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19|回复: 3

五百年来一大千

[复制链接]

0

主题

276

回帖

358

积分

中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358
发表于 2005-9-12 10: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百年来一大千(一)
---- 记画家中的画家张大千

戴东尼

大约50年前,在国际航线上,美国尼加拉瀑布前,瑞士的雪山上,德国莱茵河畔,在巴黎、纽约、东京等大都会的街头常常会看到一位身着中国传统长袍、布鞋,头戴高冠,手持古木拐杖,长髯飘拂的长者,飘洒闲逸,好像从中国古画走出来的高士或神仙。他总会给人一种儒者的印象,好象他的血液里就充盈着中国传统文化。他的身边紧紧跟随一位穿着中国旗袍的美丽夫人。不论他们走到哪里,他们的穿着、仪表、气质,都成为众人注目的对象。更何况经常还有一大群迎送的亲友、显要人士、名流和记者围绕着他们俩。他就是一袭长衫走天下的中国艺术大师张大千先生,而那位美妇人就是张夫人徐雯波女士。这段时期,正值冷战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甚少。而张大千往来亚、欧、美诸邦,举办画展,声噪国际,不仅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而且也为介绍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大千先生,他在近代的中国画家当中,一生展览最多,画册最多,传奇故事最多,生前死后传记版本最多,报章杂志介绍报道最频繁,拥有私人园林最大,胡子留的最早,学习古名家数量最多,对传统吸收得最多,了解得最深,也表现得最伟大,以及有生之年知名度最大,画价最贵的中国画家。还有,他是画家中的名厨,美食家。大千先生的穿着、生活习惯和礼节,比任何一位住在中国的中国人,要更加中国、更加传统。而张大千的作品,也比起任何一位中国传统画家的更传统。然而,他也有许多作品,同时是最具新意,而且超越了他的同辈和他们所处的时代。

张大千名爰,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出生在十九世纪末最后一年,卒于1984年,四川内江人。张大千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号“虎痴”的二哥张善子的熏陶指引。二十一岁时,张大千在上海拜著名书画家李瑞清(别号清道人,梅庵)及曾熙(别号农髯)学习诗词、书法、绘画。

大千先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张大千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他擅长所有传统中国画的主要门类,无一不精通。大千先生的一生,他所尝试过或开创出的画风,几乎涵盖了自五世纪以降的一部中国绘画史。

这幅“松下高士”是张大千早年的作品,以文人水墨风格的技法完成,人物以白描法画出,从线条上来看,非常流畅,充分发挥了张大千用线的功力,整个画面非常浑厚、精美,成为一体,人物画得非常传神,从画面人物的面部也透出自然与和谐。人物线条的用笔紧密延绵,在细致中有一种遒劲的力道。

张大千在学习中国古人的悠久传统上,从近代的画家,一路溯源,历经清、明、元、宋、五代,直追唐、隋至北魏,不断向古代大师临摹学习,然后再创造自己的风格。他最擅长临摹清初四僧画家之一石涛的作品。早年他得到一幅石涛的斗方小幅,他嫌画面布置局促,就把这幅画从中间割断,用一幅旧纸续在两幅之间,自己在空纸上添上点烟江云树,就变成了一幅极精致的小立轴,由于补得天衣无缝,谁也想不到这画是石涛和张大千的合作。

还有一次,中国北方最有名的画家兼收藏家陈半丁,对名画之鉴赏有一言九鼎之威,收藏之富,傲视北方。陈半丁声称新收集一册石涛画页,视为绝妙精品,为此特宴邀艺林名家到家中欣赏。张大千听说了,虽然未被邀请,却想一睹石涛画册,便不请自到了。陈半丁拿出宝贝画册,洋洋得意的正想展示, 张大千突然说: “是这个册子啊!不用看了,我知道。”陈半丁反问:“你知道什啊?”张大千立即朗声回答,第一页画的是什,第二页是什,包括题款、用印,都一一道来。陈半丁一一核对,丝毫不误,又惊又气。有人以为,这本石涛画册曾到过张大千之手,不料,张大千竟说:“是我画的!”

张大千常说:“一个画家,应该什么都画。”但有一样东西,张大千却是不愿画的--虎。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子画老虎很出色,早年张大千曾和二哥合作画虎,但经常是二哥画虎,他补景。其实,张大千也能画虎,但他很少画。一次他酒后画的一幅虎图流落出去,不少商人登门出高价请他画虎。张大千后悔不迭,因为二哥以画虎享有盛誉,他原是为了二哥一直避讳画虎的。其实二哥也并不因此有什不高兴,他的那幅虎画二哥倍加称赞,还题了字呢。但是张大千仍然不能原谅自己,他本来是很爱饮酒的,这次他发了誓:从今以后誓不饮酒,也誓不画虎。果然张大千从此跟饮酒和画虎绝了缘。

张大千除了戒饮酒和画虎之外,还戒赌。27岁的时候他学会了打麻将,刚开始是偶一为之,后来越陷越深,有一次被人设下圈套,用家里祖传的无价之宝───王羲之的《曹娥碑帖》抵了赌债。母亲临终之前想看一看这件传家宝,张大千手足无措,欲哭无泪。这件事被好友叶恭绰知晓,叶毅然将自己花重金从别人手中购得的这一珍宝归还张大千。张大千十分感激,他后来在为叶恭绰的书画集作序时,把自己年轻时的这件荒唐事公布于众。朋友们劝他不必再自揭短处,张大千则坚持写进序文,一则让世人知道叶恭绰的高尚品德,二则让世人知道不经一堑不长一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可陷入泥淖。张大千因为此事,发誓至死不进赌场,也不让家人玩麻将,他还严厉告诫子孙:“谁也不准进赌场,进了赌场就不是我张家的人。”

0

主题

276

回帖

358

积分

中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358
 楼主| 发表于 2005-9-12 10: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百年来一大千(二)

五百年来一大千(二)
---- 画家中的画家张大千

戴东尼

张大千一生信佛,还曾出家做过和尚。有这么一个故事。

张大千早年随张善子赴日本学染织。四年后,他回到上海,未料他的未婚妻大他三个月的表姐谢舜华因患血痨而与世长辞。这段纯洁的爱情重重的打击了张大千,一回到上海,立志要出家。他先到松江的禅定寺,主持人逸琳法师为他取法名“大千”。当时, 佛门中声望最高的是宁波观宗寺的谛闲老法师,张大千特地去拜见,和老法师论道多日。可是,临到要烧戒时,张大千迟疑了。张大千和老法师辩论:“佛教原没有烧戒这个规矩,由印度传入中国初期,也不流行烧戒。这个花样是梁武帝创造的。原来,梁武帝信奉佛教后,大赦天下死囚,赦了这些囚犯,又怕他们再犯罪恶,才想出烧戒疤这一套来,以戒代囚。我以为,我信佛,又不是囚犯,何必要烧戒?不烧戒也不违释迦的道理。”谛闲老法师说:“你既在中国,就应遵奉中国佛门的规矩。举例说,信徒如野马,烧戒如笼头,上了笼头的野马,才驯成良驹。”张大千问:“有不需笼头的良驹,难道您老人家就不要吗?”老法师笑而不语。辩论了一夜,不得要领。第二天要举行剃度大典,张大千心有不甘,便去投奔西湖灵隐寺。

在灵隐寺寄住两个月,张大千想到:和尚不能做,尤其是没钱的穷和尚更不能做。同时,不烧戒,永远被看成野和尚。他写信给上海的朋友,诉说苦闷。朋友回信,劝他住到上海附近的庙里,可以经常和朋友谈书论画,并表示已为他找好两处庙宇,约好某月某日在上海火车站北站接他,陪他去庙里。张大千依约到北站下车,正想找朋友,忽然被二哥抓住,大喝一声:“总算把你捉住了!看你还能往哪里跑!”原来,朋友“出卖”了他,用电报通知他的二哥张善子,从四川赶来,把他抓回尘世,算算作和尚的日子,正好一百天。

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更多的营养,张大千还去到塞外敦煌莫高窟。在莫高窟看到这数以千计的三唐六代之精英,佛法诸天之神变,光彩夺目,张大千倾慕喜爱之情达到极点。敦煌壁画,气势宏伟,结构谨严,人物生动富丽,画幅高大。张大千以他忠于绘画艺术事业的精神,和他豪迈的艺术家风度,立志按原作大小尺寸临摹,恢复原作本来面目。他研究临摹壁画达两年六个月有余。自敦煌回来,张大千作画,气势更加坚实雄伟,色彩更为富丽多变,画风又为之一新。大千先生的朋友,近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曾题诗赞他:“三年面壁信堂堂,万里归来须带霜。薏苡明珠谁管得,且安笔砚写敦煌。”

这幅张大千的“鱼篮观音”在绘画风格上敢于用重彩重色,用笔极为工整,线条勾勒严谨,流畅细腻,笔笔劲到。可谓大千敦煌归来之后的精品。

张大千的“鱼篮观音”,其中的卖鱼女郎实际上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这幅画的题材是取材于一个很有名的民间传说。在普遍的敬佛拜佛,香火缭绕的福建沿海,却有一个小渔村民风强悍,很少有人烧香拜佛。大慈大悲的观世音为了救度这些无知愚昧的世人,就化身为一个美丽的卖鱼女孩来到了这个小渔村。村民一见她,惊为天人,纷纷的争着要娶她为妻。于是,她提出一个条件,如果谁能把《观音普门品》在有限的时间内背诵出来,那么她就可以嫁与此人。结果,一个月之后,有二十多个小伙子都可以背诵下来。她很高兴。当然她不可能同时嫁给这么多人;于是,她要求谁能把《金刚经》背诵出来,那么这个人就又可能成为她的丈夫。两个月之后,依然有十多个小伙子把它背诵下来了。她最后要求想娶她的人必须把《法华经》背诵下来。《法华经》是如此之厚,半年后,只有一个人真的孜孜不悔的把整本《法华经》背了下来。在这半年当中,通过背诵佛经,村民们的敬佛和拜佛的风气已经蔚然成风,人心向善,道德回升。而这个美丽的卖鱼女郎也遵守她的诺言,答应与这个男子结婚。但是,就在迎娶的那天,卖鱼女郎却突然间的死了。于是婚礼变成了葬礼。在村民抬着她的棺木到山上去埋葬。半途中,出现一个高僧,告诉他们说,那棺木里面是空的,当然,村民们根本就不相信他所说的,但是又认为出家人是不打诳语的。就半信半疑打开了棺木一看:果然是空无一人。这个高僧就对大伙说,有一寒寺就在前面的山上,希望大家跟随他前去歇一歇脚。于是村民们跟随这个老僧向山上行进。不久,这个僧人不见了,却只见半空中显现出卖鱼女郎的美丽倩影,又消失在云彩中……当大伙来到山上的佛寺,才发现一尊慈悲的观世音菩萨像在向他们微笑,而她却正是那个卖鱼女郎。从那以后,人们就虔诚的敬拜观世音菩萨,百姓过着平和安详的快乐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4

回帖

444

积分

中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444
发表于 2005-9-12 12: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百年来一大千(三)

戴东尼:五百年来一大千(三)
-- 画家中的画家张大千

戴东尼

1949 年张大千离开中国大陆后到了印度,从他家乡传来的消息:中国共产党劫收了他成都的住宅,家人被迫迁至宅旁仆人房室居住。“所藏古字画以及宋元古纸,价值连城多遭毁坏”,大千为之唏嘘不止,而且中共判“大千有三大罪状:种花一罪也,养猴子二罪也,好吃三罪也,于是议处罚五千单位以赎罪云云”。这些中共早期对张氏家族的迫害,都是造成大千余生坚拒中共的主要原因。1951年冬,大千的子侄等四人,从四川经澳门抵港,奉中共政府之命,劝大千回去大陆。大千趁机力劝子侄留在他的身边,不要回去效命。他认为共产党会不甘心,或许采取激烈的报复行动,也担心香港不是久居的乐土,于是大千先生由天主教会协助,举家远迁南美。而举家迁往南美的费用,还是忍痛出卖了他收藏的两幅珍品,董源的《潇湘图》和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张大千移居海外,初至印度,次迁香港,又移南美,曾在巴西建"八德园",居十数载,复又转赴美国加州。70年代后期居台湾台北市双溪摩耶精舍。

五十年代初,张大千和夫人、翻译在巴西造访毕加索。先看到一百多幅毕氏临摹齐白石的中国画习作,然后毕加索说:“我最不懂的,你们中国人为什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他再强调一句说:‘真的!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事,就是何以有那多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 来学艺术!”

张大千先生非常重义。如一位台湾摄影家出境举办影展,他即嘱夫人送去厚重礼金。至于好友影展,他更是殷殷捧场。1961年7月8日,台湾著名摄影家郎静山在日本东京办摄影展览,张大千与张孟休特地去参加开幕式。张孟休记述当时情景,说:“先生(张大千)从头到尾把挂出的很多照片都一一看过,而且对每张都仔细端详一番,花费了不少时间。……在展览场巡礼一周后,我跟着大千回到一张竹子照相前,复看一遍。那张竹子实在照得好,富有诗情画意。他说‘画家文与可的墨竹,也不过如此,我要买下来。’……后来叫人把相片取下,由我们自己带到四川饭店,他才对我说:‘这张照片照得好,送给你,拿回去做画竹的参考。 ’”,张大千先生就是这样处处体现出一种传统的礼义风范。

作为一代“艺坛宗师”,张大千先生没有大架子。他热爱生活,平易近人,喜欢与亲友拍照留念,留下了大量生活照片。这与他重友情有关。这点与世界上许多艺术大师、诸路名人形成鲜明对比。1982年4月14日,张大千先生在其摩耶精舍内翻阅旧书,偶获书内所夹1936年与徐悲鸿在黄山合影,悲喜交集, 感慨不已。准备交人重拍放大,分赠友好,并留作纪念。次日,他在家继续绘制《庐山图》,恰逢郎静山诸友来访,遂不听护士劝告,引客人进花园参观,还摆出各种姿势让客人拍照。此等小事,一则可以看出张大千先生对摄影的喜爱,二则使人感觉到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张大千以擅长画荷花著称,素有“古今画荷之登峰造极”之誉。张大千他认 "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花特别能体现笔墨的基本功, 此幅荷花水墨淋漓,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而不艳!用渴笔、湿笔墨活、浓郁、深厚,凝敛而不滞,渴笔飞白,苍劲、流畅、华滋而不枯。刻画自然,气韵天成,出淤泥而不染,不仅超越了花卉本身的属性,也将文人花卉画的笔墨范围推向另一种景界!张大千画荷有许多独特之处。他曾说“画荷主要在于画荷叶及荷梗”。他画荷叶喜用湿笔,学清初画家八大山人而略有变化。他画荷梗喜用渴笔焦墨,个人风格突出。大幅荷杆都是两笔完成,一笔从上至下,另一笔从下至上,两笔自然相接,粗细无差,似是一笔而成,天衣无缝,此等功力,唯张大千一人而已。他还说“画荷,最易也最难。易者是容易入手,难者是难得神韵”。其实,学过画荷的人都知道,画荷最难画的是荷花。因为画荷叶有固定的程式,而荷花没有。它又关系着荷的神韵。

由于大千先生除了绘画以外,同时兼擅中国书法和诗文,他有许多诗书画的作品,在书法上,大千先生也兼擅各体,根基深厚,造就很高,而且创造出显著的个人风格,是中国近代的重要书家之一。在诗词题跋方面,他也是少有的高手,连文学家也佩服他。金石篆刻,早年已有相当的水准,只是日后无暇作进一步的发挥。如此顶尖的“三绝”艺术家,在历史上本来已不多,近代当然更少。更因为他的专业精神,和超乎常人的努力,他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损毁不计其数,然而若要估计,说他传世的作品数以两万幅计,也一点都不夸张.在书画收藏史上,大千不愧是近代少数最重要的收藏家之一。在书画鉴赏方面,他更是自信满满,自认为是五百年来所无。同时,他当然是书画家之中,极少数具有真知灼见的书画史家。并且他治家有方,由家眷、子弟、门人组成的助理群,随时提供他最好的创作条件。这一切的总和,成就了张大千不朽的名声与成功的艺术事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46

回帖

90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062
发表于 2005-9-12 12: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大千在学习中国古人的悠久传统上,从近代的画家,一路溯源,历经清、明、元、宋、五代,直追唐、隋至北魏,不断向古代大师临摹学习,然后再创造自己的风格。他最擅长临摹清初四僧画家之一石涛的作品。早年他得到一幅石涛的斗方小幅,他嫌画面布置局促,就把这幅画从中间割断,用一幅旧纸续在两幅之间,自己在空纸上添上点烟江云树,就变成了一幅极精致的小立轴,由于补得天衣无缝,谁也想不到这画是石涛和张大千的合作。

还有一次,中国北方最有名的画家兼收藏家陈半丁,对名画之鉴赏有一言九鼎之威,收藏之富,傲视北方。陈半丁声称新收集一册石涛画页,视为绝妙精品,为此特宴邀艺林名家到家中欣赏。张大千听说了,虽然未被邀请,却想一睹石涛画册,便不请自到了。陈半丁拿出宝贝画册,洋洋得意的正想展示,张大千突然说: “是这个册子啊!不用看了,我知道。”陈半丁反问:“你知道什啊?”张大千立即朗声回答,第一页画的是什,第二页是什,包括题款、用印,都一一道来。陈半丁一一核对,丝毫不误,又惊又气。有人以为,这本石涛画册曾到过张大千之手,不料,张大千竟说:“是我画的!”


早就听说张大千临摹的画可以假乱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5 0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