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32|回复: 0

解读当代大学生的自杀心理死结

[复制链接]

0

主题

60

回帖

61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61
发表于 2005-8-26 22: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campus.eol.cn 2005-08-26 08:46 四川新闻网 徐力 江山

  曾经有份研究人类心理学的课题报告称,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当中,在某个特定时刻都曾或多或少地产生到过自杀的念头,只不过绝大多数人都能对这个意识很好地进行自我处理而已。也幸好人类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调理好自己的心态,我们才能不因自身先天性的自杀基因而走向毁灭。

  自杀基因困扰大学生

  尽管只是极少数的个例,但当每个自杀特别是大学生自杀的案例摆在我们面前时,读起来仍然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据说去年在四川地区的高校里,就有将近10名大学生自杀成功。而更早在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纪宏教授在1378名大学新生中做过的一份调查结果就显示说,偶尔有自杀想法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25%,经常有此想法的占7%。

  最新数字来自成都某高校对2004级研究生的自杀倾向问卷调查。在该校访问的1560名研究生中,有1人表现出严重的自杀倾向,同时有9人存在中度自杀倾向。

  如果我们以纪宏教授的统计数据进行初略的估算,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将约有三成的大学生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如果把这个数字和四川在校的50多万大学生人数相乘,我们多半会吓出一身冷汗。而即使以成都某高校对2004级研究生的自杀倾向问卷结果进行计算,那么绝对数字仍然不可轻视。

  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居然会如此相对容易地选择自杀,简直让人不可思议。一般人也许会想,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社会财富极大地丰富,现在的大学生可以说是蜜罐里泡大的,想啥干啥,要啥有啥。根据TOM网的一项调查我们也发现,的确有很多人都想不通:大学生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大学生凭什么应该选择自杀?

  “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个问题。”这个古老命题是什么时候开始纠缠我们大学生的,我们不得而知。

  美女大学生拒绝生活

  身材窈窕、容貌娇好、成绩优异的女孩琳子(化名)目前正就读于四川某重点大学。在一般人眼中,她也许早该心满意足,幸福无比了吧?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这一切在她心中全都索然无味,平淡无奇。在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前,她已经多次找到学校的心理老师坦白说,自己对现在的一切都不感兴趣。如果不是看见父母为自己操碎了心,她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

  琳子上中学时是班上前两名,可是无论她怎么努力,总是超不过那个第一名。但就为了争这个第一,琳子的母亲经常教育她,“你为什么就超不过他呢?”高二时,终于承受不下这份心理压力的琳子患上了精神抑郁症,在医院治疗了一个月。出院后琳子告诉母亲,自己不想考大学了。如雷轰顶的母亲生劝死劝,最后保证“考不上大学也不责怪她……”,琳子这才披挂上阵,毕竟是学校的尖子生,最后琳子没费什么劲儿就考上了重点大学。

  上大学后,琳子的问题接踵而至,失眠、不想读书。琳子总说自己的生活压力大,老是感觉到很累,也找不到生活的乐趣。女同学找她玩,她也不给人交朋友打交道。成打的男生追她,她一概拒绝,理由是自己进过“精神病院”。然而,这一切的不顺心都不妨碍她因成绩优秀年年拿奖学金。今年大四的她获得了学校保送研究生的机会,但出人意料的是她拒绝了。她对记者说,自己再也不想读书了。只要今后能够挣点钱,够养活自己就行了。

  在成都另外一所重点大学里,记者还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男生寒建(化名)从小聪明,成绩优秀。然而,每当寒建达到一个目标后,他的母亲就会又给他提出一个更高的标准,结果使他老是处于一种完不成目标的恐惧之中。大一下半期,寒建突然有一门功课不及格,随后他就出现了厌食甚至偷窃等异常症状。忧心忡忡的寒建父母和孩子一交谈沟通,寒建就老是提到生命和死亡的话题。虽然目前在老师引导下,寒建已经开始吃东西了。但寒建说,自己心理上的结并没有完全解开。

  解读大学生的自杀死结

  要解开大学生之所以选择死亡作为解决问题的情结,是一个因素众多太过复杂的命题。但如果具体到像上面琳子和寒建那样的情况,我们仍然能够看出某些端倪。例如,寒建的心理咨询老师就认为,“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都是学生选择自我毁灭的直接原因。不过最令我们不寒而慄的是,经过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大学生的自杀原因有越来越复杂化的趋势,而大学生自杀现象将因此越来越难以防范。特别是在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高校,对于那些处在激烈的学习竞争和就业竞争中的大学生来说,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无疑是一颗潜在的地雷。如果缺少正常的心理疏通与教育,将异常容易促使那些心理脆弱的大学生产生自杀心理。”

  “像寒建的问题就主要出在父母期望值过高,使他老是达不到要求,于是他就会长期生活在对前途恐惧的阴影当中。而家长的爱又附加了条件,即成绩好就爱你,不好就表示失望。结果孩子没有了安全感,于是出现了绝食、偷窃等异常行为。这些,很容易导致孩子认为自己达不到要求而绝望,进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也有高校老师认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都应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这位老师建议说,高校应该开设有关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内容的课程,应该把它作为一门必修基础课,专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类型,开设不同的课程,这样才能有助于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

  对此,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从事心理健康研究的李虹博士认为,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大的问题,在全国的重点大学里这点尤其明显。一方面,社会、家庭和学生自己都会给予很高的期望。而另一方面,学生本人期望过高和达成期望渺茫的矛盾也会很大。而一旦产生矛盾,得不到及时心理帮助的大学生将容易走向极端和偏激。

  然而,我们的担忧还不仅仅只体现在解读大学生的自杀死结本身。事实上,在进行本次调查采访的过程中,当记者和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组织打交道时,我们一提及采访大学生自杀的课题,这些人就纷纷表示出畏难情绪。甚至有人明确提出,“这不是个好的采访题目。”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却发现,大学生自杀问题并未因这些管理教育的官员们的回避就已经得到解决。而我们更有理由担心,这种驼鸟政策的结果,将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帮助在绝大多数高校里的缺位。

  一位多年从事心理研究的专家不详地预言道,“大学生心理问题如果再不引起社会的重视,类似马加爵事件或者其他自杀惨剧,将会继续发生下去,而且愈演愈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2 18:5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