一起做光伏、一起做LED,几乎看不见几家银行有多少高明的市场的研判,坐视大量的行业与历史数据束之高阁。你方唱罢我登场,信贷产品换个名字简单抄袭即可,导致这个贷、那个通,最后连自已的信贷人员都无法分清。
弱智之三:中国的银行本质上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其实质已成为国家第二财政。
不低于30-40%的地方政府平台贷款及大中型国企贷款占比,无论其有无盈利能力及偿还能力,均成为银行保底的趋近零的风险套利。(由于官方没有统一数据,审计署与银监会的统计口径也不一致,加上银行为逃避监管,多利用同业合作、基金理财、借壳融资等手段绕道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贷款,因此这一数据只能推理,但应与事实差距不大)。
早先担心政府平台信贷风险的少部分银行家们突然发现,真正先知先觉控制对政府投放的银行反而成为政策的傻瓜。只要是政府出面,千年不赖万年不还的政府平台贷、国企贷,无非是通过重组、续贷、以贷还贷等种种手段重新包装一下即可,什么政治风险、信贷风险、道德风险几乎都不存在,而且报表的不良率、利润均是光彩照人。特别是近期经济下行,大量民企不良率上升后,又出现一波集中向政府平台、国资企业投放的风潮,凸显出中国银行业的病态。
弱智之四:由于国有垄断的顶层架构,使得中国银行业同业高管竟然可以随便互换,看来中国银行业基本不存在什么核心商业机密。
中国的银行不是企业,而是一个个官僚机构。国有控股的几大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不用说,几乎所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实际人事控制权及管理权也均落在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手中,不管你的股东是民企、自然人还是农民,持股比例多少,体制外的股东基本无话语权,甚至连分红决定权都没有。
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离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差之甚远,高管变动突然,业绩无关联性,决策随意。总、分、支行管理结构与按行业及业务条线设计的大部制管理结构来回变动,异常折腾。银行长期战略发展目标没有长性,缺乏核心竞争力,随波逐流。
弱智之五:信贷风险管理战术水平未见显著提高,更未达到防御信贷战略风险轮回效应的程度。
银监会统计,2014年12月末,全国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下同)不良贷款余额8426亿元,不良贷款率1.25%,较年初上升0.2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32.06%,较年初下降50.64个百分点。而从基层反映出的实际情况看,这一不良率数据应至少乘以三倍,而且有进一步放大的趋势。
回望1999年、2004年、2005年,四大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近2.7万亿元的不良贷款被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中央汇金公司运用外汇资产对国有银行进行790亿美元的注资,解决了中国银行业实质性破产的问题。
再看今天,比例如此之高的政府平台贷款及房地产贷款,与当年银行充当第二财政的历史环境又是何其相似?谁能说中国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历史不会重演?休论银行的利润积累及管理水平与历史情况不同云云,轻装上阵后的中国银行业,在近十年的成长中并未在战略上构筑起信贷风险控制的脊梁,在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的同时,其资产规模及负债规模的急剧放大,十倍的杠杆率已将自已置身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大而不强的虚胖又有几人警醒?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楚天         来源:新浪财经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1 09:4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